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一人兴善

作品:《我有一剑出浩然

    其中裹挟着无数小石子,身不由己的共同前行,而偏见就像隐藏在水面下的巨石,看似无形,却无时无刻影响着时代的洪流。


    白长川轻声道,“我快要走了,去文庙读书,然后就会去剑气长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阮秀点点头,腮帮子鼓鼓的,不过阮秀并没有吃什么东西。


    阮秀突然说道,“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离开小镇。”


    白长川笑道,“没关系,我会找你。”


    白长川默默念道,天开神秀,秀神开天。


    “我走了。”


    “嗯,再见。”


    白长川轻声道,“再见。”


    白长川转身轻轻的走了,没有回头。


    阮秀站在小溪边,目送着白长川走过小溪,廊桥,台阶,直至不见。


    白长川来到老槐树下,等着陈平安。


    双手负后 ,右手无意间碰到右边的口袋,似乎有东西,感受着形状应该是一块糕点。


    白长川突然感觉有些愧疚,在这离别之时,居然没送阮秀东西。


    白长川只好摸着这棵老槐树,树的表面有很多褶皱,摸起来有种凹凸之感。


    槐树摇摇晃晃,抖动着树枝,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好似在害怕白长川一样。


    不过老槐树还真怕白长川在临走之际,报复一下。


    白长川笑道,“欺弱怕硬,难怪会选错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白长川扭头望向,那年轻道人经常摆摊的地方。叹道,“陆道长啊,陆道长,我都走了也不送送?咱俩可是挚爱亲朋,生死之交啊。”


    远在小镇另一边的三掌教,正坐在一处低矮房屋的阴影里。看着老槐树那边的光景,啧啧道,“这可不能怪贫道不厚道,只是,哎……”


    不一会,陈平安从远处跑了过来,身后还有宁姚。


    陈平安跑的气喘吁吁,宁姚倒是什么变化也没有。


    白长川笑道,“不着急的。”


    陈平安罕见的喘着粗气。


    白长川笑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总想着以后时间还长,不过如今看来,确实是转瞬即逝。”


    白长川从自己怀中拿出一颗蛇胆石,交给陈平安笑道,“来时匆匆,去时匆匆。之前在小溪边无意间看到的,觉得挺好的,虽然不是最值钱的那一个,但是他的外貌确实挺好看的,如今归你了。”


    陈平安接过那颗蛇胆石,那颗蛇胆石的造型很奇怪,似龙非龙,像鹿又非鹿,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表面也并不光滑,有着非常粗糙的颗粒感。


    不过里面的精气神却很足。蕴含着庞大的气运之力。


    陈平安也想送东西给白长川,但是离别确实太过于突然。导致一时之间居然没怎么准备。


    白长川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我是长辈送你东西是应该的,你是晚辈,不需要送东西的。如果心里真的过意不去,下次见面补上就是了。”


    陈平安认真的想了想,然后认真的点点头。“好。”


    宁姚走上前,看着白长川说道。“也没有什么东西送你的,不过要是以后到了剑气长城,尽管报我名,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白长川笑道,“好,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天幕之上,浩然正气越来越浓 ,渐渐的连天都染成了金黄色。


    “走了。”白长川轻轻的说了一声。然后拔地而起。化虹远去。


    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一般,随后一只大手,从东边而来,慢慢的抹平白长川来过小镇的痕迹。


    只保留了少数人的记忆。


    ……


    白长川来到天幕之上,有一位老人依旧坐在天边,好像在钓鱼。


    白长川一板一眼作揖致礼道:“见过先生。”


    老人没有转头,声音却传了过来,“长川啊,不是一直想出去吗?如今游历宝瓶洲感想如何?”


    白长川如实答道,“见了山下,山上,还有山巅。我觉得不对。”


    老人笑道,“怎么不对?”


    白长川语气平静道,“强者不应该是踩在弱者的尸骨上建立起来。以前可以,如今不行。强者的自由应该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


    “强者就应该向更强者。而不是转头去欺负那些弱小者。”


    老人赞许的点点头。


    白长川继续说道,“现在的文庙以及七十二书院,整个浩然天下。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老人仿佛早有预料,笑道,“任何事物在存在的时候,都有弊端。有时候不能只看负面,就完全否定正面。也不能看到好处,就不能忘掉他的坏处。”


    老人顿了一下,继续笑道,“如今暂时,利大于弊。在没有能力创造出一条新的规则秩序之前,推翻旧的规则秩序,为不妥。”


    白长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明白了。”


    “去吧!”


    “好。”


    师徒二人对话就此落下帷幕。


    白长川也被至圣先师随手一挥,便跨洲远游,不过并没有来到中土文庙,而是来到一处山巅。


    惠山之巅。


    还有个老先生站在不远处,笑呵呵的望向自己。


    白长川并没有见过眼前老者,不过自家先生,把自己传送到这里,必然有他的原因。


    白长川一板一眼作揖致礼。


    那边的老人笑呵呵的还了一礼,笑道,“我听小齐说,白先生似乎很赞同我的学问?”


    白长川一听这称呼就了然了,除了老秀才估计没谁了。


    白长川笑道,“实话实说而已。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注1


    老秀才继续问道。“更大学问?”


    白长川回答道,“在行。”注2


    随后又是一阵天旋地转。


    白长川重新出现在文庙大门外的台阶上。


    白长川顺着台阶缓缓而上。前面便是天下无数读书人,都想来的地方。


    不过在白长川看来,中土文庙和其他地方并无二致。


    注1,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我为万人激耳。摘自《元史,列传,卷五十六》


    解释:一个人做了善事,就有一万个人会受到他的激励。


    注2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