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铁路要从老李家那里过

作品:《七零随军怀孕就跑首长追妻火葬场

    “我看看能不能请假”


    “你别请假了。”


    顾野打断了她。


    “你工作要紧。”


    “让妈自己回去一趟吧,路她也熟。”


    林婉清想了想,也只能这样。


    顾野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桌上。


    是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


    红色的硬壳封面,在灯光下泛着光泽。


    “给奇奇的。”


    他看着正在旁边玩积木的儿子,眼神柔和下来。


    “以后上学用得着。”


    林奇看到字典,眼睛一亮,立刻跑过来抱住。


    “谢谢爸爸!”


    顾野摸了摸他的头。


    “今天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


    “吃了馒头,还有白菜炖豆腐。”


    林奇回答得很快。


    “好吃吗?”


    “好吃,比幼儿园的饭菜硬一点。”


    顾野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知道,这个年代学校的伙食,不可能有多好。


    能让孩子们吃饱,已经很不错了。


    周末。


    林婉清带着林奇,将孙明明送上了回清河县的火车。


    绿皮火车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站台上人头攒动,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


    孙明明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站在车厢门口,有些不舍地看着女儿和外孙。


    “妈,到了就给顾家打个电话报平安。”


    林婉清叮嘱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快带奇奇回去吧,这里人多。”


    孙明明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车厢。


    火车缓缓开动,带走了孙明明。


    回到清河县,孙明明没有耽搁,直接去了顾家所在的村子。


    她到的时候,陈月香正在院子里喂鸡。


    看到孙明明,陈月香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堆满了笑。


    “哎哟,亲家母,你咋回来了?”


    她热情地拉住孙明明的手,将她往屋里让。


    “快进来坐。”


    “顾野和奇奇呢,在北京都还好吧?”


    孙明明心里咯噔一下。


    她知道,顾建国两口子,还不知道林婉清和顾野离婚的事。


    “好,都挺好的。”


    她连忙点头,脸上挤出笑容。


    “顾野那孩子,工作上进,奇奇也上小学了,可懂事了。”


    “那就好,那就好。”


    陈月香拍着胸口,一脸欣慰。


    可她随即又皱起了眉头。


    “不对啊,亲家母。”


    “我听你说,他现在每天晚上都去‘找’奇奇。”


    陈月香特意加重了那个“找”字。


    “啥叫找啊?他们没住一块儿吗?”


    孙明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


    “哎,你不知道。”


    她装作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顾野现在是厂长了,厂里事儿多,忙得很。”


    “经常住在厂里的宿舍,方便处理工作。”


    “偶尔才回一趟家。”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


    那个年代,为了工作不回家的干部,太多了。


    陈月香的眉头这才舒展开。


    “这孩子,真是的。”


    她有些心疼地抱怨。


    “再忙也得回家啊,厂里哪有家里舒服。”


    孙明明暗自松了口气。


    她知道多说多错的道理,连忙岔开话题。


    “亲家,我这次回来,是来办事的。”


    “村里不是要换土地承包文件吗,我得去大队部签个字。”


    “哎哟,对对对,正事要紧。”


    陈月-香一拍大腿。


    “建国,建国,快出来,陪亲家母去一趟大队部。”


    顾建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孙明明也有些意外。


    孙明明忙拉着顾建国出了门。


    到了大队部,签字的过程很顺利。


    换了新的承包文件,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承包期十五年”。


    办完事,顾建国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孙明明。


    “亲家母,你看这…前几年这几亩地的租钱,我们一直没给……”


    “哎,亲家你说这个干啥。”


    孙明明连忙摆手。


    “别往心里去。”


    “婉清说了,不差你这几百块钱。”


    “再说了,平时这个地,也都是你们两口子帮忙管着,我们还得谢谢你们呢。”


    这话让顾建国心里舒服了不少。


    孙明明又接着说。


    “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呢,就让亲家母有空的时候,帮我把我那老屋子收拾收拾,通通风。”


    “省得时间长了,屋里有味儿。”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也给了顾建国两口子一个台阶下。


    “行,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顾建国立刻答应下来。


    孙明明决定在村里住一晚,第二天再走。


    晚上没什么事,她溜达到村里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亮着昏黄的灯泡,几个村里的老头子正围着一张桌子打扑克。


    还有些妇女,嗑着瓜子,聊着东家长西家短。


    孙明明一进屋,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哎哟,这不是奇奇姥姥吗?”


    一个嘴碎的婆子最先开了口。


    “从北京回来看我们这些穷亲戚啦?”


    话里带着点酸味。


    “可不是嘛,还是人家婉清有出息,现在是北京人了。”


    “孙大姐,你可真有福气,跟着女儿去大城市享福了。”


    一群人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恭维着。


    孙明明笑着应付,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些人,不过是羡慕罢了。


    聊着聊着,孙明明听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你们听说了没,咱们清河县,要修铁路了!”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文件都下来了!”


    “那不得征地啊?”


    “可不是嘛!”


    说话的人,一脸神秘地压低了声音。


    “要说运气好,还得是村头的老李家。”


    “他家那几亩破地,正好在规划线上。”


    “我听我城里亲戚说,这次征地补偿可高了,一亩地好几千呢!”


    “乖乖,那老李家不是要发大财了?”


    “有人算了,他家那几亩地,再加上那个小院,全算下来,怕不是有十来万!”


    “十来万!”


    供销社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八十年代初,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


    十万块,那是普通农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孙明明的心,也跟着猛地一跳。


    她没有参与众人的议论,脑子里却在飞快地盘算。


    修铁路,


    征地,


    村头老李家,


    孙明明猛地想起来一件事。


    老李家的地,跟自家闺女包的那个鱼塘,不就是连着的吗?


    都在村子东头那一片。


    如果铁路要从老李家那里过。


    那是不是,也得从自家的鱼塘那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