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筹钱
作品:《重生到情敌身上,和前夫破镜重圆了》 李斐目光锐利地看向耶律达,语气带着几分警告:“耶律大人,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
他放下酒杯:“云州、朔州虽是拓跋暂时占据,可拓跋烈与拓跋玉还在我大靖境内。若是拓跋风继续这般猖狂,不顾手足之情,可别怪我大靖刀剑无眼!”
他本以为,提及拓跋烈与拓跋玉,耶律达会有所忌惮 —— 毕竟拓跋烈曾是王储,拓跋玉是皇室公主,拓跋风即便再冷酷,也该顾及王庭贵族的议论。
可耶律达听完,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陛下怕是还不知道吧?” 耶律达笑够了,才收敛神色,语气带着几分嘲讽,“我家殿下早已对外宣称,拓跋烈在大靖中毒,被陛下囚禁,生死不明。”
他眼里都是挑衅:“至于拓跋玉,殿下说她贪图大靖富贵,甘愿留在京城当人质,背弃了拓跋。按照我拓跋族规,背弃族群者,即便平安回去,也难逃一死!”
李斐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震惊地看着耶律达:“你说什么?拓跋风竟如此不顾手足之情?他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耻笑?” 耶律达不屑地说道,“在我们拓跋,强者为王,弱者只能任人摆布。拓跋烈软弱无能,丢了王储之位,本就该死!”
李淮月再也忍不住,从屏风后走出,厉声说道:“拓跋风未免太过残忍!拓跋烈与拓跋玉好歹是拓跋风的亲兄妹,他竟能如此狠心,编造谎言,置他们于死地!”
“残忍?” 耶律达看着李淮月,“长公主殿下若是觉得残忍,不如嫁给我家殿下,做我们拓跋的王后。以殿下的美貌,定能让我家殿下改变主意,善待拓跋玉。”
“放肆!” 景澄怒喝一声,挡在李淮月身前,眼神如刀,“竟敢对长公主无礼,你是不是活腻了?”?
耶律达却毫不在意,反而笑着说道:“本相只是开个玩笑,燕王何必动怒?我们还是谈谈正事吧。陛下,想要换回云州、朔州两座城池,大靖需拿出诚意。”?
李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重新坐下:“说吧,你们想要什么?”
“很简单。” 耶律达伸出手指,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下衣服。
他说道,“黄金两万两,白银五万两,一万头牛,两万头羊,还有一万匹上等的丝绸布匹。只要你们在半月内凑齐这些东西,我家殿下便会归还两座城池。”
殿内的大靖官员们倒吸一口凉气。黄金两万两、白银五万两,再加上上万的牛羊与布匹,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大靖刚经历边境战事,国库本就空虚,要在三日内凑齐这些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耶律达,你不要太过分!” 户部尚书忍不住开口,“这么多财物,别说半月内,就是三个月,我们也凑不齐!你这根本不是来谈判的,是来敲诈的!”?
“敲诈又如何?” 耶律达摊了摊手,语气带着几分得意,“谁让你们大靖打不过我们拓跋?若是凑不齐,那云州、朔州就归我们拓跋了。”
他露出贪婪的笑容:“反正这两座城池是重要的贸易枢纽,我们留着也有用。”?
李斐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
云州、朔州对大靖至关重要 ,云州是北疆重要的粮食产地,朔州则是丝绸、茶叶等商品运往草原的必经之路。
若是失去这两座城池,不仅大靖的粮食供应会受影响,贸易也会遭受重创,百姓的生活更是会雪上加霜。?
他看向几位重臣,都面露难色。
一定也是考虑到了这两座城池的重要性,才犹豫了。
但是这么多的东西,岂不是掏空大靖?
林丞相低声说道:“陛下,云州、朔州绝不能丢。只是这么多财物,半月内实在难以凑齐,不如我们再与耶律达商量商量,宽限几日,或是减少一些数量?”?
李斐点了点头,看向耶律达:“耶律大人,你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大靖一时难以凑齐。不如宽限我们一个月,财物的数量也减半,如何?”
“不行。” 耶律达想都不想便拒绝,“半月内,少一分都不行。若是凑不齐,那就别怪我们拓跋不客气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家殿下说了,若是半月内见不到财物,他便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雁门关,到时候,可就不是两座城池那么简单了。”
虽然接触不多,但李斐知道,拓跋风说到做到。
以大靖目前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拓跋大军的进攻。
他只能咬了咬牙,沉声道:“好,我答应你。半月内,我会凑齐所有财物,送到云州城外。希望你们拓跋能言而有信,按时归还城池。”
耶律达满意地笑了:“陛下果然识时务。放心,只要财物送到,我家殿下定会遵守承诺。”
说着,便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接风宴不欢而散。
耶律达一行被安排住进驿馆,丝毫没提看下拓跋烈和拓跋玉,仿佛这两人不存在。
大靖的官员们则留在皇宫,商议如何凑齐财物。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户部尚书拿着账本,愁眉苦脸地说道:“陛下,国库目前只有黄金五千两,白银一万两,远远不够。”
“内库的财物也拿出来。” 李斐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淮月向前一步,提议道:“皇兄,这些年,先王封的异姓王和爵位更多,他们拥兵自重,封地里富得流油,何不向王公贵族募集?”
李斐点头,听的认真。
李淮月继续道:“我大靖向来以贸易发达出名,商业氛围浓厚,何不加重行商税,让这些富商出点血。”
“陛下,恐怕不行。” 林丞相皱眉道,“王公贵族们虽富有,却大多吝啬,若是强行募集,恐会引起不满。”
吏部尚书道:“陛下,公主虽是好心,但她不懂治国,富商大贾们也大多有靠山,他们有的是办法不交或少交赋税。”
李淮月想了想,道:“皇兄,不如我们按照品阶进行募捐,另外再向富商大贾募集,许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授予爵位等,或许能凑齐。”
“就这么办!”没等众臣发表意见,李斐就拍板决定了。
“臣等遵旨!” 大臣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齐声应道,以举国之力来换回两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