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最该被记住的人
作品:《重生七零,我带百亿物资下乡追夫》 “是她坚持要揭露陈贵的罪恶,甚至为此不眠不休了好几天,才在地窖里面发现了你。”
“陈贵……”
林业国在听到陈贵名字的时候,果然忍不住地面容扭曲起来。
他脸色难看至极,胃里也翻江倒海地泛着恶心。
四肢百骸好像一瞬间被拧成了乱七八糟的一团,黏黏腻腻,难以分开。
林业国艰难地扒着墙壁干呕起来,司濯年被他巨大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扶住他的肩膀开口道:“没事吧,我去帮你叫医生过来!”
“不用……不用!”
林业国抓住司濯年的手臂,勉强回过神,正色道:“我没什么,只是想起来陈贵,有点不舒服而已。”
“对不起,是我不应该提起他。”
“应该提!”
林业国斩钉截铁地开口:“他做了恶,应该被人耻笑,被人引以为戒,被钉在耻辱柱上,如果谁都不能提起一个恶人,那以后的人就会觉得我们在恐惧恶人,模仿者也会不计其数。”
“应该被记住的人是陈贵,不是我这个受害者。”
“啪——”
司濯年身后,传来了盘子跌落的声音。
他回过头,才发现杜明锦已经清醒,恰好碰掉了手边的托盘。
他起身去帮杜明锦捡起掉落的瓶瓶罐罐,小声问道:“什么时候醒的?”
杜明锦没有吭声,她从林业国干呕的时候就已经从睡梦中转醒,当然也听到了林业国那番言论。
好像是长久的心结突然被人解开,杜明锦从未觉得这么畅快过。
“你就是濯年的女朋友吧。”林业国勉强撑着半个身子坐起来:“真对不起,我没有医药费可付,如果我能联系上城里的家人,就让他们……”
“不用!”
杜明锦直接打断了林业国的话,她喃喃自语一般地开口:“你刚才说的什么,可以再说一遍吗?”
“做错事情的人是陈贵。”
“对,就是这句!”
杜明锦喜极,两辈子的心结仿佛在一瞬彻底烟消云散。
做错事的从来都是恶人。
自己上辈子不想拖累司濯年也好,杜父杜母不想拖累舅舅舅母也好,确实是出于善意,又确确实实都忘了,他们应该对杜芳若保有恨意。
杜芳若现在的报应还不够,他们应该食其肉,饮其血,才能解心头的仇才对。
而不是一味地将这份仇恨分到自己头上来。
“读书人说话就是通透!”
杜明锦忍不住地称赞道:“谢谢你说这些话。”
“不客气?”
林业国一脑袋雾水,不解地看向司濯年。
可是司濯年同样耸了耸肩膀。
对于杜明锦偶然冒出的奇怪想法,他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如果之后……陈贵被公开审判的话,你会去出庭作证吗?”
“我很乐意出庭。”林业国轻笑道:“如果我的证言能换来陈贵更高的刑期,我甚至可以在法庭上把我经历的一切都说出来。”
“不过,医生们大概不希望我这样做?”
“至少我会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杜明锦顿了顿,苦笑道:“所以我现在还不是医生。”
“医者仁心,我觉得你已经具备了条件。”
“说得没错!”
主任乐呵呵地推开了病房门:“我也觉得你已经很适合做个医生了,有没有兴趣来诊所工作?”
“可以吗?”
杜明锦有些讶异:“可是我没有系统的学过。”
“确实有点困难,不过近些年卫校的名额逐渐开放了,明年我手上也会有几个,如果你有意愿的话,可以告诉我,我给你一个名额。”
“只不过,卫校的名额是京市的,但如果成绩优异的话,是可以留在京市医院任职的,所以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
他们刚刚拖家带口来黑市,就要杜明锦自己一人去京市吗?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纵然杜明锦心中觉得惊喜,也只好冷静下来,想着回去与家人们商量一二再做决定。
“濯年觉得呢?”
“如果你去京市,那我也去找个活。”
司濯年声音不大,正够屋内的人听到。
杜明锦忍不住翘起唇角,主任更是反应大,啧啧称奇道:“去找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
“我觉得这样很好啊。”
反倒是林业国,一副支持的语气开口:“知青从城里下乡,工人从农村进城,大家都需要看到之前没见过的景色,才知道新社会是什么样的。”
“濯年,我支持你,如果你要去京市,我可以给你写推荐信。”
林业国话音刚落,又不好意思地开口:“不过不是现在,还需要等我养一养手才行。”
“你就安心养伤吧,这种八字没一撇的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提上日程呢!”
杜明锦将话题转了回来,送走了主任,才细心地问道:“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和我们说说,你为什么会在陈贵家里的地窖吗?”
“对,我记得你当初跟着知青们一起回城了,我还以为你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新工作,因为忙碌所以才不来信的。”
司濯年脸上充斥着懊恼:“要是我能早点发觉不对就好了,你怎么会是那种回了城就再没联系的人呢?”
“不怪你,其实我也没想到,陈贵竟然会背后动手。”
林业国缓缓讲起了当初自己被陈贵抓进地窖前的事情。
那时候他们知青包了一辆大巴车,先去往镇上,再重新买火车票回城。
这件事情被陈贵知道后,他美其名曰说是投资,实际上却想要偷偷敛财。
毕竟大巴车都安排了,以后这条路上寒来暑往,还不都是陈贵让人一趟趟来回开,车票定多少价格,也都由陈贵说了算。
林业国敏锐地察觉了陈贵的真正目的,为了劝他悬崖勒马,所以亲自去了一趟陈贵家中,要陈贵别干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情。
谁知道陈贵不仅不配合,甚至以为林业国是来上门要钱的,所以特意拿了一叠钱给他。
自然也惹恼了林业国,两个人不欢而散。
林业国与同行的几个知青商量,打一趟车去镇上,因为人数众多,林业国自愿乘坐最后一趟,结果却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