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定策西凉
作品:《三国之家父吕布》 “眼下,关东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已成燎原之势,不日即将于酸枣会盟!”
我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此乃天赐良机!我意,借此东风,扬我之名,立我之威!于诸侯阵前,展露锋芒!而后——”
我猛地向西一指,仿佛要穿透这狭窄的巷弄和厚重的城墙,
“挥师西向,回归故土西凉!招揽四方豪杰,收拢流散羌胡,秣马厉兵!待根基稳固,再徐图大业,逐鹿中原!”
“主公英明!”
程昱先是赞同地点点头,典韦和奥德彪也露出兴奋之色。
但程昱作为谋士,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他捻着胡须,沉吟道:
“有典韦将军之神勇,子龙将军之忠勇,主公于会盟之中扬名立万,当非难事。只是……”
他话锋一转,眼中带着深深的疑虑,
“主公为何择那西凉边陲为根基之地?彼处羌胡杂处,民风固然彪悍,然各族互有龃龉,难以统合;
且地广人稀,塞外苦寒,物产远逊中原,钱粮筹集艰难;更兼远离中原腹心,消息闭塞……凡此种种,恐非立基创业之良选?
依昱浅见,中原富庶,人口稠密,若能据一州郡以为根本,岂非更佳?”
程昱的疑问句句切中要害,这正是他价值所在。
赵云也微微颔首,显然对此也有考量。
典韦和奥德彪则有些茫然,他们只知听命冲杀。
“哈哈哈,仲德所虑,皆在情理之中。”
我朗声一笑,成竹在胸,
“然择西凉,非一时意气,实乃深思熟虑,其利有四!”
我竖起一根手指:
“其一,血脉之利!实不相瞒,其实我身具一半羌族血脉,此乃天授!然此心向汉,天地可鉴!有此血脉为引,更易收拢羌胡诸部之心。
羌人悍勇,崇尚强者,重信诺!
我非但不会因其血脉而受排斥,反易引为同族,得其倾力相随!此乃中原诸侯所不能及之优势!”
我看向典韦,他用力点头,显然盲目认可我说的话。
竖起第二根手指:
“其二,资源之利!西凉塞外,水草丰美之地,盛产天下闻名的河曲骏马、西凉大马!价廉而质优!
兵者,国之大事;骑者,兵之锋锐!
若得数万铁骑在手,纵横驰骋于平原旷野,试问天下诸侯,谁敢小觑于我?!骑兵,便是我撬动天下的利器!”
竖起第三根手指:
“其三,地缘之利!中原之地,世家门阀盘根错节,关系网密如蛛网。土地、人口、钱粮,尽操于彼等之手。
新主崛起,动辄掣肘,根基难固,如履薄冰!
反观西凉,久经战乱,胡汉交融,本土豪强根基远不如中原世家深厚,且多为武力强宗,更易慑服!正可让我等放手施为,大刀阔斧,无有顾忌!此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最后,我握紧拳头,眼中寒光一闪:
“其四,也是眼下最紧要者——对手之利!韩遂、马腾,虽称雄西凉,然二人貌合神离,各怀异志!韩遂狡诈反复,马腾虽有忠义之名却优柔少断。
此二人,非不可战胜之敌!只要寻得良机,分化瓦解,或以力破之,或以谋取之,解决此二人,偌大西凉,万里疆土,百万生民,便是吾囊中之物!
进,可东出潼关,逐鹿中原;退,可依仗山川之险,固守基业,立于不败之地!
届时厉兵秣马,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数载,待兵精粮足,羽翼丰满,便可挥师南下,扫荡群雄,涤荡寰宇,还这大汉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当然,选择西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缘由——那来自“后世”的“上帝视角”清晰地告诉我:
从北向南一统天下者,史不绝书;而从南向北成功者,古往今来几乎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人!
这由南向北的“地狱级”主线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
北方的战马、地形、政治遗产……优势太大了!
一番话毕,口干舌燥,胸中却激荡着万丈豪情。
昏暗的巷子里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只有远处无忧阁门口长队处隐约传来的嘈杂。
奥德彪和典韦互相看了看,虽然有些细节未必完全明白,但主公那斩钉截铁的语气和描绘的宏伟蓝图让他们热血沸腾,用力点了点头,眼神里只有“跟着主公干就对了”的坚定。
李老六眼珠滴溜溜乱转,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西边,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
他可能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利用半个羌人身份驱使羌人打天下,将来真成了事,是算羌人的王还是汉人的皇帝?
他这个“主公六叔”能捞到多少好处?应该能稳稳的找个漂亮婆姨告别快乐的四十年童子鸡了吧?是不是该提前向我借钱在西凉置办点产业?
富贵险中求,这买卖似乎做得!
唯有赵云与程昱,脸上的表情凝固了,写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赵云握着枪杆的手更紧了,看向我的目光中除了忠诚,更多了一份崭新的、近乎敬畏的审视——这个他誓死追随的少年,其胸襟气魄、深谋远虑,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深不可测!
程昱则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僵立在原地,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他显然未曾料到,眼前这个年仅十三岁、自称“放牛郎”的少年,其胸中竟藏着如此吞吐山河的丘壑,谋划着这般环环相扣、深谋远虑的宏图远略!
这哪里是一个放牛娃?
分明是潜龙在渊,静待风云!
“主公……”
程昱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惊愕与叹服都压下去,但那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后退半步,对着我,深深地、无比郑重地作了一揖,腰几乎弯成了直角。
当他再抬起头时,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近乎狂热的光芒,之前的臣服或许带着几分时势所迫的审慎考量,但此刻,他的话语和姿态充满了由衷的震撼与彻底的折服,仿佛在茫茫黑夜中终于寻得了那指引方向的北斗星辰!
“真乃天授之才!经天纬地之略!
昱……愚钝,竟未能窥得主公宏图之万一!未料主公竟深谋远虑、洞悉时势至此!仲德……心悦诚服!
此生能追随主公左右,共襄此不世之功业,实乃昱三生之幸!”
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找到真正明主的激动与归属感。
看着程昱真挚的模样,我心中五味杂陈: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成了食人魔……
午后的阳光被一朵朵飘来的云彩遮挡,明亮的日光稍显黯淡,原本拉长的身影也藏了起来。
我与程昱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火焰。
无需多言,我们默契地靠近几步,就在这昏暗僻静的巷弄深处,围绕着这西进大略的核心,开始了更深入、更细致、关乎未来命运的探讨。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可能的风险与机遇,都需要在这微凉的夕阳降临前,反复推敲,直至清晰。
典韦和赵云如同两尊门神,警惕地守卫在巷子两端,奥德彪则努力地竖起耳朵听着,试图理解那些复杂的谋划,李老六缩在角落,抱着胳膊,眼珠依旧在黑暗中骨碌碌地转着,不知又在盘算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