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陈岩石和大风服装厂

作品:《名义:京圈红三代,助祁同伟进部

    但是,现在司法独立,市府也不能过度干预法院的审判。”


    陈岩石点点头:“魏市长,我儿子陈海不在了,除了大风服装厂,我没有别的念想。大风服装厂就像是我的孩子。”


    祁同伟好奇的问道:“陈老,怎么讲?”


    陈岩石跨上电动车,叹了口气:“祁厅长,让西坡告诉你们吧。我先骑电动车回家了。”


    郑西坡招了招手:“陈老,你路上慢点。”


    郑西坡缓缓讲述起陈岩石与大风服装厂的故事。


    “当年,大风厂还是一家国营企业,叫做国营京州大风服装厂。


    那时候,大家干活都带着一股劲儿,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心里踏实。


    花无百日红,后来,还是走了下坡路,到了破产的边缘。


    陈岩石在京州担任副市长,他主持了大风厂的股份制改革。


    对于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工人来说,那可是件大事儿!


    陈老一心为咱工人着想,推行了让工人们集体持公司股份的政策。” 郑西坡想起那段过往,不禁感慨万千。


    “记得改革方案宣布那天,厂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大家聚在一块儿,听陈老讲着股份制改革的好处,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陈老站在台上,声音洪亮,他说:‘咱们工人,以后就是大风厂的股东,大风厂的发展,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郑西坡模仿着陈岩石的语气,神情庄重。


    “打那以后,工人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把厂子当成自己的家。


    我呢,也和大伙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就盼着大风厂能越来越好。


    蔡成功也会做生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风厂还真有了起色。


    订单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


    当时啊,每年都能分红,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郑西坡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再后来,陈老去了省检察院工作。可他心里一直记挂着大风厂和这里的工人。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工人们遇到事儿,找到他,他二话不说,就往厂里赶。” 郑西坡说起陈岩石,满是敬佩。


    “有一回,厂里资金周转困难,眼瞅着原材料进不来,机器都快停转了。


    工人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办法,只能去找陈老。


    那天正赶上饭点,陈老刚端起碗,一听大风厂的事儿,放下碗,跨上自行车就往厂里赶。


    等他到了,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就开始帮我们想办法。” 郑西坡回忆着,仿佛那一幕就发生在眼前。


    “还有一次,厂里要和一家大客户谈合作,可合同条款有些地方我们拿捏不准。又是陈老,骑着摩托车匆匆赶来。


    他仔细研究合同,从法律条款到合作细节,一条一条给我们分析。


    一直忙到天黑,才把问题解决。他走的时候,我们留他吃饭,他摆摆手说:‘不用,我回家吃,你们赶紧把合作的事儿敲定。’我们心里那个感动啊。” 郑西坡眼眶微微泛红。


    “这么多年,不管是厂子里的大事,还是工人们家里的小事,只要找到陈老,他就全力帮忙。


    有一回,王文革的父亲生病,急着用钱,也是陈老带头帮忙捐的款。


    王文革,你说是不是?”


    郑西坡看向王文革。


    王文革连忙点头,激动地说:“是。


    陈老对我们大风厂,对我们王家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是啊,陈老就是我们大风厂的主心骨。” 郑西坡感慨道。


    “这些年,大风厂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但因为有陈老,有咱们这些工人拧成一股绳,一直坚持到现在。


    如今,大风厂遇到了股权的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出面,陈老帮忙,一定能解决,大风厂肯定能重新好起来。”


    陈岩石是郑西坡的伯乐,发现郑西坡爱写诗之后,推荐他担任工会主席。


    正是由于陈岩石的几句话,郑西坡从普通工人直接到工会主席。


    魏明远听完郑西坡的讲述,微微皱眉,看向众人,问道:“你们是否反思过大风厂为什么走下坡路?”


    这时,会计尤瑞星清了清嗓子说道:“魏市长,大风厂走下坡路啊,原因不少。


    由于电商兴起,服装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是一降再降。以前大风厂的订单多,是因为市扬上同类产品还不算多。


    可后来啊,各地服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家都在抢市扬,利润空间就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祁同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竞争激烈确实是个大问题,那还有其他原因吗?”


    尤瑞星叹了口气,接着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板蔡成功光想挣大钱。


    其实他发家靠的是法制不健全时期,贴牌生产名牌的仿品,可以说那几年他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贴牌生产的风险太大。


    一不小心,就惹上官司,就得罚款。


    他一个服装厂的老板,不好好守着本行,偏偏想去搞房地产。


    房地产那可是个烧钱的买卖,投资太大。


    结果呢,蔡成功一头扎进去,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不少家当。”


    陈清泉忍不住插了一句:“房地产市扬变幻莫测,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金,确实容易栽跟头。”


    他经手的案件,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正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的。


    “陈院长说的太对了。”尤瑞星苦笑道:“这还不算完,房地产亏了之后,他还不死心,又跑去开矿。


    因为觉得煤老板超级赚钱,说到底还是红眼病害的。


    开矿更是个大坑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风险极高。


    结果,血本无归。


    这么折腾下来,大风厂的资金链彻底断了,窟窿越来越大。”


    魏明远神色凝重:“作为企业负责人,盲目扩张,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确实很容易把企业拖垮。”


    尤瑞星点头表示认同:“是啊,魏市长。


    如果蔡成功不做别的,踏踏实实一直做服装生意,凭借着大风厂之前积累的口碑,说不定现在也不会资不抵债。


    可他贪心不足,一心想着赚快钱,结果把好好的厂给折腾成这样。”


    王文革在一旁气愤地说:“就是,蔡成功那小子,光想着自己发财,根本不管我们这些工人的死活。要不是陈老一直管我们,大风厂早就被拆掉了。”


    郑西坡感慨道:“这么多年,要不是陈老,大风厂哪能坚持到现在。


    现在大风厂遇到股权问题,我们就盼着政府能出面主持公道。


    市委书记李达康不管。


    丁义珍和山水集团狼狈为奸。


    魏市长,现在我们可都靠你了。”


    魏明远郑重其事道:“大家放心,政府一定会重视大风厂的问题,我们会依法依规,尽最大努力解决股权问题。


    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冷静,相信政府,相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