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破城容易,守城难!
作品:《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 是夜。
北地郡城守府内灯火阑珊,白日激战的喧嚣已然褪去。
赢子夜并未早早歇息,而是在书房内与少司命低声交谈。
少司命轻声道:“夫君,胡亥公子今日来得……未免太过巧合。”
赢子夜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不是巧合,是算计。”
“他恐怕早就到了附近,一直按兵不动,等到最关键的时刻才现身,既解了围,又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功劳’。”
他转过身,看向少司命:“这也正是我为何一定要将他支开。”
“此人城府极深,野心勃勃,留在北地郡,犹如卧榻之侧猛虎酣睡,我无法安心应对蛮军和外部的危机。”
少司命点头:“即便如此,夫君,此人诡谲,仍需万分小心。”
赢子夜微微颔首:“我知晓。”
“我已吩咐赵弋苍,会留下一部分暗河精锐潜伏在城中及粮道沿线,他们会暗中监视胡亥及其部下的动向,任何异动,都会第一时间报于你知。”
“北地郡和这条命脉,我就交给你了。”
少司命郑重点头:“我会守住这里,等你回来。”
书房门被轻轻叩响,赵弋苍的身影悄然出现。
“主上,主母。”
赵弋苍低声道:“派往各城执行刺杀、破坏任务的暗河小队,已陆续返回。”
“任务……基本完成。”
“高奴、雕阴等七城留守的蛮军将领、千夫长等头目,共二十七人,已确认格杀!”
“发现并焚毁中大型粮草囤积点五处,军械库两座。”
“我方……折损了十一位弟兄。”
赢子夜沉声道:“厚恤阵亡弟兄的家眷,他们的血不会白流。”
少司命目光一亮:“夫君,如今那些城池群龙无首,守备空虚,正是我们趁机夺回的良机!”
赢子夜却摇头:“不急。”
“此刻夺城,易如反掌。”
“但夺下来之后呢?我们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去分兵驻守?”
“蛮军主力尚在,一旦他们反应过来,反扑而来,这些刚刚夺回的城池,立刻又会变成包袱。”
他目光一凝:“当下的关键,不是贪图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必须尽快将蒙恬、苏角这两支主力救出来!”
“只有他们脱困,我们手中才有足够的机动力量,才能真正稳住北疆局势,甚至发起反攻!”
“传令下去,让暗河能动用的所有人手,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侦查蒙恬将军和苏角将军被困区域的详细情况!”
“敌军兵力、部署、弱点、补给线……”
“所有情报,越详细越好!”
“我要知道,从哪里下刀,能最快撕开他们的包围圈!”
赵弋苍领命,身影融入黑暗。
……
与此同时。
北地郡城外,胡亥的临时军营大帐内。
胡亥慵懒地靠在铺着柔软兽皮的椅子上,把玩着一枚夜光杯,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我这六哥,还真是谨慎啊……”
他低声自语,“把打通粮道这么重要又安全的差事交给我,是怕我抢了他救援蒙恬的风头?”
“还是……真的不放心我留在北地郡?”
他嗤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不过,这一次,本公子还真没什么别样的心思。”
“至少……暂时没有。”
他放下酒杯,看向侍立一旁的心腹,问道:“我们这边的战报和‘请功’的折子,送到咸阳了吗?”
心腹连忙躬身回道:“回公子,八百里加急,早已送出。”
“我们安排在朝中的人也已接到消息,预计就在这几日,便会联合几位大臣,在朝会之上,将公子您临危受命,固守受降城,又星夜驰援,击溃蛮军,解北地郡之围的功绩,奏禀陛下,为您请功!”
胡亥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野心勃勃的光芒。
“很好!做得不错!”
“让下面的人都机灵点,打通粮道这件事,也要做得漂亮些!”
“本公子要让满朝文武,让父皇都看看,我胡亥,绝非池中之物!”
“属下明白!”
心腹谄媚地应道。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胡亥那看似得意,却深藏着无尽算计的脸庞。
……
咸阳宫,麒麟殿。
晨光透过高大的殿门,洒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垂首肃立,大气不敢喘。
御座之上,始皇嬴政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面容隐在珠玉之后,看不清具体神色。
唯有一股如同山岳般沉重,又如深渊般莫测的帝威,笼罩着整个大殿!
今日朝会。
议题核心便是烽火连天的北疆。
太尉府官员手持笏板,出班奏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沉痛与焦急:
“启奏陛下!北疆急报!”
