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朱雄英的邀约,要与朱棣联手共建大明盛世!
作品:《大明:从现代留学归来的朱雄英》 朱雄英继续说着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惨烈事实。
“四叔您扬帆四海,万国来朝,爪哇国误杀我明军一百多位士兵,但您仍以德报怨,协和异邦。”
“可两百年后,英夷用长枪礼炮攻破国门,逼迫后世朝廷签订不平等条约,让我族备受屈辱!”
“开放口岸,倾销商品,大量白银,流失国外。”
听到这里。
朱棣眸子通红,他身躯颤抖缓缓起身说着。
“后世竟有此事,我……我如此善待异族,他们却攻破国门!耻辱,莫大的耻辱啊。”
“我大明的海权,居然丧失成如此样子……”
他悲叹不已。
但之后,朱雄英说出了更加令人愤怒的历史。
“您在位期间,有一弹丸小国来跪求永乐册封,可它们却在后世屠城!”
“屠……屠城?哪里?”
“就在您脚下!它们屠的,是我们脚下的金陵城!”
“多……多少。”
“三十万冤魂,惨不忍睹。”
这个数字在朱棣眼中是血红的,他站在了东宫的文华殿内陷入了极尽的愤怒着。
他朱棣捏紧拳头,指甲嵌入血肉之中。
这一刻。
他踉跄走到了窗前,猛然一拳砸在了墙壁上,随之惊声喊着。
“这世间,安有此等贼寇!”
“他们还是人吗!”
“他们怎么敢屠我金陵城三十万人!”
朱棣心中怒火燃烧至巅峰,他心中悲愤不已喊着。
若他在世!若朱元璋在世!
他岂能让那群贼寇在金陵城放肆。
“这我的后代子孙啊,你们怎能让我大明如此蒙羞!”
他朱棣摇头露出苦涩表情说着,眼眸之中充满了复杂光芒。
他朱棣万般不解,他不明白自己的后代怎么如此窝囊。
“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朱家列祖列宗!我朱棣有什么脸面当这个皇帝啊!”
这一刻。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朱棣低下了脑袋,他感觉无比惭愧面对朱家人,特别是眼前的朱雄英。
虽说这后世的惨剧不是他造成的,但是这永乐皇帝是自己,那些葬送大明朝的皇帝是他的子孙后代。
而一切,都是自己从奉天靖难开始的。
他的造反,让历史齿轮发生了转动。
“这一切……都……都是本王的错啊。”
“如若不是我,我的后代便不会将大明带向万劫不复之地,后世汉人也不会遭受屈辱。”
“我这个皇帝当的……不配啊!”
朱棣垂首叹息说着,他再也没脸站在东宫了。
他转眸的一瞬间,他看到了挂在文华殿正中心的遗像,那是自己大哥朱标的画像。
他与画像中的眼眸对视着,随之摇头叹气走出了东宫门外。
他无脸站在大哥朱标的面前!
忽然间。
朱雄英上前开口说着。
“四叔,您先留步。”
“雄英,你想要说什么?”
朱棣站在门口,他扶着门框回头问道,那眼神之中充满了落寞。
“四叔!以上所述,便是您的永乐以及后世的遗憾。您辉煌过,也确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了。”
“可是!”
“我朱雄英回来了!这一次,我不想要让悲剧重演,我不会让朱允炆登基,我也不会让奉天靖难重启。”
“四叔,我知道你有着丰功伟略,盖世英雄之心,建立盛世大明之梦!可是,我们不能自相残杀,叔侄残杀!我们……也许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相处。我,不希望未来大明盛世建立在你我刀刃相向的血海上。”
“四叔,我想要与你联手!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去创建一个盛世大明!我们合力同心,必定能创造出一个比永乐盛世还要富强的时代出来!”
朱棣猛然抬头。
他身躯颤抖着,他不敢置信朱雄英会对自己说出这番话来。
“你……你要与我联手?我们……能做什么?还有,那历史……真的能够改变吗?”
那一刻,他的眼神无比复杂!
他敬畏历史,他感觉靖难不可避免。
他朱棣也认为储君和藩王的矛盾迟早会爆发,只是如今朱元璋还活着而已。
所以,他矛盾。
所以,他挣扎。
所以,他痛苦。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当然!你我联合,必然能开创一番大事业来。”
“你问我要做什么,好,我来告诉你四叔。”
“我要做的不是一时地驱除鞑虏,封狼居胥。我要做的是彻底击败蒙古草原政权,彻底同化融合他们的思想与血脉。让他们真正臣服于我们,从灵魂上,从根源上降服于我们。”
“我要做的不是短暂的扬帆四海,朝贡我们。我要建立起真正的大明海权,让海外诸国闻风丧胆,跪服于我们大明王朝!我,要让大明的旗帜挂满全世界,日月所照之地,皆我汉土,皆我明旗飘摇!”
“四叔!您,甘心吗!您听完了后世的历史,听了那么多的永乐遗憾!您甘心止步于此吗,您难道不想亲手打破这个历史循环,与我携手共建一个真正的永乐盛世,书写一个…让后世所有史书都黯然失色的…全新的、完美的‘大明纪元’吗!”
这一刻。
朱雄英目光平稳看着他朱棣。
而朱棣已经目瞪口呆了,他被这话触及灵魂,深刻不已。
那本是复杂的眸光变得灼热无比。
他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火,这把火彻底点燃了他的野心与远望。
这一团火,比他所看到的永乐盛世还要盛烈!
这一团火,照耀着眼前的十八岁少年。
他的身影第一次让朱棣感觉到高大,他朱雄英仿佛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肩负了两个字的重量!
大明!
大明的未来,就在朱雄英的肩膀上担着!
朱棣呼吸紧张,他就这么和朱雄英在深夜的东宫中对视着。
时间仿佛停滞了,空气凝固着,这氛围让朱棣的喉结都在咕噜咕噜动着,他拽紧了手掌也在发汗。
一个关乎他个人命运、大明国运乃至后世历史的抉择,就在这沉重的寂静中,缓缓酝酿…
最终。
他朱棣抬起了脑袋,随之点点头说出了一句话。
“雄英,你刚刚跟我说的信息量太大了,我一时间承受不住。我……回府后思虑一番!”
“好,我在东宫等你的回答……四叔。”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