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商队

作品:《掏空家产去寻夫,绝嗣军官破戒了

    “嗐,李大爷你这话说的,我不也是学的吗,这都是新来的顾同志教我们的,听说顾同志是孙教授的得意门生,也是首都领导特意拍下来的。”


    宋诗雨说这话的时候还给李大爷指了指王年的田里。


    “你瞧王年的麦田之前不是遭了灾,进度差了一大截,这两天顾同志帮忙打理他的麦田,现在别说麦子站起来了,有些麦穗都发出来了。不比其他人的差。”


    顾怡宁是有真材实料的。


    她利用知青点现有的材料弄了什么肥料出来,让王年追肥,效果显著。


    不出宋诗雨所料,李大爷回去之后就把这事告诉了李大娘,借着李大娘的口,消息又传遍了村子里。


    没两天就背着孩子的嫂子找上了顾怡宁。


    “顾同志啊,我们地里的红柿子糟了蚜虫,好不容易喷烟草水杀了蚜虫,这又不知怎么得病了,你能去帮忙看看吗?”


    “成,我去悄悄。”


    顾怡宁欣然应允,去了一看就知道问题。


    一般来说烟草水需要静置过滤1-2天再进行喷洒。


    但这嫂子家里头不知道是不是太急了,没尽兴过滤,直接泼的。


    喷烟草水的原理是烟草内的尼古丁可以起到驱虫的效果,但如果不浸泡静置的话,尼古丁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嫂子家用量太多,而有些残渣粘在了叶片上,这才导致叶片腐烂。


    这次的事就像开了个头,接下来的日子顾怡宁忙的团团转。


    而宋诗雨和邓佳那边种下的番茄籽也开始发芽,幼苗长了一盆,宋诗雨按照顾怡宁教的开始间苗,选择粗壮的幼苗。


    “嘶,真舍不得啊,这些可都是小柿子啊。”


    邓佳也蹲在旁边一起,拔掉一根就要肉疼的倒吸一口凉气。


    宋诗雨听得好笑。


    “行了,别心疼了,怡宁说了,这是为了让幼苗更茁壮的成长,况且这么多,要是都留下来,地里也种不下啊。”


    宋诗雨虽然这么说着但自己下手的时候也犹犹豫豫的,看哪根都粗壮。


    “这几根都不能要,还有这几个,你要是舍不得的话,留下来找个花盆,种在家里也可以,就是产量可能没那么高。”


    头上出现一片阴影,一双骨节分明的大手趁两人不注意迅速拔掉了许多根。


    邓佳一抬头就想哀嚎,结果看到了陆正擎毫无表情的脸,把自己的哀嚎给吞了下去。


    “陆排长好。”


    “陆排长?你怎么有空过来?”


    宋诗雨的反应没有邓佳的大,只是有些好奇。


    毕竟顾怡宁身为农业专家,这几天在田间地头帮忙的时候,陆正擎有空就都陪着。


    “部队里种的蔬菜成熟了不少,想着给你送点,作为回礼。”


    “回礼?”


    宋诗雨拍了拍手上的土站起身来,果然瞧见陆正擎提了一个竹篮子,里头装了不少红柿子和顶花带刺的黄瓜。


    “嗯。”陆正擎一脸正色的点头。


    “可是之前不是已经给了两条鲟鱼吗?”


    话一出口,一旁的邓佳重重的咳嗽了几声。


    陆正擎愣了一下,似乎有些错愕,随即找补。


    “是,我听顾同志说了你对她的照顾,你帮了,帮了兵团很大的忙,一点谢礼不足挂齿。”


    说完也不等宋诗雨反应,将篮子往她手上一推扭头就走。


    “我田里还有事,先走了。”


    留下宋诗雨和邓佳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啧啧啧,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在陆排长身上看到了惊慌失措四个字。”


    邓佳拍了拍手,给宋诗雨竖了个大拇指。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宋诗雨哭笑不得,从篮子里直接取了根黄瓜,用水洗了洗,和邓佳一人一半。


    “这么新鲜,一看就是刚摘的。陆排长还是有心了。”


    邓佳啃着清脆的黄瓜,冲宋诗雨挑了挑眉。


    “陆排长和怡宁从小就认识,怡宁现在忙,他出面替怡宁道谢很正常。”


    宋诗雨不以为意。


    却突然想起来,关于卖货郎的事情忘了和陆正擎说。


    邓佳见她这么说,也没再多说什么,捧着下巴不知道在想啥。


    经过一下午的心理建设和斗争,她俩终于是完成了选苗的工作,手上摘了一大把嫩芽。


    “我种了那么多地,原以为没什么能难倒我的了,没想到居然被这一步困住了一下午。”


    预计种两列的红柿子,宋诗雨算着数,还多留了一些避免出现什么意外。


    “行了,把这些剁碎,放在土里当肥料吧。”


    宋诗雨直接从厨房拿了刀出来。


    “哎,古有黛玉葬花,今有我们埋小苗。”


    邓佳一边说着一边把宋诗雨剁碎的部分放到盆里,晚点回去的路上就顺路埋到田里去。


    明天就是周末,离开前邓佳和宋诗雨约好了一大早就去供销社排队等着种薯。


    二人又是天不亮就出发,赶到供销社的时候,供销社还没开门,二人老老实实的在外面排队等着。


    供销社旁边是个四层小楼,是周围几个知青点共用的招待所。


    好巧不巧,宋诗雨瞧见之前那个卖货郎的独轮车就停在外头。


    上面虽然没有货物,但那个拨浪鼓还在。


    “大爷,这个独轮车是谁的啊?我看着上头的拨浪鼓挺喜庆的。”


    宋诗雨和邓佳打了个招呼,走到招待所那边和看门的大爷聊了起来。


    看门大爷端着茶壶,可能也觉得无聊,见有人搭话并不反感。


    “是个卖货郎的,估摸再过个把小时人就要去卖货了,你要喜欢到时候问问他。”


    “卖货郎?来了多久了,我怎么从来没在村子里看见过啊。也不知道是卖什么的。”


    宋诗雨眉头一挑,目光落在了头顶招待所的价位表上。


    最便宜的大通铺每晚四毛钱。


    “他们好像挺多人的,好像有十来个,来了快一个多月了,就住在招待所。”看门大爷冲门口努了努嘴,“你瞧,旁边的几个小推车,还有个自行车,都是他们一伙儿的。”


    宋诗雨顺着看过去,有个小推车上还放了几条扁担。


    这么多人,这与其说是卖货郎,不如说是个商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