“自入秋以来,匈奴本部联合戎、狄、犬戎等大小部族,兵力逾二十万,分多路犯我边境!”
“雁门、云中、九原、北地等郡皆遭重兵围攻,独北地郡压力最大!”
“其兵锋所至,高奴、雕阴等七座县城相继沦陷,守城将士…多半殉国!”
他每报出一个城池的名字,殿内百官的心便沉下去一分。
那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无数的鲜血与牺牲。
“敌军多路并进,攻势凶猛,更兼派遣大量细作混入难民,里应外合,致使多处关隘失守!”
“通往北疆前线之主要官道、粮道,如无定河流域、雕阴等,多处被劫断,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前线将士粮草、军械匮乏,形势……万分危急!”
接着,又有官员上前,详细陈述目前北疆秦军的部署:
“陛下,目前北疆我军,蒙恬将军留人固守九原,然其亲率的黄金火骑兵一部及苏角将军所率五万援军,于驰援北地郡途中遭敌重兵伏击,陷入重围,情况不明。”
“六公子赢子夜殿下坐镇北地郡,虽初战告捷,然兵力单薄,独木难支。”
“王贲将军主力则被牵制于东北云中……”
一番奏对,将北疆糜烂,危如累卵的局势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不少老臣面露悲戚,忧心忡忡。
然而,就在这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话锋陡然一转。
一名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御史大夫,手持玉笏,越众而出,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激昂与欣慰:
“然,天佑大秦!”
“值此危难之际,十八公子胡亥,临危受命,督军北疆!”
“先于受降城下,亲率铁骑,大破犯境之三千戎族精锐,斩首无算,稳住了侧翼防线!”
“更在得知北地郡被重兵围困,六殿下危急之时,不顾自身安危,星夜驰援,于北地郡城外,与六殿下里应外合,大破五万蛮军!”
“斩敌数千,迫敌溃退百里,一举解了北地郡之围!”
“此乃不世之功也!”
他话音落下,又有几名官员纷纷出列表态,言辞恳切!
无不是盛赞胡亥公子勇武果决,忠孝两全,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实乃帝国之福,皇子之楷模!
请求陛下对其功绩予以重赏,以激励军心,彰显天恩!
这些话语,与之前描述的北疆惨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仿佛胡亥一人之光,便照亮了整个北疆的黑暗。
一些不明就里或别有用心的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嬴政,静静地听着,冕旒微微晃动,遮住了他深邃如星海的眼眸。
下方那些官员话语中的引导,夸大甚至是刻意营造的对比,他如何听不出来?
对于胡亥那点心思和手段,他洞若观火。
但,他没有立刻表态,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
那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却如同重鼓,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北疆战事,朕已知悉。”
“诸将用命,将士浴血,朕心甚慰。”
“胡亥……”
他目光似乎穿透冕旒,落在了虚空某处:
“于受降城破敌,驰援北地郡解围,确有功绩。”
“着,晋胡亥为北疆行军都尉,秩比两千石,赐金千斤,帛五百匹。”
“命其即刻整顿北地郡以西之陇城、肤施等已收复及尚在坚守之城池防务,征调兵员,务必在半月之内,打通并确保无定河流域、雕阴等主要粮道、官道之畅通!”
“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这番封赏,看似厚重,晋升了职位,给予了实权,但细品之下,却意味深长。
都尉之位,仍在赢子夜这个巡察使之下。
所谓的整顿防务,打通粮道,更是将其牢牢限制在了后勤与次要战场的范围。
远离了营救蒙恬,对决蛮军主力的核心位置。
那几名之前极力为胡亥请功的官员,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也不敢多言,连忙躬身:“陛下圣明!”
嬴政不再理会他们,转而问道:“西域蒙犽所部,战况如何?”
负责军情的官员立刻上前,声音中带着一丝振奋:
“回陛下!蒙犽将军捷报!”
“我军于边境与大月氏十万主力决战,蒙将军指挥若定,大破敌军,阵斩四万余级,俘获无算!”
“现蒙犽将军已乘胜追击,兵锋直指大月氏腹地!”
“西域诸国震恐!!”
听到这个消息,殿内凝重的气氛终于为之一松!
这是连日来,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捷。
嬴政微微颔首,笼罩在冕旒下的面容似乎缓和了一丝。
蒙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传朕旨意,嘉奖蒙犽及西域全体将士。”
“告诉他,朕在咸阳,等他彻底平定西域的捷报!”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