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乾纲独断

作品:《活死人王朝

    “卑职,恭迎家主!”


    李忠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策马而来,悬着的心彻底落定。


    他立刻上前,躬身拱礼。


    他身后的那些新编戍卒们,先是茫然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随即在李忠那声‘家主’中惊醒过来,意识到这来的是个更大的官儿。


    也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些手忙脚乱的躬身作揖。


    李煜审视着这处初具规模的营寨。


    木栅、刺桩、沟壑、哨楼。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起来吧。”


    李煜翻身下马,动作干脆利落,单手虚扶。


    他走向李忠,声音沉稳。


    “堡内安好?”


    “回禀家主,堡内一切安好!”


    李忠起身,恭敬地垂首道。


    “只是……”


    他欲言又止,脸上闪过一丝为难。


    李煜心下暗明,迈步向营内走去,“边走边说。”


    亲骑们则纷纷下马,熟练地接管了营寨外围的警戒。


    李忠紧随其后,低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飞快道来。


    从河渠中发现浮尸的惊惶。


    到李昌与李顺二人间的争执。


    再到最后定下的扎营结寨、拉网拦截之策。


    李忠都说得清晰明白,不敢有丝毫遗漏。


    李煜静静听着,忽然开口,吐出四个字。


    “做得不错。”


    李忠闻言,心头那块悬着的石头顿时落了地。


    他最怕的,便是家主怪罪他们处置不当,或是嫌他们太过保守。


    李煜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解释道。


    “凡事有舍有得,我临行前的安排,本就有缺,怪不得你们。”


    “能做到这个地步,已是难得,无需自愧。”


    凡事哪得尽善尽美?


    促成当下境况的,也离不开李煜对堡内留守人事的安排。


    如此,他就没有立场去责怪属下办事拖沓犹豫。


    “带我去渠边看看。”


    “是!”


    李忠引着李煜,一路来到营寨临水的一面。


    河渠之上,数道粗犷麻绳横贯两岸,绷得笔直。


    水面之下,亦有锁链为骨,辅以绳索,交错成网。


    而在那绳索铁网交织最密之处,赫然还挂着几具人形的物体。


    那正是顺流而下的‘水鬼’,还没来得及收尸。


    它们被泡得通体浮肿,肤色惨白,宛如发胀的面团。


    有的被缆绳拦腰截住,随着水流上下起伏。


    有的则被铁网上的倒刺挂住了残破的衣衫和肉身。


    四肢无力地在水中摆动,仿佛某种诡异的水草。


    还真是像极了‘水鬼’。


    一股恶寒,便会顺着所有初见此景之人的脊梁骨向上爬。


    李煜目光冷冽,他盯着那些浮尸,沉默了片刻。


    “上游源头,可曾查探?”


    李忠躬身道。


    “不曾。”


    “我等实在无力顺河探查,兵卒们不敢擅离家小。”


    军户屯卒顾念家小,这是优点,也是缺陷。


    “不过,看情况应该是和上游的屯堡村镇,脱不开干系。”


    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人口聚集。


    若是沦陷,其中尸鬼数量便少不了。


    李顺几人还没有自大到领着屯卒去送死的地步。


    稍不留神,甚至可能把别处的尸群引回来。


    届时,可就成了无妄之灾。


    ‘呼——’


    李煜收回目光,长呼一口浊气。


    境况还算不差,这点波澜还在他接受之内。


    好歹留守几人配合得力,也是编练了一些流民丁壮。


    当下堡内人手,看样子比之前要更充裕些。


    “我传你几条要务,你且记下!”


    李忠精神一振,立刻挺直了腰杆。


    “家主请吩咐!”


    李煜将此行最大的情报收获,与之分享。


    “其一,尸鬼所经之河水,煮沸依旧可饮。”


    “为以防万一,生水,仍勿取用。”


    李忠瞪大了眼睛,心下却是一松,大喜过望。


    他们守着这滔滔河水,却要每日派人折返堡内运水。


    明明渠水就在眼前,却是碰都不敢轻碰。


    其中的艰辛和不便,不言而喻。


    “其二,营外多掘蹄坑,亦可阻尸鬼奔行。”


    不论是拒马、木栅、寨墙。


    说白了,都是为了设法阻止尸鬼奔袭的威势。


    从而给活人留出反击的余裕。


    不起眼的蹄坑,却在实战中证明了它比刺桩更实际的用途。


    在外围广设蹄坑。


    能更有效的减缓尸鬼冲势,可以变相提升营寨工事的耐用性。


    也能削弱尸鬼给活人带来的压迫感。


    奔跑疾行,和迟钝瘸步。


    二者所能带给士卒的压迫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而且留给士卒的反应时间,也大为不同。


    李煜交代完这些,便转身与李忠暂时告别。


    “此地既然已经设营,切勿轻易变动,继续守着。”


    “我这就要先回屯堡,到时再言其他。”


    “喏,卑职谨记家主教诲!”


