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发现不对劲
作品:《斥候人头当军功,你嬴武敢要吗?》 咸阳宫内,空气沉重。
嬴政坐在龙案后,一股无形的力量,从他身体深处蔓动开来,延伸至遥远的骊山。那里原本平稳的阵法脉动,此刻传递出细微的错乱。
他招了招手。
一个身着黑甲的郎中令快步上前,单膝跪地。
“陛下有何吩咐?”郎中令问。
“骊山大阵,近日可有异动?”嬴政发问。
郎中令回答:“回禀陛下,一切如常。臣每日皆有查探,未曾发现有何不妥。”
嬴政没有说话。他闭上眼,再次感受那股来自骊山的波动
“你亲自去一趟骊山。”嬴政下达命令。
郎中令身体一僵,他本以为只是例行询问。
“陛下,骊山重地,非诏不得入。”郎中令提醒。
“朕允你入。”嬴政说,“你带上工部最精通阵法符箓的十名匠师。入阵之后,细查每一处节点。尤其是那些负责能量传导的枢纽。”
“敢问陛下,要查何物?”郎中令问。
嬴政睁开眼,他的目光沉静。
“查一查,是否有匠师在私下‘优化’阵法。”嬴政说,“看看他们是否自作主张,改动了某些布局。朕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阵,而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改进’。”
“臣遵旨。”郎中令没有再问,他知道陛下的意思。这并非简单的检查,而是怀疑有人在暗中做手脚。
嬴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他建造的这座大阵,承载着天下的命运。任何一点微小的改动,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他不会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
骊山地宫,深处。
章邯将一块刻满符文的青铜“钥匙”,稳稳地嵌入一个节点。他额头渗出汗水,但动作依然精准。
“丞相,这个‘兑’位节点,比上一个更难处理。”章邯说,“它的能量流速更快,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被主控核心察觉。”
李斯站在旁边,观察着节点上流转的光芒。
“你方才调整的频率,足以骗过大阵吗?”李斯问。
章邯回答:“理论上可以。我将它的能量输出调高了三成,但同时也让它的能量输入显得更加‘高效’。在主控核心看来,这只是一个被‘优化’过的节点,而不是被破坏的节点。”
“只是理论上?”李斯重复着这句话。
“是的,丞相。这大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章邯说,“它的自检系统,远超我的认知。我每完成一个节点,都有一种被窥探的感觉。”
李斯没有回应。他知道章邯的感受。那股来自大阵深处的宏大意志,确实无孔不入。
“丞相,我们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所有节点?”章邯问。
“一百零八个节点。”李斯说,“我们才完成了三十个。至少还需要十天。”
“十天?”章邯声音有些凝重,“时间太久了。我担心陛下会发现异常。”
李斯转过身,看着章邯。
“所以,我们不能停。”李斯说,“一旦停下,反而更容易露出破绽。只有不停地‘优化’,才能让陛下相信,我们只是在尽忠职守。”
“可如果陛下派人来查呢?”章邯问。
“那便让他们查。”李斯说,“你不是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就说这些‘优化’,是为了让阵法在启动时,能够更平稳地接收来自六国的‘祭品’。”
章邯沉默。他知道李斯的意思。这是在刀尖上跳舞。
“丞相,我们真的能成功吗?”章邯低声问。
李斯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说:“我们没有退路。要么成功,要么与天下苍生一同陪葬。”
赵国军营。
李牧站在舆图前,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舆图上,一些用红线标注的地点,正不断增加。
“上将军。”斥候统领孟贲快步走进帅帐,“各地战报,汇总完毕。”
“说。”李牧声音沉稳。
孟贲展开一张更大的地图,上面用红色标记了十几个点。
“魏国废墟方向,发现一尊青铜怪物,正向西北方向移动。”孟贲说,“根据描述,正是我们之前遭遇的那一个。”
李牧点点头。他预料到了。
“韩国方向,也发现一尊。它似乎吞噬了韩国的‘序列’,力量更加强大。移动速度极快,同样向西北方向。”孟贲继续报告。
“楚国、燕国、齐国,甚至远在巴蜀之地,都有类似的报告。”孟贲说,“这些怪物,它们都在苏醒。而且,它们移动的方向,都是骊山。”
李牧的手指,重重地落在舆图中央的骊山位置。
“嬴政的‘牧羊’之计,已经到了收网的时候。”李牧说,“他要的不是六国灭亡,他要的是六国所有的‘序列’,全部汇聚到骊山。”
孟贲的脸色变得凝重。
“上将军,这些怪物汇聚一处,会发生什么?”孟贲问。
“相互吞噬。”李牧说,“直到决出一个最强的‘蛊王’。然后,它会成为嬴政献祭天下的‘钥匙’。”
“那我们该怎么办?”孟贲问,“我们赵军,要不要去拦截?”
李牧摇了摇头。
“拦截不了。”李牧说,“这些怪物不是普通的军队。它们的数量无穷无尽。而且,它们的最终目的地是骊山。嬴政的秦军,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它们入瓮。”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孟贲声音里带着不甘。
“不。”李牧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嬴政的棋盘,我们必须掀翻。”
“怎么掀?”孟贲问。
李牧看向舆图,目光停留在骊山的位置。
“骊山大阵,是核心。”李牧说,“只要毁掉它,嬴政的计划就会彻底崩溃。”
孟贲思考了一下。
“可是,骊山是秦国重地,防御森严。我们如何才能攻入?”孟贲问。
“我们不攻入。”李牧说,“我们有内应。”
孟贲不解。
李牧没有解释。他看向西北方向,那里是骊山的方向。
“传令下去。”李牧下达命令,“全军备战。但不要轻举妄动。密切监视所有‘序列’的动向。一旦它们汇聚,我们就要行动。”
“是。”孟贲领命。
李牧的手指,再次落在舆图上骊山的位置。他知道,一场真正的浩劫,即将降临。
咸阳宫内,郎中令已经带着匠师队伍,快马加鞭,直奔骊山而去。
骊山地宫,李斯和章邯继续他们的工作。
青铜怪物们,从四面八方,向着骊山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迈动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