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假的专家

作品:《仕途风云:升迁

    一句话道破了何佳莲埋在心底的那点小心思,搞得何佳莲俏脸上刷地飞起两片红云冲父亲撒娇喊了声:


    “老爸——”


    何秘书长心领神会,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行了行了,你都把人带到我面前了,我还能说什么?”


    说完,转身看向黄一天:


    “坐吧小黄,既然你是我女儿的朋友到我这里用不着拘束,随便坐。”


    领导说随便坐,黄一天哪敢啊?


    他抬头看一眼何佳莲想要从她的眼神里找到点提示,没想到何佳莲还在因为老爸刚才的话害羞低着头根本没注意到他。


    无奈,他只好自己选了个距离领导稍远的沙发位置上坐下。


    屁股刚沾到沙发上,听到何秘书长说:


    “哎你坐那么远干嘛呀?来来来,到这来,闺女你也别站着了,去给小黄倒杯水。”


    何佳莲“哦”一声去倒水。


    黄一天略显不自在走到何秘书长指定位置坐下来。


    “小黄今年多大了?”


    “二十六了。”


    “提拔副镇长多长时间?”


    “不到半年。”


    “才二十六岁就已经是副科级领导,前途不可限量啊!”


    “何秘书长您言重了,都是领导的栽培,我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干不出什么名堂来,主要是我运气好遇上了好领导。”


    黄一天说的真心话。


    要不是老领导丁三强,他根本不可能提拔副镇长。


    这番话落到何秘书长耳朵里却是另一番解释。


    何秘书长觉得,“小伙子虽然年纪轻但是政治智慧很高,说话很有分寸。”


    何秘书长心里对黄一天的印象分又往上升了一些。


    “听我闺女说,你今天去农业农村局请专家没请到?”


    提到这事,黄一天脸上表情尴尬:


    “秘书长,我也是头一回来市里请专家,实在不知道专家居然那么难请。”


    “难请不难请的暂且放在一旁,我倒是很想知道你到农业农村局请那些专家干什么?指导养殖户种地吗?”


    黄一天回答,“不是种地,是种莴苣。”


    谈到自己负责的工作,黄一天立马来了精神头:


    “我们洪合镇的万亩莴苣种植项目建成至今收获很大,极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现在乡镇经济要发展,光靠留在乡下的老弱病残可不行。”


    “我打算把万亩莴苣种植计划做得更好,鼓励在外地的打工人回家搞种植业,在家门口挣钱不仅不用背井离乡看人脸色,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


    “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大多数种植户的技术不行,一亩地莴苣有了专家技术支持说不定能增产百分之二十。”


    “要是一个种植户承包的十亩地全都增产百分之二十,那得多赚不少钱,我觉得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科技是第一步……”


    黄一天越说越激动,向何秘书长汇报自己心中种植蓝图的时候,两只眼睛熠熠生辉,让人看了不免心中潮涌。


    曾几何时,初入官场的何秘书长又何尝不是壮志酬筹?


    在黄一天的身上,何秘书长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浑身上下充满了工作的激情,全心全意只想为老百姓谋福祉。


    何佳莲把水杯分别放到两人面前,见黄一天越说越激动生怕父亲觉得他年轻沉不住气,插嘴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来找我爸汇报工作呢,你不是说什么专家的事吗,扯那么远干嘛?”


    黄一天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忙向何秘书长致歉:


    “不好意思何秘书长,我一时兴奋说得有点多。”


    何秘书长冲他一摆手,长舒一口气道:


    “没事没事,我对你的很多想法非常感兴趣,但是有个问题,你付出那么多心血都是为了帮种植户增加收入,这个项目要是做好了,对你个人有什么好处?”


    黄一天哑然。


    万亩莴苣项目是老领导丁三强在任时一手筹划,当年的政绩已经算到了老领导头上,自己虽然接过了老领导手中的接力棒,但要说到这么做的好处……


    他神态自然回答何秘书长:


    “我是党员干部,首先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得起当初的入党誓言,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所以我觉得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我心甘情愿付出。”


    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何秘书长或许会怀疑对方演戏。


    但从黄一天口中说出,他心里竟涌起一股久违的似曾相识。


    “好好好!”


    何秘书长连说了三个“好”后,转脸对女儿说:


    “你这个朋友的忙我帮定了,稍后我亲自打电话跟农业局的领导说一声,你陪小黄再去农业局跑一次。”


    何佳莲高兴地替黄一天对老爸连声道谢。


    何秘书长对女儿的表现一脸的不忍直视。


    送两人出门的时候,到底还是忍不住对黄一天说了句:“小黄啊,我今天可是看在闺女的面子上帮你。”


    那意思,这份人情你得记在我闺女头上。


    黄一天自然听懂领导的意思,赶忙承诺,“您放心,从今往后何佳莲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


    何秘书长笑眯眯看着女儿和黄一天两人并肩离开办公室。


    有了何秘书长帮助,黄一天不仅顺利请到了专家,而且还请到了专家组技术最好,资格最老的丁教授。


    丁教授是市农业农村局费了很大功夫从国内著名西北农大请来的退休老教授,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让他亲自下乡指导种植户。


    这次也是看在何秘书长的面子上。


    一周后,在黄一天的邀请下,丁教授来到洪合镇。


    听说黄一天请来了市农业农村局专家组的组长丁教授来指导镇上的万亩莴苣种植,洪书记心里很高兴。


    他觉得,万亩莴苣基地要是做得好,不仅是镇政府经济发展的宣传点,也是自己的政绩之一。


    周一,黄一天带着丁教授等人跟种植户面对面交流。


    看到专家来了,种植户们都很高兴。


    觉得,“以后有了专家的指导莴苣产量一定会提高,产量高意味着收入高,种植莴苣挣的钱比以前更多了!”


    于是大家积极准备和扬城酱醋厂签订收购协议。


    而黄一天则着力于把种植户代表、酱醋厂领导、专家组成员、镇政府四方联合会谈。


    他首次当众提出了四方联手打造种植基地的项目。


    在万亩莴苣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周边农户根据种植条件逐步启动万亩辣椒、万亩果树等项目,让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变成聚宝盆。


    听说市里来了相当著名的专家,不少人赶来看热闹,牛勇也挤在看热闹的人群中。


    他一眼看到跟黄一天两人形影不离共同陪在老专家何教授身边心里升起疑惑。


    牛勇下来挂职之在市农业农村局上班,因为工作关系他跟很多农业专家都认识,但眼前这位丁教授,他没见过。


    听到周围人都在夸赞,“还是黄副镇长厉害,一出马就请来了市里的权威专家,一般人哪有这面子?”


    牛勇心里颇不是滋味。


    暗道,“狗屁权威专家,还不知道才哪个犄角旮旯拉来凑数的老头也敢自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