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钡餐”计划

作品:《苍穹之下:无声的守望者

    王海那句“富贵险中求”还音犹在耳。


    工位上,那份飞腾精密的进度报表静静躺着,陈主任已经离开。


    电脑右下角,加密通讯图标闪烁。


    张薇的消息弹出来:记录收到,鱼线收紧。十分钟后,三号保密会议室。


    “收到。”我敲下回复,迅速将报表上飞腾精密延迟的节点标红,邮件发给李工催进度。


    工作不能停,该盯的还得盯。走向厂区深处那个需要双重门禁,且做了防窃听的保密会议室。


    厚重的隔音门滑开,陈国强主任已经到了,此刻背对着门,站在巨大的防窥玻璃窗前。


    张薇也已经到了,表情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常。


    “坐。”陈主任转过身,指了指会议桌旁的三把椅子。他自己没坐,双臂抱胸,眉头紧锁。


    我刚坐下,张薇便开口,“他咬钩了,很急。要‘鹰眼’的具体参数或瓶颈细节,甚至提出降门槛,会议录音或手写要点都行。”


    她看向我,“你最后表现的恐惧和犹豫,强调保密形势,要求找‘不沾手’的机会,时机卡得刚好。”


    “这符合一个被利益诱惑又极度害怕的可被说服人员的心理画像。他们会认为你在剧烈挣扎,但突破口就在眼前。”


    “胃口不小。”陈主任哼了一声,目光扫过我。


    “录音?手写?算盘打得精!说明他们既贪心又谨慎,怕你暴露太快。”


    “那我接下来……”我看向张薇,王海电话里那股急切的贪婪感,如同无形的丝线缠绕着我的神经。


    “给他们下饵!”张薇眼中寒光一闪,“但不是真饵。我们要做一份‘钡餐’,让他们吞下去,原形毕露!”


    “‘钡餐’?”这词儿听着有点怪。


    “对。”张薇身体微微前倾,“一种吞下去能让看不见的轮廓显形。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精心设计的假瓶颈!”


    “一个足够诱人、看起来像是‘鹰眼’项目真正命门所在的假痛点!”


    “让他们把资源、注意力、甚至潜伏的鼹鼠,都砸在这上面暴露出来!”


    “具体怎么做?”陈主任追问,也转向张薇。


    “孙琳。”张薇的目光锁定我,“下次接触,不管是他找你,还是我们设定的‘时机’到了你找他,你需要‘铤而走险’一次。”


    “告诉他,‘鹰眼’项目确实遇到的大坎儿,卡在一种代号为‘CZ-7’的特殊结构材料上!”


    “‘CZ-7’?”我默念这个代号。


    “对!”张薇语速加快,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节奏感。


    “你就说,这种材料是保证‘鹰眼’在高超音速下稳定性的核心命脉!”


    “但它在低温环境的工况下疲劳性能极不稳定!”


    “相关的地面模拟测试,数据总是在一个关键参数,Y-3系数附近,发生剧烈波动甚至崩溃!”


    “项目组为了这个,焦头烂额,进度严重拖后腿!”


    “编得像真的?”我忍不住问,“材料名称、低温性能、Y-3系数……这些细节,万一他们真懂行……”


    “放心。”保密会议室的门再一次无声滑开,赵志远工程师快步走进来,反手关紧门。


    他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眼神却异常锐利。


    “‘CZ-7’是我们几年前一个淘汰方案的废弃材料代号,在公开的行业期刊和某些过期专利里零星提过,背景干净,早就弃用了。”


    “至于低温性能不稳定和Y-3系数……”赵工走到桌边,双手撑在桌面上。


    “这是我根据材料学基本原理,反向推导出的一个‘合理缺陷陷阱’!”


    “听起来很专业,很致命,对吧?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项目,材料体系完全不同,抗低温性能恰恰是强项!”


    “Y-3系数?在我们现在的设计里,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关键指标!”


    张薇立刻接上:“他们要具体数据,你就说核心数据你级别不够接触不到。”


    “但你在整理项目协调会的会议记录时,多次听到工程师们激烈争论这个Y-3系数在低温下的波动值,范围很大。”


    “这个阈值大概在±15%到±25%之间剧烈跳动,完全无法稳定控制。”


    “记住,波动范围要说得模糊点,显得是你在紧张状态下偷听来的片段,不能太精确!”


    “核心就是,材料是假的,缺陷方向是假的,这个系数的重要性是我们刻意放大的烟雾弹!”


    “核心是错的……”我低声消化着这句话。


    废弃的代号,理论上存在但被故意夸大的缺陷方向,一个被赋予虚假核心地位的参数,一个精心划定的模糊波动区间……


    这确实像一顿能骗过精密仪器的“钡餐”。


    “对!”赵工点头,带着技术人员的肯定,“这个饵的份量足够了!”


    “材料是根基,极端低温是高端装备必须面对的生死考验,关键参数反复崩溃……”


    “这足够让他们深信不疑,只要能搞到‘CZ-7’的改进配方、替代品。”


    “或者哪怕只是针对这个Y-3系数的优化方案,就能死死卡住我们的脖子!”


    “他们一定会动!只要一动,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


    陈主任沉默了几秒钟,目光在张薇、赵工和我脸上扫过,似乎在评估每一个环节的风险链条。


    最后,他缓缓点头,目光沉落在我身上:“方案可行!”


    “孙琳,记住,传递的时候,语气要带上那种‘终于探听到重大秘密’的紧张和兴奋。”


    “但又不能太详细,要留白,要显得你是冒着天大的风险,才从只言片语里拼凑出这点信息!”


    “恐惧要有,但贪婪、还有一点点‘我能帮上大忙’的虚荣感,也要有!这个火候,你能把握吗?”


    “能!主任,张工,赵工,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我会让王海,还有他背后那些影子,把这顿‘钡餐’吃得明明白白,吃到他们自己钻进X光机里!”


    “好!”张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保持通讯畅通。一旦他上钩,开始索要更具体的‘波动数据’样本。”


    “或者试图让你接触相关文档的哪怕一个碎片,就是我们收网的明确信号!”


    “记住,你的角色,就是一个意外得到‘内幕碎片’的非核心人员,不是技术专家!”


    “不要试图编造完整的技术细节,那反而会露馅!要的就是这种零散、模糊、却又直指‘要害’的‘内幕消息’感!”


    “明白!”我挺直脊背。


    “去吧,每一步都要稳。”陈主任最后叮嘱,声音低沉有力。


    “嗯。”我起身。厚重的保密门无声滑开又在我身后合拢。


    口袋里的手机,像一块精心雕琢的鱼饵。


    王海,还有那些藏在他阴影里的“影子”,他们以为咬住的是“鹰眼”致命的咽喉。


    却不知道,自己正迫不及待地张开嘴,等着吞下我们这顿特制的“钡餐”。


    这无声战场上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