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和年羹尧见面

作品:《穿成年世兰,陵容我只和你好

    而转眼就到了十月里,沈眉庄的肚子已经五个月了。


    但她三天两头的不舒坦,又总坚持念经祈福,甚至还要对宫务过问,总有操不完的心。


    直到她有一日在御花园散步,突然腹痛,下身出血,这才老实卧床养胎。


    西北战事初定,虽然放走不少敌军,但还算是初步取得胜利。


    西北初定,但西南的土司依旧不老实,皇帝对年羹尧依旧十分器重。


    为表嘉奖皇上宣召年羹尧进京觐见,也想着让华妃和年羹尧见一面。


    华妃对自己一往情深,叫她继续提点年羹尧为自己尽忠效力才是。


    到了吃饭的时候,果然就等到苏培盛来传皇上的口谕,请华妃前往养心殿一同用饭。


    直到现在,时兰才能与西北王年羹尧见上第一面。


    对方是一个高大威武的汉子,妹妹长得好看,哥哥必然也差不到哪去,是很端正英武的长相。


    年羹尧见妹妹进来,眸光微闪,一时间似乎有千言万语,但他谨记妹妹和夫人告诫的话,只恭敬的垂首行礼。


    “臣年羹尧,见过华妃娘娘,娘娘一切可还安好吗?”


    望着哥哥隐忍的目光,华妃也微微红了眼眶,赶忙上前几步扶起。


    “哥哥快起来。”


    皇帝见她们兄妹二人久别重逢感动不已的样子,也感慨自己实在是一个好夫君好皇帝,否则哪里有这样的天伦和乐场景呢?


    “好啦,都入座吧,想你们兄妹二人也许久不见,朕特意安排华妃来一同用膳。”


    年羹尧会意,立刻躬身行礼。


    “多谢皇上体恤。”


    见年羹尧这么懂事,这么尊重自己,皇帝高兴的眯起眼,张罗着华妃也快些入座。


    “宫中的菜式虽多,不知是否合你的口味,你便多尝尝,若实在不和,朕让华妃的小厨房做给你。”


    年羹尧再度起身谢恩:“臣能与皇上、娘娘一同用膳,已经深感皇恩浩荡,不敢过多劳烦。”


    皇帝挥手,一副大度的模样。


    “你坐下,一家子吃饭,动辄谢恩告罪,还有什么趣味。”


    时兰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你光这么说,真把你当一家子你又不高兴。


    年羹尧面露感激之色,抱拳道:“多谢皇上,多谢华妃娘娘。”


    华妃在年羹尧的眸光中读出了无奈和隐藏的愤怒,但也是无可奈何,如今的年家只拉拢了小半朝臣。


    太后的老情人隆科多,还有老臣张廷玉都与年家势同水火。


    况且直接造反后患无穷,大清延续百年,皇嗣血脉众多,只杀了皇帝有什么用?自会有各地藩王起兵。


    就连到现在,不还依旧高喊:反清复明,这样的口号。


    现在这个时代,主张正统,更别说年羹尧造反成功概率不大了。


    只要他造反,虎视眈眈的敦亲王就能立刻喊着勤王救驾的口号,把自己心爱的八哥从放出来。


    到时候谁能做皇帝,都是未知数。


    小太监们捧着三个盘子上来,还用银器试了毒才退下去。


    “这道炙羊肉,鲜嫩可口,朕素日最爱,你尝尝。”


    时兰提心吊胆的望着年羹尧,生怕他抓起筷子就自己去夹了。


    好在他老实的坐着,等着小太监伺候夹菜。


    等到小太监给自己夹好菜,放在碟子上,年羹尧才又用筷子夹起放入口中。


    “皇上所爱,果真非凡,臣还从未品尝过如此可口的羊肉,多谢皇上。”


    时兰嘴角微微抽动,没想到自家哥哥表演起来比自己还会演。


    皇帝哈哈一笑,开口安抚道:“你一直在外征战,饮食上自然不够精细,今日且敞开肚子吃,朕回头让御膳房把这道菜的做法写下来,你在外也能吃到。”


    年羹尧感动非常,立刻站起身又要谢恩。


    “你坐下!规矩,是提点君臣之礼,而非约束亲戚之情。”


    华妃斜眼瞧着皇帝装模作样的姿态,只能无语的配合着端庄微笑。


    很快又上来一道燕窝鸭子,好在这次皇帝高兴,没有上演著名场景:去你鸭的。


    “你用十五日击破罗布藏丹津之乱,这八个月来逐步清扫残余敌军,为朕安定西北,威震西陲,实乃大清功臣。”


    年羹尧像是害怕的立刻从位子上站起来,走出桌案外下跪。


    “臣是皇上的家臣,为皇上效力是臣子之责,若不能为皇上解忧,是臣无能,不敢称功!”


    华妃见年羹尧跪伏在地,衣袖遮掩下的双拳却隐隐发抖,知道为了年家,为了自己的妹妹,这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军也只能对着皇帝俯首帖耳。


    皇帝却未立刻让他起身,沉声说道:“朕即位不久,朝廷内外未完全安定,朝内诸皇子蠢蠢欲动,边关一乱,朕将腹背受敌,难以顾全......”


    “西宁兵捷奏悉。壮业伟功,承赖圣祖在天之灵,自尔以下以至兵将,凡实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


    “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我二人堪称古往今来君臣遇合之榜样,也足可令后世钦慕流涎矣!”


    时兰在旁边听着,越听越觉得好像不对味,刚才不是君臣互相猜忌的剧情吗?


    你怎么突然说话这么肉麻?


    (这段是历史奏折朱批原文哈)


    年羹尧做出一副感动不已的模样,沉声回复:“臣年羹尧愿为皇上尽心竭力,效犬马之劳。”


    君臣两人虚情假意的探讨国家大事,但年羹尧心里门清,妹妹在这,皇帝不可能真的谈论正事。


    于是年羹尧报告青海战役,说自己为了打胜仗给皇上争口气,急得十一夜没睡觉。


    皇帝也一副惊讶的模样,连呼心疼。


    后面又说在打仗的时候是多么的艰苦,但想到皇上往日的恩遇,咬着牙也要打下去。


    皇上回复:“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这是真的有朝堂之事要商议了,华妃知道自己在这不合适,也实在不想看两个大男人装君臣融洽。


    “皇上与哥哥要谈政事,臣妾在不合适,便先行告退了。”


    皇帝这才笑着扭头,让年羹尧去先把华妃送回去再回来也不迟。


    兄妹二人露出感激的神情,笑着谢过皇上隆恩。


    转身出了养心殿,直至穿过乾清门汉白玉甬道,四下只剩穿堂风呜咽。


    宫墙投下的阴影里,两张肖似的面孔同时褪去笑意,心中更是冷如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