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卖货郎(下)

作品:《掏空家产去寻夫,绝嗣军官破戒了

    “那就好,那就好,人民英雄啊,没事就好。”


    卖货郎憨笑了两下,低头整理货物,又拿出几根好看的头绳。


    “听说陆首长,去年还破获了大案子,真是年轻有为啊。”


    邓佳已经选好了头绳,闻言只是点了点头,还没开口就感觉衣角被扯了一下。


    邓佳下意识回头,就见宋诗雨浅笑着开口。


    “是啊,陆首长年轻有为,不过部队上的事情我们也不清楚,陆首长现在也不常在我们这。”


    宋诗雨看向卖货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审视。


    刚来村子就打听陆正擎的情况,是别有用心,还是真的是随口一问?


    倒是卖货郎满脸坦然,没再追问,继续和周围的村民们聊天,又做了几笔生意,再度推起了他的独轮车,又摇起了拨浪鼓。


    “走喽,去下家喽——”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宋诗雨一时有些分辨不出。


    “诗雨,诗雨?”邓佳拍了拍她的肩膀,“想啥呢?我们快走吧,再晚点供销社要下班了。”


    宋诗雨回过神,轻轻摇了摇头,“没事,我们走吧。”


    晚点她们从供销社回来,从值班室路过的时候宋诗雨被喊住了。


    “好像是兰花婶,诗雨你快去看看吧。我先去食堂打饭了。”


    邓佳瞧见了探头出来的沈兰花,识趣的先走了。


    宋诗雨走到值班室门口,沈兰花正倚着门框朝她招手,手里还拿着个记账本,笔尖在纸页上悬着没落下。


    “兰花婶,您找我?”


    “刚从供销社回来?”


    沈兰花放下账本,往她身后望了望。


    “正好,有个事儿跟你说,明早连城又有大集,你要不要再去赶一趟?”


    “真的?明早几点?”


    “得赶早,天不亮就得出发,正巧村口有辆拖拉机去拉货,捎带着几个去赶集的乡亲,你要是想去,凌晨四点来村口等着就行。”


    沈兰花笑着补充。


    “去晚了好东西都被挑光了。对了,带上点你那些东西,说不定能换点紧俏货回来。”


    “成啊,兰花婶,刚好上次进山我又找到些山货已经晒干了可以一起去换了。”


    宋诗雨大喜。


    “我也是知道这种大集,我上次认识的收药材的人肯定会来,才想着把你带上。那人姓刘,嘴角有颗痦子,一般就在大集旁边的平安巷里头,祖上传下来的小医馆,现在不允许无证行医,就卖点药材,抓抓药什么的。”


    沈兰花说着递给宋诗雨一封信。


    “平时也不咋收药材,这是我帮你写的推荐信,你给他看了,他就知道了。”


    “多谢兰花婶,婶儿,你这次不去吗?”


    宋诗雨感激的接过信封。


    “这段时间地里开始逐渐收获了,虽然没有你的玉米地产量高,但供食堂不成问题,我前两天才去了几个小集,这次就不去了。”


    沈兰花又给宋诗雨交代了几句,才放人离开。


    回家的路上,宋诗雨心里头立刻盘算起来要带的东西。


    上次收下来的玉米除了家里吃的新鲜的玉米,剩下的她都晒成了玉米棒子。


    即便如此也没有缩水多少,可以背上,看看能不能换些其他的农产品。


    还有空间里的药材,这次兰花婶不跟着,她可以多卖一些出去,到时候还是老规矩,一部分上交大队。


    当晚宋诗雨和宋墨文说了一声,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了村口。


    拖拉机后头已经坐了几个村民,瞧见宋诗雨过来都笑眯眯的打招呼。


    “小宋同志,快上来。”


    “坐这边,这边风小。”


    “哎哎,刚刚说好的,坐我旁边,这边才挡风呢。”


    自从宋诗雨和邓佳把玉米分了出去,别说对她俩了,就连带着对宋家人的态度都好了不少。


    宋诗语先把背上的背篓放了上去,就有人搭把手,把她一起拽上去。


    她把药材放在了最下面,又找了个木板隔开,从外面看上去就是背了满满一兜的玉米棒。


    “小宋同志这玉米是真的好,晒成这样还是沉甸甸的。”


    “小宋同志我跟你讲下次卖玉米棒的话,最好是把玉米粒扒下来去卖,这样价钱高,能换的东西也多。”


    宋诗语这才注意到一起去赶集的还有食堂的张阿姨。


    “好嘞,张姨我下次就知道了,张姨你今天不上工吗?”


    “赶巧轮到我休息了。”


    又等了一会儿人就齐了,拖拉机比起之前的牛车要快上不少,一路颠簸,车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时间打发了。


    “小宋同志,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有个收粮的,你这玉米虽然不多但品相好,他应该是收的。”


    张阿姨和村里几个婶子结伴一起来的,给宋诗语指了条路,她们就约着去看有没有新到的料子了。


    宋诗语没着急去卖,顺着大陆走下去,看到卖菜的就问一问,一趟下来玉米也被换完了,背篓里多了些红柿子,还换了一小把绿皮榛子,用布包着。


    可能是因为开山了的缘故,这次大集几乎是跑山人的天堂。


    各种琳琅满目的山货,看的宋诗语心里直痒。


    前先天下过一场雨,估计是菌子发了出来,宋诗语还买了一把蘑菇干。


    还有土豆干,是人家自己晒的,原本存着过冬,但晒多了没吃了就拿出来卖。


    宋诗语是南方人,还没吃过,就用玉米换了一大包,那个大娘热情,还给她抓了一小把豆角干。


    “泡开后,炖肉炖鱼都好吃,就算是只炒着,也很下饭。”


    背篓越来越满,好在宋诗语还记得这次来的主要目的,靠着问路找到了平安巷。


    与外面大集的热闹相比,平安巷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宋诗语先把背篓里多余的东西收到了空间里,嘴上叼着半截油条,慢悠悠的往里走。


    拐了几个弯,刘大夫的小店还没找到,就听见了争论声。


    “刘大夫你可想好了啊,现在就我手里有这些药材,你还能上哪找去啊!”


    这声音听着耳熟,宋诗语问声看过去,不仅找到了刘大夫,还看见了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