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你甘心吗

作品:《七零随军怀孕就跑首长追妻火葬场

    江楚连忙解释,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抱歉,林同学,是我用词不当,我绝对没有那个意思。”


    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擦了擦,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少了几分精明,多了几分书卷气。


    “请你相信,我绝对没有瞧不起女性的意思。”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诚恳地看着林婉清。


    “恰恰相反,我非常尊重并且欣赏那些拥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女性。”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开始举例。


    “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女性科学家、企业家,


    她们的能力和成就,丝毫不逊于任何男性。”


    “就说我们国家,宋庆龄先生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


    何香凝先生在艺术和革命上的贡献,同样令人敬佩。”


    他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家长里短的层面,直接上升到了国家与事业的高度。


    这些名字在1980年,是毋庸置疑的正面典范,充满了力量。


    林婉清脸上的寒意,在他这一连串真诚的解释和举例中,慢慢消融了一些。


    她看得出,江楚的道歉并非敷衍。


    他或许是真的因为身处优越的环境,无法理解她这种人的选择,


    但他的思想,确实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要开明得多。


    江楚见她的神色有所缓和,暗自松了口气。


    他继续用赞叹的语气说道。


    “说实话,在我身边,或者说在我所认识的女性当中,


    很少见到像林同学你这样,有能力、有想法,并且敢于付诸实践的独立女性。”


    “你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由衷地钦佩。”


    他的这番话,说得极为恳切。


    不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客套,而是带上了探究和欣赏。


    林婉清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江楚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林同学,你在济南开店,固然很好。”


    “但济南毕竟市场有限,眼光和格局,也受到了限制。”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里带着蛊惑。


    “你有没有想过,去更大的地方看一看?”


    “比如,北京。”


    北京。


    前世,她对北京的印象,是儿子带她去旅游时留下的。


    那个时候的北京,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而她更清楚,从八十年代开始,北京,连同她脚下的广州,


    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大引擎。


    无数的机遇,无数的财富神话,都将在这两片土地上诞生。


    江楚看着她变幻的神色,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


    他继续说道。


    “我现在就在北京工作,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座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政策的风向已经变了,国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很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现在都有了可能。”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婉清。


    “我甚至自己都产生过一些想法,想在北京尝试做个体经济。”


    他说到这里,忽然自嘲地笑了笑。


    “只可惜,我这种人,搞搞学术研究还行,实在是没有经商的天赋。”


    “对于市场的把握,对于人心的揣摩,我远远不如你。”


    他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将林婉清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林同学,你有没有兴趣,去北京发展?”


    去北京?


    她从来没有想过。


    她重生以来,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着清河县,


    考上大学后他的人生规划围绕着济南,围绕着那个小小的“时光小铺”展开的。


    她的目标,只是想安稳地把儿子带大,远离顾家的是非,过上属于自己的平静生活。


    可江楚的话,却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门外,是更加广阔,也更加波澜壮阔的世界。


    前世的她,像是被困在笼中的鸟,一生都围绕着那个小小的家属院和顾野打转。


    这一世,她跳出了那个笼子,却似乎又给自己造了一个新的大笼子。


    济南,就是她的新笼子。


    她真的要满足于此吗?


    林婉清的心,第一次产生了剧烈的动摇。


    她想起了前世,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时,那些抓住机遇的人,后来都过上了怎样翻天覆地的生活。


    而她,拥有着最大的金手指—先知先觉。


    她为什么要固守一隅?


    江楚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眼中的犹豫和挣扎。


    他知道,火候到了。


    他没有再继续劝说,过度的压迫只会引起反感。


    他从西装马甲的口袋里,掏出精致的皮质名片夹,从中抽出一张卡片


    ,轻轻地放在了桌上,推到林婉清的面前。


    卡片是硬质的,上面用隽秀的钢笔字写着他的名字,以及北京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他的声音恢复了那种温文尔雅的平静。


    “林同学,你不用急着答复我。”


    “这只是我不成熟的建议。”


    “如果你以后有任何想法,或者来北京,可以随时联系我。”


    他顿了顿,补充道。


    “就算只是作为朋友,在北京,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我也可以尽我所能。”


    “比如帮你联系货源,或者处理你在当地不方便处理的事情。”


    他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提出了宏大的合作构想,又退回到了安全的朋友互助的距离。


    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林婉清看着那张小小的卡片,仿佛看到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她在济南的学业即将结束,刚刚起步的生意也会在一年后走向正轨。


    一切都恰到好处,林婉清不由问自己甘心吗?


    守着小小的店铺,看着时代的浪潮从身边滚滚而过,而自己只是岸边的看客?


    不。


    她不甘心。


    这辈子,她发誓要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活,就应该活得更精彩,更自由,去攀登更高更远的山峰。


    饭桌上的菜肴很丰盛,但林婉清却有些食不知味。


    她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江楚的话,和“北京”那两个字。


    江楚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很体贴地聊了一些广州的风土人情,


    学术交流会上听到的趣闻,将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一顿饭吃完,江楚坚持要送林婉清回她住的招待所。


    林婉清没有拒绝。


    两人并肩走在广州夜晚的街道上,霓虹灯初上,给这座城市蒙上了迷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