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起死回生
作品:《重生80:断亲后,全村看着我天天吃肉》 只见不远处,四个中年人围在一张桌子上。
其中三人笑的满脸通红。
一人则是强忍着笑意说道。
“不得不说,山河村真是出人才啊!那个赵满仓给出了市场价三倍的价格,死活要收粮食,据说他收粮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别人合作,而是为了……自己吃!哈哈哈哈!我就想不明白了,咱就老老实实自己种地不行吗!实在不行,按照市场价卖粮食也行啊!三倍价格,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几人聊得正起劲,原本坐在前台的女孩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几人身旁。
几个中年人看到女孩来了,连忙收起笑容。
其中讲故事的那个人,毕恭毕敬的说道。
“呦!李掌柜,真是不好意思,我们光顾着笑,忘了旁边还有客人了,耽误你做生意了,真是抱歉……”
女孩笑着摇了摇头。
“大家不用这么客气,叫什么李掌柜啊,叫我大名李钰就行。”
中年人连忙摆手。
“这可不行!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对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人没少照顾,但凡在富裕乡闯荡的人,哪个敢说自己落魄的时候,没有受到过李老爷子的恩惠啊!老爷子宅心仁厚,但凡听说我们手头拮据,都是免费请大家吃面,现在他不在了,他的孙女我们哪敢直呼其名啊!”
李钰无奈的叹了口气。
“哎!一码归一码,要不是爷爷慷慨,积累了口碑,我家的面馆也不可能干到这种程度,只可惜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好端端的产业,弄成了现在这样……”
几个中年人连忙劝道。
“李掌柜,要我说这事怪不得你,还是经济开放以后,饭馆多了,大家的选择也多了,效益下降或许是一种必然,哪怕老爷子在世,也难以改变时代的轨迹啊!”
李钰虽然觉得郁闷,但还是硬着头皮苦笑道。
“还是自身实力不够,不然哪里担心竞争……对了,我听你们刚才一边聊天一边笑,正好我现在郁闷的不行,你们讲的笑话要是能让我开心一下,这顿饭,免单!”
几人连忙说道。
“这可使不得,我们欠老爷子的太多,就算经常来照顾生意,都觉得还不够,咋还能不给钱呢!不过让李掌柜开心一下,对于我们来说这倒是举手之劳,正好最近有个新鲜事,是关于山河村的,我们讲给你听……”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赵满仓的事迹讲给了李钰。
因为事情过于搞笑,几人也是边讲边笑。
甚至引得其他桌客人的一阵哄笑。
李钰听着几人讲述的故事,一开始确实感觉挺有意思。
她从小跟着爷爷做生意,对于经商这事也算是耳濡目染。
但活了这么久,还真没听说过,有人打着做生意的旗号,单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为了赚钱。
不过越听她越觉得这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一个人,尤其是经商之人,可以犯傻。
但绝对不希望犯傻的情况被别人知道。
不然以后还怎么在商界立足。
可这个赵满仓明知对方是粮商代表,影响力巨大。
本可以随便编个谎话,或者压根不提收粮是为了留着自己吃。
就说还没有联系到合作方,剩下的让粮商代表自己判断。
可他偏偏画蛇添足般的多说这么一句。
害得自己成为了全村乃至全乡商界的笑话。
这是图什么呢?
看到李钰原本笑的挺开心,忽然脸色又阴沉下来。
几个客人虽然琢磨不透,但感觉气氛有点不对,于是连忙把钱放在桌子上。
告别了李钰后,快步离开了面馆。
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后,李钰回到面馆前台,脑袋里想的都是赵满仓离谱的行为。
忽然,她精神一振,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这个赵满仓之所以把丑事宣扬出去,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是不是故意而为之?
他这么一说,现在整个富裕乡,无论是不是经商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山河村的名号。
也知道了山河村有一个蠢人赵满仓,他还有个粮社,叫满仓粮社。
最关键的是,还知道他高价收粮,并且没有下游的合作方。
这不等于是用最低的成本,给自己和自己的粮社打了个广告嘛?
只不过这个广告的代价有点大。
现在所有人提到满仓粮社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与其合作。
只因为他收到的粮食没法消化,一年后恐怕无法回本。
可一旦赵满仓有了下游合作商,凭他现在的话题度,很快也会传遍大街小巷。
到时候不仅知名度有了,信誉度也有了!
李钰越想越觉得可怕,这个赵满仓简直是个赌徒。
他在赌会不会有下游合作商主动上门找他合作!
一旦有,他就赌赢了。
没有,那就是惨败!
李钰眼睛一转,顿时冒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
现在自己的面馆生意不景气,制作面食对原料的要求极高。
但好的原料价格不低。
如果自己主动去找赵满仓,并公开表示愿意与他合作。
帮助他解决舆论的问题。
但唯一的要求是,他三倍价格收到的粮食,卖给自己的价格必须低于市场价。
这样一来,赵满仓舆论问题解决了,自己的成本问题也控制住了。
况且山河村的粮食质量确实不错。
这件事唯一的难点就是,赵满仓愿不愿意配合,低价出售粮食。
如果他能想得明白,给自己足够的优惠,打响知名度后,合作商肯定络绎不绝。
甚至能吸引到大型企业的关注。
大企业做事相比于价格,更注重质量,到时候赵满仓便可以拿出三倍收粮的账单。
标榜自己的粮食是如何如何优质,大企业看到账单后,如果决定合作,必然不可能给出低于三倍的价格,这样一来,便能逐渐回本。
说到底,李钰认为,赵满仓不应该赚小企业的钱,应该把目标锁定在大企业。
当然,这一切都是她的猜想,至于赵满仓是如何想的,她无从得知。
李钰越想越觉得这事或许真能行。
只要能低价弄到粮食,一碗面的成本还能够往下降。
售价也会变低,到时候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销售量上来了,走薄利多销路线,说不定面馆真能起死回生,吸引更多新顾客,不再只是让这些老顾客为了当初的恩情买单。
想到这,李钰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决定先把面馆打烊,随后直接去一趟山河村。
虽然要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人家三倍市场价收来的粮食,有些冒昧。
但李钰觉得,只要自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不定还真能说服赵满仓!
李钰起身,顾不得收拾面馆,直接锁上了门,随后叫了辆三轮车,朝着山河村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