    李忠揖礼,于营门送别骑队。


    一个已在运转的防御体系,不宜轻易插手扰动。


    这会破坏原本得之不易的平衡。


    口中得来终觉浅,唯有自察方得真。


    李煜心知,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立刻回到屯堡坐镇。


    虽然有些事李顺等人已经有了决断。


    但更多安排,还需通盘了解后再行定夺。


    ......


    当李煜率人合着后队一道赶回顺义堡时。


    城墙上的屯卒先是揉了揉眼睛,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大人回来了!”


    “大人回来了!!”


    李煜的出现,短暂冲去了不少人心头的阴云。


    百户府邸。


    李煜高坐主位。


    堂下以李昌、李顺等留守之人为首的亲卫分列两侧,气氛肃穆。


    他不做拖延,先将此行最重要的有关‘沸水可饮’的情报公之于众。


    随后,李煜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李顺身上。


    “我离堡之后,堡内又收容了多少流民?如今可还有余力?”


    李顺立刻禀报。


    “回家主,新入流民又二十余户,皆已安置。”


    这么说来,先后已经有四十户挤入了这顺义堡。


    “只是堡内居所已至极限,实是无力再接纳更多人了。”


    答完问话,李顺揖礼退回。


    李煜闻言,指节轻轻叩了叩扶手,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这才抬眼看向李义,下达命令。


    “李义。”


    “卑职听命!”


    李义上前一步,躬身听令。


    “明日,你亲率两什屯卒,去官驿,将李胜他们接回。”


    “官驿,即刻废弃。”


    李义一愣,没想到家主如此果决。


    李胜经营多日的官驿说弃就弃。


    但随即他反应过来,堡内人满为患,赶忙重重点头。


    “喏!”


    李义领命之后,便再次退回亲卫之中。


    那官驿本就是对流民的一处筛选接纳,和暂时安置的临时据点。


    当下现状是。


    根据李顺禀报,顺义堡已无力再收容更多流民,这是一个残酷但必须接受的现实。


    再把官驿处维持下去,也就没了意义。


    至于那些独身汉子,到时再行安置即可。


    李煜心下已经有了计较。


    既然河渠需要值守,何不把这些人打发过去。


    总是养着他们,也不是个事情,总该派上些用场。


    而且,李煜有意开始往沙岭堡转移人丁。


    同样是被东征征调,沙岭堡男丁至少也是缺口数十。


    再加上外出这次伤亡。


    沙岭堡屯卒正丁,只怕是缺损近半了。


    正好从流民中调拨一些过去,分担人口压力,同时加强其守备能力。


    想必族叔李铭没理由拒绝这种好事。


    等到李煜下次再亲往沙岭堡之时,有关抚远卫城的事宜,也该提上日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见家主回归,三言两语便将堡内安排得井井有条。


    原本那种议而不决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


    李顺看着这一幕。


    只觉得连日来压在心头的巨石被彻底搬开,整个人的肩膀都不自觉地松弛下来。


    他也终于鼓起勇气,将那根一直扎在心头的刺提了出来。


    李顺从亲卫中走出,拱手谏言。


    “家主,种种迹象表明,屯堡北侧必有所失。”


    “您看......是否该再遣人去探查?”


    李煜摆手,“此事押后再提。”


    北侧上游,关联着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敏感之地——北地边墙。


    当初两名夜不收的折损,正是李顺始终不敢自作主张,顺河探查上游情形的根源。


    因为若是专业的探马都不能逃回报信。


    说其中没有猫腻,那必然是假的。


    盲目的再派更多人手过去,只怕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


    但有些事,不是装作鸵鸟就可以埋头不见的。


    或许,真的是该到了需要面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