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收购和记黄埔
作品:《港综:我和雷洛五五开》 剩下的事不用陆维去处理,黄炳耀几人会搞定,他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去解决——和记国际,也就是以后得和记黄埔。
汇丰银行香港总部,沈弼办公室。
“陆先生,你可很久没来我这里喝咖啡了,听说你除了在警队就是在股票交易所,你再不来我都想去股票交易所找你了。”
沈弼给自己动手给陆维泡上一杯咖啡。
“沈弼先生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陆维很好奇,这个在未来被称为李某人背后的男人的人怎么对自己上心。
之前两人虽然交集不少,但是也没有特别好的交情,就在汇丰走走账还有救过汇丰一次。
“陆先生,你对汇丰的股份感兴趣吗?”
沈弼把泡好的咖啡放到陆维面前。
“汇丰的股份?”
陆维愣了一下。
“是的,现在汇丰的股票每股7.6港币,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有实力的股东来刺激股民。”
汇丰从去年最高的66.4港,经历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全球经济萎缩等等,股市一路下滑,到现在的7.6港币每股,全年跌幅超过80%。
现在汇丰急需引进一个有实力的股东来稳定股市。
他找过包先生他们,但是他们对于现在的经济都持悲观的态度,没有信心做出大的投资,加上他们自己的公司也遇到了困难,没有多余的钱来投资汇丰。
“7.6港币每股?!”
说实话陆维心动了。
虽然汇丰有种种不好,但是汇丰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货币发行权。
原本整个港岛有三家银行有货币发行权的,分别是汇丰、渣打和有利三家银行,但是今年作为有利银行大股东的汇丰受大环境影响,出于战略布局和资源优化考虑,让有利银行停止了发钞,集中资源发展其他业务,所以现在就剩下渣打和汇丰了。
只要有货币发行权在手上,只要行情好一点,汇丰就能很快起势。
“沈弼先生,不知道汇丰是准备出让多少份额?”
陆维想了一下先问了一句。
“我们准备5%,融资两亿港币。”
沈弼吐出一串数字。
“沈弼先生,份额有点少啊,10%,四亿港币。”
陆维伸出一只手掌竖起四根手指。
沈弼嘴角抽了抽。
“陆先生,我们汇丰并不是缺钱,我们缺的是有实力的股东。”
“我当然知道缺的是有实力的股东。”
陆维一副我早知道的表情。
“陆先生,我们需要的股东是你们基金会。”
沈弼再次强调说明。
“好巧,我也说的是基金会。”
陆维笑着靠在椅子上。
沈弼听出陆维的意思,沉吟了一会抬起头:
“陆先生,如果你们基金会愿意和怡和洋行一样和我们汇丰置换股份,我去游说汇丰其他股东。”
“那就算了,相对于和汇丰置换股份,我们对置地公司“中环重建计划”更感兴趣。”
一听置换股份陆维就没兴趣了,现在看来汇丰的目的不单单是引进股东这么简单。
“陆先生,你们基金会可以再考虑一下。”
沈弼语气中都带着一点恳求。
现在整个港岛商业圈都知道,在陆维带领的投资部门操作下,基金会手里掌控的都是优质产业,即使在这两年这么艰难,基金会都能够以极强势的姿态逆势扩张,可见基金会现在的实力有多强。
但是基金会又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对股民公布自己财务情况,所以大家只知道基金会实力很雄厚,但是具体多雄厚除了基金会几个高层都不清楚。
汇丰银行的一众股东就是希望能通过置换基金会的股份来跟踪基金会的投资项目,为己方投资做方向。
“抱歉,沈弼先生,如果你们只是想引入股东,我可以做主,如果是要置换股份,这个事没得谈。”
陆维心里直叹可惜,要是汇丰愿意只拿钱那就好了。
“这个我需要和股东沟通一下。”
他嘴里这么说,但是其实已经给这件事画上了句号,他对于那些股东的想法很清楚,钱不是目的,跟着基金会赚钱才是目的。
“不过陆先生,你们基金会实在太庞大了,会让人感到威胁。”
“没关系,我们基金会有几万名政府职员和上百万的家属。”
陆维语气平淡,丝毫不在意。
沈弼听到陆维都这样说了也不再说关于基金会的事。
“那我们还是来聊聊陆先生今天过来的事吧。”
沈弼不想把事情闹的太僵,换了一个话题。
“沈弼先生,我这次来原本是只有一个目的的,但是刚刚一说,我又多了一个想法。”
谈到正事陆维坐直身子。
“请讲!”
沈弼也坐直身体等陆维说。
“第一件事,我想委托你们汇丰帮我收购和记国际所有股份。”
“收购和记国际?”
沈弼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从港岛开埠以来,只听说过一起华资收购英资的事,1961年的廖创兴银行收购西环货仓案,但是那件案子太小,没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和记黄埔不一样,和记国际的影响力,象征意义完全不是西环货仓可比的,港岛的英国资本也不会同意的。
现在正是英资和华资在争夺利益的时候,要是自己的几位带头大哥都被敌人给收下了,而且还不是参股是收购,那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是的,和记国际!”
陆维很肯定的点头。
“陆先生,你真的很疯狂,你知道华资收购和记国际这会有多困难吗?”
沈弼现在收到的吃惊丝毫不比刚刚自己和陆维说愿意给他们股份来的小。
“当然,所以我来找你了。”
“陆先生,如果说我们汇丰不接这单业务,你们是不是准备找其他人?”
沈弼看着陆维,心里很纠结。
“你们汇丰也是股东之一,应该了解现在和记国际的情况,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已经病入膏肓了,除非有人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想自救基本不可能,最后的结局那就只能是破产。”
“沈弼先生,以你对英国商人的了解,他们愿意花费自己的钱去拯救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吗?”
陆维笑着把手里的咖啡放在桌子上。
沈弼不说话了,他就是英资资本的代表之一,所以他很清楚这些资本的特性,救死扶伤非所好,落井下石最擅长。
“陆先生不怕我们汇丰也参与吗?”
沈弼试探性的问道。
“没关系啊,你们不怕亏本就好。”
陆维一脸无所谓,要是汇丰参与进来,他有的是办法坑汇丰。
沈弼看着陆维这副态度心里琢磨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