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分清大小王

作品:《想干就干,重生就要过得顺心如意

    萧望放下电话,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他靠在那张价值不菲的老板椅上,眼中之前的些许疑惑终于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明悟,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杜如海的助理亲自交代,让他去“测试”一下林向东。


    虽然对方没有明说任何具体原因,但到了萧望这个层级,有些事无需点透。


    一个能让杜如海身边人亲自过问,并需要用“一个亿”这种量级的诱饵去测试的年轻人,其与杜如海乃至杜家的关系,绝对非同一般。


    萧望的嘴角掠过一丝自嘲的弧度。


    他之前还以为是自己的眼光独到,发现了林向东这匹千里马,却没想到,林向东比他想象中,更有价值。


    “幸好……”


    萧望心中暗道一声侥幸。


    幸好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生意就是生意”的原则,对林向东的接触都保持在商业范畴内,没有使用任何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也幸好林向东自己争气,完美地通过了这次测试。


    拒绝了捷径,选择了情义和稳健。


    这种选择,在杜家那样的家族看来,恐怕比单纯的商业天才更值得看重。


    想明白了这一层,萧望立刻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


    到此为止,绝不深究。


    他没有任何要去查明林向东和杜家究竟是何关系的念头。


    好奇心在这种层面的事务上,是致命的。


    知道得越多,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触及不该触碰的禁区。


    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在江南省的商界,他萧望或许算个人物,呼风唤雨。


    但在盘根错节、底蕴深不可测的杜家面前,他这点能量,确实只能算是“不入流的角色”。


    杜家是参天大树,而他,至多是一棵长得还算茁壮的灌木。


    去窥探大树的根系,是极其不智的行为。


    所以,萧望的选择严守秘密。


    将这次测试的所有细节,包括过程和结果,都烂在肚子里,不会对任何人提起。


    同时保持距离, 对林向东,他会维持一种欣赏且友好的态度,但不会像沈浩阳那样试图以资本强势介入。


    他会尊重林向东自身的发展节奏。


    并且,萧望选择静观其变。


    他会关注林向东的成长,但不会主动干预。


    因为他知道,杜如海也会关注林向东,他只需在旁边看着就好。


    这次看似简单的投资试探,如同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林向东的品性和格局,也让萧望更加清晰地认知到了自己所处的生态位。


    他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并且没有越界。


    至于杜如海是否会给回报,会给什么回报。


    萧望都不在意。


    能和杜家有这一次的接触,这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机缘。


    ……


    213宿舍门关上。


    林向东将萧望提出投资一亿换取20%股份的事情,原原本本地摊在了众人面前。


    他没有先说出自己和张利民商议的结果,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震惊的脸。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亿,不是小数目,机会难得,风险也暗藏。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林向东的声音很平静,将选择权交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宿舍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王瑞第一个开口,他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与他父亲相似的审慎:“老林,这事……得慎重。咱们瑞东现在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模式是跑通了,但团队、管理都还是雏形,根基不稳。这时候突然注入巨资,逼着我们狂奔,我怕……步子太大,容易摔跟头。”


    坐在角落的赵根,看看王瑞,又看看林向东,憨厚地点点头,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我……我觉得瑞哥说得有道理。”


    他习惯于依附于他认为最靠谱的判断。


    陈晓杰则是一脸懵,眼睛瞪得溜圆,似乎还没从“一个亿”这个数字里回过神来。


    他挠了挠头,下意识地把问题抛回给核心:“东哥,这……这太复杂了。您决定就好,我们都听您的!”


    林向东摇了摇头,态度明确:“我现在想听的,就是你们自己的想法。瑞东不是我一人的,是大家的。”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或多或少都落在了高彬身上。


    高彬脸上挂着惯有的、略显圆滑的笑容,他先是快速看了一眼林向东,又瞥了一眼旁边沉默但神态平静的张利民,心里瞬间跟明镜似的。


    他心想:东哥和利民肯定私下通过气了,这是要走个民主流程,统一思想呢。我得把话说到点子上。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要我说啊,这钱,收也行,不收也行。”


    “废话!”王瑞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别急嘛,瑞哥。”高彬不慌不忙地解释,“我说收也行,是因为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快速扩张,抢占市场,那这一个亿就是最强的助推器,能让我们节省至少几年的时间,办事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按你这意思,那收了不是更好?”王瑞抓住他的话柄反问。


    高彬话锋一转,笑眯眯地说:“所以我也说不收也行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团队规模还小,能独当一面的‘干部’储备严重不足。仓促拿着一个亿去扩张,就像小马拉大车,很可能导致管理失控,服务质量下降,最终反而会坏了我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和根基,那才是得不偿失。”


    他这番两头堵的分析,看似和稀泥,实则将利弊都清晰地摆了出来,最后,他聪明地把球踢回给林向东,语气带着恭敬和拥护:


    “所以啊,东哥,归根结底,还得您来拿主意。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战略方向您最清楚。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绝无二话!”这话既表明了立场,又维护了林向东的权威。


    林向东看着高彬,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小子,确实机灵,是个搞关系的好材料。


    “高彬分析得很到位,利弊都点透了。”林向东总结道,目光扫过众人,“这钱拿不拿,确实都有道理。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沉稳而坚定:


    “我考虑的是,为了让瑞东以后的路能走得更稳,根基打得更牢,我们不能被资本推着跑,而是要自己掌握节奏。我的想法是,先不接受这笔投资。


    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稳扎稳打,先集中精力,多拿下两到三所高校的市场,把我们的模式打磨得更成熟,把团队锻炼得更强悍。


    等到我们兵强马壮,底气十足的时候,如果再需要资金,或者有更好的机会,我们再考虑融资也不迟!”


    他环视一圈,看到了王瑞眼中的赞同,赵根和陈晓杰的恍然,高彬“果然如此”的表情,以及张利民眼中那份深以为然的支持。


    “现在,”林向东笑着举起手,“赞同这个决定的,举手。”


    张利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第一个将手举起,动作干脆利落。


    王瑞紧随其后,手举得坚定。


    赵根和陈晓杰对视一眼,也纷纷把手举了起来。


    高彬自然是笑着高高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