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小路不好走,还是要走大路

作品:《名义:京圈红三代,助祁同伟进部

    另一边。


    夏东海代表京州棉纺厂,与大风厂全体职工展开协商,并签订协议。


    协议明确规定,选择自谋出路的职工,京州棉纺厂会按照标准给予安置费;而愿意到京州棉纺厂工作的职工,则按规定转换股份,成为新企业的一份子。


    大部分大风厂的员工还是希望能有个稳定的饭碗。


    经过一番考虑,纷纷选择到京州棉纺厂工作。


    当最后一份协议签署完毕,会议室内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中,有对新未来的期待,也有对京州市委市政府努力促成此事的认可。


    可谓皆大欢喜。


    李达康笑着站起身,说道:“今天这个结果很不错,既解决了大风厂的难题,又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依法依规经营,为汉东的发展贡献力量。”


    魏明远也点头赞同:“没错,各方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相信大风厂在新的格局下,一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大路和夏东海纷纷表态,一定会努力经营,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期望。


    赵瑞龙看着合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算是落袋为安了。


    而大风厂的职工们,脸上也终于洋溢出久违的轻松。


    最高兴的当属郑西坡,他还可以担任工会主席。


    众人走出会议室,赵瑞龙快走几步喊住魏明远:“魏市长,谢谢。要不是您,这事儿哪能这么顺利。”


    魏明远微笑着摆摆手:“瑞龙,这是你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赵瑞龙满脸堆笑:“魏市长,我今天做东,请你去山水庄园坐坐。”


    魏明远婉言谢绝:“瑞龙啊,心意我领了。


    现在中枢不允许去那种场所。”


    赵瑞龙淡淡一笑:“那行,魏市长,算我赵瑞龙欠你一个人情。”


    王大路和夏东海这时也走过来,王大路笑着说:“市长,今天真是多亏了你从中协调,我们一定好好干,争取多向京州纳税。”


    夏东海也附和道:“对,我们会尽快落实协议内容,让大风厂的职工们安心。”


    魏明远的嘴角上翘:“好,看到你们这么有信心,我就放心了。


    有什么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李达康喊住王大路:“大路,我原本是反对你参与光明峰项目的。”


    王大路微微苦笑,坦然道:“达康,我知道。


    我原来让欧阳提过一句,结果没有下文。”


    李达康一本正经道:“大路,我不是不帮忙。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我害怕你出问题。


    我其实也害怕自己经不住诱惑。


    项目牵涉太广,商人的糖衣炮弹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陷进去。”


    王大路无奈地叹了口气:“其实我们民营企业很难啊,达康。


    我们需要的只是公平竞争的机会。


    丁义珍担任市长的时候,那风气坏透了,谁送的钱多,项目是谁的。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王大路对李达康还是有一丝丝怨言。


    李达康微微皱眉:“大路,我理解你们的难处。


    但正因为环境复杂,你更要坚守原则。


    小路不好走,还是要走大路。


    走小路或许能一时获利,但长远来看,后患无穷。”


    王大路点点头:“达康,我明白你的意思。


    我一直想堂堂正正做企业,靠实力拿项目。


    这次能参与光明峰项目,对我来说是个机会。”


    李达康拍了拍王大路的肩膀:“你能这么想最好。


    光明峰项目意义重大,关系到汉东的发展。


    你参与进来,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搞那些不正当的手段。”


    王大路一脸坚定:“达康,你放心。我王大路做事,向来一是一,二是二。


    只要给我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肯定能把项目做好,为汉东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达康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些:“大路,我相信你。但诱惑众多,你得时刻警醒自己。


    日光一不小心,可能把持不住。


    有什么困难,合理的诉求,你可以跟我说,但绝不能走小路。”


    王大路诚恳地说:“达康,你这一番话,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以后我肯定按规矩办事。”


    李达康看着王大路,想起来年轻时候和王大路、易学习一起在金山县修路的场景。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好,希望你说到做到。汉东的发展需要你们这样有担当的企业家,别让我失望。”


    “好的,达康。我希望尽快拆了大风厂。还需要你出面帮忙。”


    李达康信誓旦旦道:“我代表市委承诺三天内拆了大风厂。”


    王大路千恩万谢:“达康书记,多谢。”


    当天下午。


    京州市委会议室。


    五人小组会议召开。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京州市长魏明远、市委政法委书记孙海平、市纪委书记张树立、市委组织部长李庆胜围坐在会议桌前。


    由于丁义珍出逃,叠加一些部门急需填补空缺,会议的主题就是人事任免。


    李达康的秘书小金把一份拟调整名单发放到每个人手中,退了出去。


    李达康还是一如既往的霸道:“同志们,都看看名单有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举手表决。”


    魏明远皱了皱眉:“李书记,我反对。人事任免这么重大的事,应该充分征求意见。”


    李达康微微挑眉,看向魏明远:“魏市长,你有意见就提。”


    魏明远清了清嗓子,指着名单说道:“比如程度已经担任京州市光明分局多年,能力有目共睹,早该提拔为副区长。名单上却没有。”


    孙海平也接过话茬:“达康书记,市委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的意见都是陈清泉担任京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李达康心里一沉,没想到出师不利,两人表达不同的看法。


    他不禁暗自思忖,难道吴雄飞在任时那种说一不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但他还是稳住情绪,说道:“程度的提拔,我们得综合考量,不能只看在光明分局的任职经历。


    至于陈清泉,他真的适合法院院长这个位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