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作品:《当嬴政武则天入住我民宿》 云容村在S省边缘,是云山市云湖县下的一个村庄。
云湖县到盛海市有直达的高铁,因为近,只需20分钟。
姜漫漫本想带嬴政体验他看过视频的复兴号,但无奈嬴政没有身份证。她只能直接开车去盛海市。
对于嬴政来说,一个时辰的车程实在不算远。
他从咸阳出发,无论去哪个地方,都至少是一个时辰起步。
每年从咸阳到故都雍城,约摸300里路,两天都在路上是很正常的。
所以他委实不太理解姜漫漫嘟囔的“要是有高铁就好了”。
对此姜漫漫瞥了他一眼,轻淡解释:
“有高铁就不用自己开车了。”
“乘车的人根本不知道开车有多累!”
“你以前出门,都有人给你驾车对吧?你肯定从没想过驾车的人苦不苦累不累。”
嬴政想了想,确乎如是。
他不关注驾者,亦不太关心侍者,庖人。
而这个世界,最让他奇怪的就是,没有奴隶。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路上不会遇到贵族,便要退避一旁,乃至跪着迎送。
有身份高贵富豪之人,也无法轻易享受别人的服务,而需付出相应的金钱。
所有人都有权平等地目视其他人的脸。
当他习惯性地摆出国君架势时,有人会被吓到,但又很快恢复正常,有人甚至嘻嘻哈哈叫他老干部。
若在咸阳,此等举动,可以砍完全家人的头了。
这个世界,当真是他的后世?
平民都接受教育,与贵族拥有平等权利,如此这般,这世界才能这般活力丰饶?
嬴政的百般思索,姜漫漫并不知晓。
她感觉自己在和从外地初到盛海的朋友逛街,尽心尽力为朋友介绍好吃的好玩的,自己同时享受着逛街的乐趣。
先是换了衣装。
嬴政终于从大佬黑花衬衫改成了白色卫衣运动装,戴同色鸭舌帽,黑墨镜,她自己则换了上带科比球服号的同款外套,和嬴政一样戴鸭舌帽黑墨镜。
这样做的原因是二人都称得上是公众人物,尤其是她,而嬴政的身高又太过异于常人,出街势必引人注目。
多遮掩反而被人注意,她索性转变思路,走篮球运动员和他的小伙伴这款路线。
嬴政之前在直播间一直是梳发髻蓄须的30岁中年人模样,现在放下发髻,剃去胡须,改穿白色运动服,整体气质为之一变,乍一眼至少也得是个男大篮球保研生,只要他不试图或无意识散发君王威压。
而姜漫漫在妆容和发型上略作变动,贴上纹身贴纸,踩上内增高鞋,加帽子墨镜阻隔,也成了开朗朋克小妹,与以往圈内甜美小花形象截然不同。
事实也果真如姜漫漫所料,两人在盛海市街头吸引了无数人注意,但愣是没人认出。
中午,姜漫漫给嬴政安排上58层EGEN大厦顶的旋转餐厅自助餐,在座位即可望见浦江。
这并非什么米其林黑珍珠餐厅,不需要预约,最关键的是,午市的单人价格不到300,足够划算。
虽然是嬴政,姜漫漫也只能给出这种待遇。
不过好在一长溜档口里,大都是嬴政从未见过的山珍海味和各色点心小食,他丝毫不觉得被怠慢。
“这是长江,近入海口的位置。”
餐厅旋转,姜漫漫指着窗外的浦江介绍,又指指嬴政面前服务员分配的哈根达斯,“这是冰淇淋。”
和嬴政一起吃自助,是姜漫漫有史以来吃的最满足的一次,不是餐食有多好,而是,人均终于吃回本了!
午饭后,已经2点多,正好是预约的历史博物馆可入时间。
在历史博物馆,嬴政纵览了从河姆渡文化到新中国成立的全部内容。
他站在其中一个展台前,久久注视,没有离去。
那是各个朝代的土层。
都说过往的历史最终被掩埋在黄土之下,这不是比喻,而是真实的状况。
人类居住的土地,最开始是天然堆积的“生土”。
人类在其上活动,修建城墙、掘墓安葬、耕种储粮……这些日常活动伴随着再次的堆积,就生成了夹杂着人类有意或无意遗留下的器物,这便是“熟土”。
熟土在考古学中,被称为“文化层”,一层层的熟土在一个点堆积,往下挖一铲子,就可能从明清挖到秦汉,这被称为叠压的文化层。
5000年,甚至更早的中华土地上的人类的生息繁衍,就被这一层层土不断覆盖、掩埋,也最终留下其存在过的痕迹,这,便是中华文明的厚度。
如今,展示的土层里,秦汉的土层,早已被唐宋,被明清,被现代耕土层一层层积压在下。
嬴政所有熟悉的人及事物,无论是他最喜爱的,最厌恶的,最渴求的,还是弃之如敝履的,都停留在那一层。
而他自己,也将停留在那一层。
但秦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国家,留下了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留下了三公九卿官员任免制,留下了万里官道和邮驿。
“秦终传万世,只惜非我赢氏而已。”嬴政最终这样对姜漫漫说。
祖龙虽故,秦制不朽。
-
为了抚慰嬴政再次承受冲击的坚强大心脏,晚上,姜漫漫带他去吃了秦菜。
“现在你们那地方叫陕西。咸阳,在周时叫丰镐对不对?后来叫长安,现在叫西安了,十三朝的古都,你排第二。”
人不多的陕西菜馆,极靠边偏僻的小桌子上,姜漫漫说着话,豪气地开了一瓶西凤酒。
上辈子她去西安旅游,偶然听旁边带团的导游激情四射地介绍,说秦始皇征战六国有三宝:锅盔、秦腔、秦酒。锅盔当军粮,耐储存又饱肚,秦腔响亮,能在军队里快速传令,秦酒醇厚,可壮军士胆气。这秦酒就是西凤酒,陕西本地人饭桌上都喝这个。
但经过这几天有意无意的学习,以及和嬴政的交流,她差不多知道,这和乾隆下江南迷了路,将所有街边小吃霍霍了一遍差不多,都是借名。
比如锅盔,是小麦粉做的,秦时虽已种植小麦,但关中地区仍以种粟也就是小米为主,当时出产的小麦,主要是蒸麦饭直接吃,因带麦壳,口感十分粗糙。
究其原因,是因为石磨在其时刚被发明没多久,远未普及,也就无法大规模制成面粉,这种情况要到汉代中期后才改变。
所以秦军的军粮,也还是用粟煮小米糊糊为主,干粮多是粟豆等粮食炒熟的糗糒,而非锅盔。
至于以酒飨军士的做法,在先秦相当普遍。越王勾践反击吴国时,曾将酒倒入河流,与众将士迎流同饮,全军振奋,终破吴国,这是“箪醪劳师”典故的由来。
秦军也不例外,但当时的酒是“醪”,即带酒糟的米酒,不可能是现在西凤酒的模样。
虽则如此,姜漫漫今天也想让嬴政尝一尝西凤酒。
和想亲眼看到乾隆在全国各地迷路,吃过路人家的鱼头豆腐文思豆腐西施豆腐锅盖面车轮饼肠粉瓦罐汤小笼包蟹粉包一样,有种历史走进现实的奇妙感觉。
却只见嬴政浅酌一口,眯眼赞一声“好酒”,接着便饶有兴致地拿起酒杯,仔细嗅闻并观察酒液,问她:
“这便是可用于消毒杀菌的蒸馏酒?几度的,有50%吗?”
姜漫漫歪头,有些反应不及:“诶?”
这历史,是不是有点过于走进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