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借尔等信力,助我能有资格参加文道试炼
作品:《全民创世:开局徒手捏造人族》 “不是哥们,殿试而已,前面所说的升华语言就已经够夺冠了,你说一些以后我们要努力使民为民的言论就好了,你可倒好,直接贴脸开大?”
这该如何收扬?
不过很快,二人便被山呼海啸的叫喊声惊回了神。
“好!说得好!”
“盛家儿郎合该为状元郎!”
“民,如此方为民!”
只是一瞬间,围观万民便从盛宣淮那段激昂犀利的文字里回过神,止不住的叫好。
他们虽是长安住户,能够衣食富足,但是归根结底,他们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百姓。眼前这个站的如青松咬定的少年郎,却实实在在的说出来他们内心真正的所想。
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幼有所养、衣食无忧、一亩田地、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家,此生无虞,平安顺遂。
如此这样,他们也就知足了,不求大富大贵,惟愿一生无忧。
这该是多好的美事啊......
他们觉得盛宣淮说得对,只有能够保障自己对生存没有烦恼的人,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够为太初天地、人族天下发光发热的民!
他们不知道盛宣淮今日所说会导致什么重大的影响。
但是他们知道,眼前之人说的对,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读书人,一个有着强权不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好品质的状元郎!
为万民发声者,不可使其摧折于天街,恐盛世骤哑,天下齐喑。
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作用,能够担负起为民请命的喉舌之责......这不是一名套着虚伪面具,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为民请命者!
围观群众明白,眼前少年郎,是真正的为民请命者!
这是可以俯下身子聆听他们苦难的状元郎,这是能够将他们的哀怨化作平地惊雷的状元郎,这是他们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盛宣淮!盛宣淮!”
“盛宣淮!状元郎!”
“陛下,盛宣淮合该为状元郎啊!”
万民齐呼,此时此刻,他们心目中已经有了状元郎的模样。
必须是盛宣淮,舍他其谁!
高台上,刘永劼眉头微微皱起,他知晓自己今日若是钦定了这个状元郎,那么就相当于自己代表人间仙朝的名号承认了这番话。届时,盛宣淮必定会被那些藏在暗地里的人族蛀虫狗急跳墙,恐有性命之危。
天妒英才,“天”这个主体可是可以随便替换的。
天意,也能是人为的天意!
“可......”若是自己不钦定盛宣淮为状元郎,自己该如何平息万民的不甘?
民怨若起,那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天子威仪,恐怕会在否认盛宣淮状元郎的时候,轰然倒塌!
届时,自己多年之功,恐将毁于一旦。
毕竟信用生出来容易,可若是倒塌后重建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是什么修罗扬啊喂!
“陛下,臣以为,盛宣淮所言确是极好,但是过于偏激;诸葛岳明和陈挽生所言,虽是中庸平和,但是却另辟蹊径言道气与根,是为上乘。”
“如此口头之争,确为盛宣淮为魁首,但天街之试,不过小小一辩,口舌之争,难决状元之位。不如特设奉天一试,再全面考校一番?”
宰辅毕竟是浸淫朝堂有些年月的人物,自然懂得揣摩天子心思。
“盛宣淮,乃大才,决不能使其立于危墙之下!”
此刻,众臣也如是想到。
“臣附议!”
“臣附议!”
见到宰辅已经想出应急之策,台上百官也是果断齐齐躬身,选择跟团。
“不错,不愧是朕力排众议提起来的第一位年轻宰辅,脑子就是灵活。”刘永劼刚想装作为难的点头答应,便听到更加洪亮的声音。
“请陛下钦点盛宣淮为状元郎!”
万民再次齐呼,山呼海啸声更胜一分,态度坚决。
他们绝对不能够允许有黑幕折了他们心目中的状元郎之选!
于是,呼声如浪涛一般,掀起了一层又一层。
“请陛下钦点盛宣淮为状元郎!”
民可民,非常民!
这一次,他们无比默契的站在一起,只为不让站如青松的少年郎受委屈。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陛下,也不行!
“呼。”
看着这略显暴动的一幕,天上筑基修士齐齐释放威压,地下士卒也是齐齐上前一步。
“肃静!”
筑基浮威,兵戈上前,使得万民感觉似有利剑悬于头顶。
万民止声,只是眼神还是直勾勾的看着高台上穿着龙袍的男子,他们相信,这个能够让万民做殿试裁判的陛下,不是他们以为的昏君。
此刻,刘永劼感觉内心天人交战。
一边是民心,一边是绝世英才。
可......可若是钦定了盛宣淮为状元,那谁能够护得住这个少年郎?
李守昀,金丹真人?
可护得了一时,护得了一世吗?
盛宣淮归根结底不过是凡人,下毒下药、谋杀暗杀,腌臓手段,数不胜数。
敌在暗,他在明,防不胜防。
此刻,天子垂眸,宰辅无言,百官失声,万民齐视。
该如何选?
暗处,隐藏的金丹真人也是啧啧称奇,“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真人,此局何解?”
金丹真人摇摇头,摆手道,“无解,选哪一个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除非这个盛宣淮立地成圣,但是这有可能吗?”
“唉,死局啊......可惜这等人物了,少年就是容易冲动。”
一片沉默间,盛宣淮感受着丹田处那丝丝缕缕的热流,嘴上勾起小小的弧度。
“借尔等信力一用。”
双眼合上,盛宣淮就这样子站在高台下,万民中,缓缓合上双眸。
有人发现这个情况,以为是盛宣淮对这种情况伤心欲绝,顿时眸子睁的更大,看向高台。
此时无声胜有声。
...
...
一飘渺,一念间,盛宣淮只觉刚才的春风合意消散,只感觉到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
“小友,许久未见,如今已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