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宗室的生存之道

作品:《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永乐年间。


    朱瞻基挠挠头。


    每次天幕提到朱祁镇时,他就得挨一顿打。


    这会,他已经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想到这里,他赶紧开口转移话题:


    “我这弟弟,实在是聪明至极啊!”


    朱瞻墡多次拒绝帝位,主动就藩,避免长期滞留京城引发猜忌。


    不仅如此,朱瞻墡还劝谏朱祁镇放过旧臣。。


    若是一朝复辟,便对旧臣赶尽杀绝。


    既失了天家气度,又失了人心。


    他相信,朱瞻墡是朱祁镇复辟后,少数未受牵连,反而获得更高礼遇的宗室成员。


    果然,朱棣在听到朱瞻基的话之后,点了点头。


    若是朱瞻墡在朱祁镇被留在瓦剌,孙太后写信邀请其当皇帝之时,便顺水推舟做了皇帝。


    那么,朱瞻墡便是下一个朱祁珏。


    孙太后必定还会再次联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


    届时,朱瞻墡不是正统,纵使其在朝中威望再高,也必定难以自保。


    于是,朱棣开口说道:


    “是位聪明王爷!”


    说完,他便陷入了沉思中,不再多言。


    ......


    【朱瞻墡活了75岁,历经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五朝,直接侍奉过的皇帝就有四位。】


    【英宗朱祁镇很是感激这位皇叔,隔三差五就赏赐他钱财和土地,还特许他上朝不用行全礼。】


    【代宗朱祁钰虽然是被他间接推上皇位,但朱祁钰清楚,在辈分上对方是自己亲叔叔。】


    【而且,朱瞻墡在朝中威望极高,满朝文武也都服他。】


    【所以代宗在位期间,对朱瞻墡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


    【生怕这位叔叔心生不满,联合旧臣有所动作。】


    【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朱瞻墡已经70多岁。】


    【朱见深每次见他,都会亲自搀扶。】


    【下旨时,必定尊称他为“皇叔祖”。】


    【每当宫中有重大事务需要决策,朱见深也都会先问问朱瞻墡的意见。】


    【这种待遇,在明朝宗室之中堪称绝无仅有。】


    【就连朱元璋的亲儿子们,都没享受过。】


    ......


    洪武年间。


    朱元璋重重地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好端端的,提他的亲儿子们干啥。


    他的亲儿子们,未来不是大部分都被朱允炆削藩削没了吗!


    这种待遇,他们当然没有啊!


    ......


    赵匡胤有些感叹。


    历史上,每当新帝登基之时,就可能会对旧臣来一波清洗。


    所以,能够历经三朝的大臣,就已经算是深谙处世之道之人。


    历经七朝的大臣,更是屈指可数。


    比较出名的人物,唯有唐朝的郭子仪和裴度二人。


    至于皇室宗亲之中,能够历经七朝者,在宋朝之前,压根没有。


    而朱瞻墡的几封上奏,便间接影响了明朝几代皇帝。


    还曾三次被传出是皇位继承人,这对于旁人来讲,必定是杀身之祸。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但朱瞻墡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一朝皇帝的责难,与打压,反而安然无恙地历经了七朝。


    能够赢得几朝皇帝的尊重和信任,更是能享受藩王的最高礼遇,最后还能以高龄善终。


    朱瞻墡,确实厉害!


    ......


    【朱瞻墡最聪明的一点,就是知道宗室的大忌是干政。】


    【他这一生,没当过实权官员,手中也没兵权。】


    【然而,每当朝廷陷入危局,皇帝和大臣都来寻求他的意见。】


    【他把“臣、叔、君”的三重身份,玩得明明白白。】


    【于皇帝,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于皇室,他是镇守后方的长辈。】


    【于朝堂,他是不偏不倚的仲裁者。】


    【他有能力,也有机会,登上皇位,却始终恪守臣子本分,以大局为重。】


    【每每在明朝的关键时刻,他总能提出正确建议,力挽狂澜。】


    【更是能在复杂的皇室斗争中全身而退。】


    【这样的全能型的皇叔,别说在明朝放,放眼整个历史里,能与之相提并论者也寥寥无几。】


    此时,弹幕弹出。


    “大明的叔侄关系,全靠这位维护了。”


    “我觉得最荒唐的事就是稚子继位。”


    “不愧是朱高炽的儿子,遗传了他爹朱高炽的智慧、高情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在外,才看得清整个局势。”


    “这才是真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表率。”


    ......


    嬴政微微颔首。


    “这便是朱瞻墡的生存之道。”


    身为宗室,头脑清醒,懂得避嫌。


    远离权力中心,抵制权力与欲望的诱惑。


    恪守礼法,从未有过半分逾越之心。


    朱瞻墡能在争夺皇位的腥风血雨中保全自己,这份智慧与定力,实属不易。


    ......


    永乐年间。


    朱棣的思考,终于有了结果。


    要不朱瞻基的下任皇帝,就朱瞻墡了?


    有贤名,有明君风范,对明朝稳定方面相当有利。


    还能避免朱祁镇头脑发热整出来的土木堡之变。


    寿命还长,兴许能改变后人所说的那个什么明朝皇帝短命的基因。


    如此种种,兴许就能改变大明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