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除夕夜宴

作品:《穿成年世兰,陵容我只和你好

    眉庄走后,立即叫采月去内务府去打点黄规全。


    采月将沈眉庄和甄嬛的关系仔细说了,又皮笑肉不笑的对黄规全说碎玉轩缺东少西的,暗示意味很明确了。


    黄规全也是人精儿,哪里不知道这是替莞常在出气,敲打他这个内务府总管来了。


    正敷衍着,答应要补上碎玉轩的份例,门口便掀开帘子进来一个人。


    正是颂芝来了,安陵容很早便离开了碎玉轩,她去找了华妃,询问碎玉轩份例被克扣之事。


    时兰每日管理这些公务已经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空去叫黄规全给甄嬛使绊子?


    得到了华妃果断地否定,安陵容松了一口气,她就知道华妃娘娘绝不是这样小心眼的人。


    于是,陵容委婉的将今日在碎玉轩中,甄沈二人将内务府的薄待算在华妃身上。


    时兰无语,但也知晓这是手底下的人见风使舵,是从前和华妃打配合打习惯了。


    于是她喊了颂芝,当着安陵容的面叮嘱她去找黄规全,好好当差,不许克扣莞常在和沈贵人的份例,之前缺的要立刻去补上。


    所以颂芝才出现在了内务府里头,与采月撞了个正着。


    颂芝还没说什么,就见这个沈贵人身边的小丫头那副轻蔑地神情,心下便不高兴起来。


    “黄规全,你这差事怕是当腻了,谁许你随便克扣碎玉轩的份例了!”


    “要不是今个沈贵人约了安答应一起去瞧莞常在,还不知道碎玉轩竟被你们克扣的连碳用都没有!”


    这话说的很有含义,娘娘本是不想管的,只是沈贵人都把翊坤宫的安答应喊到碎玉轩里去了,娘娘不得不知道了,处理这件事。


    虽然说的是沈贵人和安答应,但意在沈贵人主动,也是告诉黄规全是谁告的状。


    黄规全吓得连忙凑上去,赔着笑脸解释。


    “颂芝姑姑这是哪里的话,定是年下内务府忙中出错,这才叫碎玉轩的份例送的不及时,回头我一定全都齐齐地补上。”


    他只当是沈贵人为了莞常在出头,怕内务府不当回事,还向华妃告了一状。


    好啊,入宫才三个月的新人,仗着学习六宫事宜,便要拿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开刀了。


    黄规全面上恭敬讨好,心中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采月只在一边搓手环顾四周,甚至白眼翻颂芝,一副不打算搭理她的模样。


    颂芝可是华妃的陪嫁丫头,这么久以来后宫里除了皇后身边的剪秋,她都是横着走,哪里能忍了小小贵人的婢女?


    “呦,这不是沈贵人身边的采月吗,来领小主的月例啊,我怕是记错日子,还以为沈贵人还在受罚,没得领月例呢。”


    采月气的咬牙,但也不敢当面与她争执,拿了月例银子扭头便走。


    只剩下讪讪的黄规全,一脸委屈的瞧着颂芝。


    “做事也不仔细着些,还要娘娘替你收拾。”


    颂芝冷眼瞪了黄规全,扭头也离开了,这么冷的天,要不是娘娘的命令,她才懒得出门呢。


    在华妃和沈贵人的双重压制下,内务府紧赶着就把碎玉轩的年赏和从前克扣的月例全都补上了。


    只是碎玉轩上下都以为是沈贵人的缘故,眉庄也正好送了好些东西。


    而很快就要到阖宫夜宴了,皇后派人来瞧甄嬛的伤,甄嬛虽然早就好全了,但依旧装作疼痛无法行走的模样。


    皇后巴不得甄嬛一辈子在后宫籍籍无名,也没细察,就恩准甄嬛留宫修养,不必来除夕夜宴。


    阖宫夜宴之中,一团欢声笑语。


    时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瞧着这位惯常常迟到的“拾妻弟”,果然是年轻俊逸,风流倜傥的人物。


    说完祝词,喝过祝酒后,皇帝特意点了华妃,询问她的酒可喝干净了。


    皇后瞧着皇帝喜上眉梢的模样,知晓皇帝这是有喜事,随口询问了一句。


    “皇上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众人扬声道:“午后西北传来捷报,年羹尧平定了罗布藏丹津之乱,尽获其人畜部众,好一个年羹尧,好一个年大将军!”


    西北捷报在除夕夜送到皇帝这里,就算是年家给皇帝的新年贺礼,在宗室的面前宣布,格外给皇帝长脸。


    皇后闻言恨不得把刚才的话收回去,平白给华妃做了垫脚石。


    而皇帝这样高兴,也不仅仅是年羹尧打了胜仗。


    九月的时候罗布藏丹津叛乱,十月皇帝任命年羹尧和岳钟琪出兵平定。


    年羹尧以少量的军队成功守住西宁,一直守到十二月份,岳钟琪带着大军赶到。


    清军开始对罗布藏丹津发起进攻,两月间将叛军打的溃不成军,先后收复镇南、申中、南川、西川、北川等地。


    叛军仅余下残部逃往准噶尔方向,可谓是大获全胜。


    而年羹尧此行战功赫赫,却不同往常一般邀功自傲,反而战报中言语恭敬,虽仍有自得,但已经十分懂得进退。


    皇帝捞回来一把自己的皇帝尊严,十分高兴。


    皇后假装高兴的恭喜了皇上,却见华妃也站起身再次祝酒。


    “臣妾恭贺皇上圣明烛照,将士用命,平定西北之乱,实乃社稷之福。”


    她微微垂首,语气愈发谦逊,丝毫没有自得之意。


    “年家深受皇恩,兄长能为皇上分忧,已是莫大荣幸,岂敢居功?皇上运筹帷幄,方有此胜,臣妾与兄长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说罢,她双手捧杯,恭敬祝酒,姿态端庄,丝毫不显骄矜,倒真像是个谨守本分的臣子之妹。


    皇帝见她如此识大体,心中更是满意,含笑饮尽杯中酒。


    这一场胜仗是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意义非凡。


    皇帝原本还以为年羹尧拿下这一场胜仗会更加自得骄纵,没想到他和华妃都知晓急流勇退,恪守臣子本分的道理。


    接下来就是歌妓上前,与南府乐师一起献上舞乐。


    一时间殿内气氛其乐融融,是宫里难得的祥和安宁情景。


    就在这时,周宁海悄悄上前,向华妃禀报。


    “端妃宫里来请旨,说端妃旧疾发作,要请太医去瞧瞧。”


    时兰心头一叹,虽然她管理宫务以来,端妃宫中的月例供应都是齐全的,但到底两人结怨已久。


    更何况,她又不是正主,如何能为年世兰原谅端妃呢?


    “去吧,请江诚和江慎两位太医都去瞧瞧端妃,别闹出什么动静来,本宫今晚去瞧瞧她。”


    周宁海见自家娘娘嘴角噙着的一抹冷笑,就知道娘娘不是真的要两位江太医去好好医治端妃。


    时兰这样做当然不是要拉拢端妃,端妃的作用并不大,只有皇上和太后那点少得可怜的内疚。


    只要华妃还在一天,她就绝不可能翻身。


    她是要去瞧瞧,若端妃有和解之意,她便装聋作哑不去理会,让她自然“病逝”。


    若端妃还还心怀怨怼,此女断不可留。


    毕竟端妃在日后可帮了不少甄嬛的忙,若留着她无异于在给甄嬛留一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