第 14章浩然正气
作品:《我有一剑出浩然》 “待会就去,待会就去,我可是在关心我的人生大事呢!”刘羡阳趴在矮墙,正偷听隔壁宋集薪家的动静。
陈平安有些无言以对。
“陈平安,此件事了,我会离开一段时间,这个给你。”白长川从自己怀中拿出一本书,一张符纸,递了过去。
陈平安双手接过。
“这本书名《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白长川指着古青色符纸笑道,“至于这个,就简单多了,这是一张传换符。将自身真气注入里面,我就可以感受到,然后过来。”
陈平安听的云里雾里,但看这本书和这张符纸的材质都非常特殊。看得出来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白先生这太珍贵了,我不能要。”陈平安认真的看着两样东西,摇了摇头,将这两样东西又重新递给白长川。
“给你你拿着呗。”黑衣女子急了,对于陈平安这个榆木疙瘩也是恨铁不成钢道。
白长川笑道,“你既然叫我一声先生,这全当是第一次见面礼了。”
“见面礼这得收,这算是长辈的一些心意。”刘羡阳在旁边劝道。
对于陈平安的性格他还是了解的,不用点特殊说法,还真不可能让他轻易收下东西。
“嗯,多谢先生。”陈平安仔细想了想,好像真是这么个理。
白长川笑了笑,感受着洞天气息的流散,对着二人笑道,“我对小镇还不太熟悉,你们带我四处走走,如何?”
“好,”陈平安率先答应了下来。
“没问题白先生。”刘羡阳将胸腔拍的震天响。
三人向门口走去,很不巧的碰到宋长镜,那宽大的雪白衣袍,在风中吹的列列作响。只是雪白的衣袍如今却有点灰尘在上面,影响了整体的美观。
那高大男子看着刘羡阳问道,“你就是阮师傅最近才收下的弟子?”
刘羡阳看着这位身穿白衣,腰系玉带的宝窑务督造官,心里有些发虚,结结巴巴的说道。“回大人的话,是我。当初我还给你表演过绝活。”
腰系玉带的白袍男子点了点头,也是有点印象,开门见山道,“想出去看看外面天地有多广阔吗?小镇不过如井底之蛙。你去边军参军,只要熬十年,到时候本王亲自在京城为你设酒,接风洗尘。”
刘羡阳感觉有些不真实,眼前这男子说的太过瑶远,他刘羡阳觉得现在就挺好的。
“抱歉大人,我现在是阮师傅的学徒就不好再去边军参军了。”
那腰系玉带的白袍男子见状也不烦恼,更没有被拒绝的不悦,平淡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也罢,如果以后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去小镇外面找一个人。告诉他就说是京城的宋长境推荐你来的……”
“那就麻烦你替我向国师问好。”白长川在这时不合时宜的插话道。
腰系玉带的白袍男子这才把目光放在白长川身上,看到那一副儒家弟子打扮,笑着点点头。
“好,不知阁下来自哪里?到时候也好向国师问好。”
“姓白名长川,我叫白长川,你且记好。我来自中土文庙。”白长川平静的看向宋长境。
“原来是儒家君子,失敬,失敬。”腰系玉带的白袍男子向白长川抱拳行礼。
这里毕竟是浩然天下,虽说浩然天下王朝林立,诸子百家盛行,但,在最上面永远都是儒家。
每逢天下大事都必须先经过中土文庙的允许。
浩然天下有七十二书院,分布在浩然天下各个地方,也有一定的监督导向作用,更是风向的导标,里程碑。
“我们走。”白长川带着二人向泥瓶巷外走去,腰系白玉带的男子侧身把路让出来。
路过宋长镜的时候,白长川看了他一眼说道,“武夫掌国,以观山河,大骊国师真当好气派。待我向国师转告一句话,云在天边,水在摇。”
宋长镜瞳孔当中闪过一丝震惊,点头道,“当真君子也。我记住了,定会转告国师。”
宋集薪小心的问道,“那个人是谁?”
腰系白玉带的男子,深深的看了一眼白长川的背影,“不认识,不知道。”
宋集薪有些傻眼,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两句话。
“中土文庙,这座天下真正的掌权者。不过这些都离你太远。你不用知道。”男人的语气冷冰冰的。
“*****。”刘羡阳突然爆了一句粗口。
白长川顺着刘羡阳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泥瓶巷的门口处站着一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男子。
穿的比较体面,衣着华贵,就是看起来不太聪明,像地主家的傻儿子。这是白长川的第一印象。
“卢正淳,你来干什么?没听说过好狗不挡道吗?给老子死开。”刘羡阳当即骂道。
白长川眉毛一挑,卢正淳?卢真蠢?这名字好啊,多接地气。一看就是个好养活的“猪”。
卢正淳只能尴尬的强颜欢笑,“之前事是我不对,我会给你道歉,但是这件事,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大家都是本地人,难道我还会害你不成,对不对?真的说起来。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而且他们那边也是很有诚意的。”
“老子早说了,不卖。我发现你挺有意思啊,再怎么说你也是小镇上比较阔绰的人家,就这么喜欢给人当狗。咋的 ,当舔狗舔上瘾了?”
卢正淳脸色铁青,却又不好翻脸,只能尴尬的笑着。
正要说话就被白长川打断了。“人如其名,趁早回家换个名字吧,确实挺蠢的。滚。”
白长川乃儒家君子,一行一举都带着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可如帝王般口含天宪,定人生死,避退鬼神。
会让人不知不觉的听从命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