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要啃就啃硬骨头

作品:《掌权

    “同志们,今天我们开个短会,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欢迎我们的新同志,曲元明乡长,到我们沿溪乡履新!”


    他带头鼓起掌来。


    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曲乡长是县委派来的优秀年轻干部。他的到来,为我们沿溪乡的领导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大家以后在工作上,多多支持曲乡长!”


    曲元明站起身,对着众人微微鞠躬。


    “谢谢赵书记,谢谢各位同事。我刚到沿溪乡,对乡里的情况还不熟悉,以后工作中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多多帮助。”


    众人又是一阵敷衍的掌声。


    赵日峰点点头,示意曲元明坐下。


    他拿起面前的议程文件。


    “好,下面我们说第二件事,关于班子成员分工的微调。”


    “根据乡里目前的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我提议,对部分工作分工进行一些调整。主要是考虑到曲乡长年轻有为,又是从县委办下来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应该多为乡里挑些重担。”


    他顿了顿。


    “经过我和几位同志的初步沟通,建议由曲元明乡长,负责全乡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集镇改造工作。”


    在座的几位副乡长,谁心里不清楚?


    这几项工作,是整个沿溪乡最烫手的山芋。


    信访维稳?沿溪乡是全县有名的上访大乡。


    陈年旧案堆积如山,老访民个个都是滚刀肉。


    安全生产?


    乡里那几个半死不活的私营小煤矿,年年出小事故。


    说不准哪天就来个大的。


    出了事,负责人第一个被问责!


    环境保护?


    上游的化工厂常年偷排污水,下游的村民天天堵门。


    集镇改造?更是个无底洞。


    没钱,没人,没政策,拆迁户个个狮子大开口,怎么搞?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曲元明。


    “我服从组织安排。”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去。


    赵日峰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


    “元明同志,年轻人多干点,多锻炼锻炼,是好事。这几项工作虽然难,但也是最出成绩的地方嘛。我相信你的能力,好好干!”


    “谢谢赵书记的信任和支持。”


    赵日峰撇了撇嘴,转身走了。


    一个愣头青,真以为这是县委办,有书记给你撑腰?


    到了乡里,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接下来,曲元明开始了工作交接。


    然而,他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软钉子。


    他分管的几个部门,负责人要么就是恰好下村了,要么就是正好去县里开会。


    见到人,对方也是满脸堆笑,可一问到具体工作,就是一问三不知。


    “曲乡长,这个事儿……一直是王副乡长负责的,我这边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


    “曲乡长,您要的那个数据,还在整理,要不您先看看去年的?”


    皮球踢得滴溜圆。


    曲元明径直走向乡政府大院另一侧的档案室。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喂,是老罗吗?我是曲元明。”


    罗正平在沿溪乡干了快十年,是个老纪检。


    性格耿直,因为不肯站队。


    一直被赵日峰排挤,在班子里没什么话语权。


    “元明乡长,你好你好。有什么事吗?”


    “有点工作上的事想请您帮个忙。我需要调阅一些档案,但党政办说管钥匙的同志请假了。您也知道,我刚来,工作千头万绪,等不了。这事儿是不是符合纪委监督的范畴?比如,是否存在人为设置障碍,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的问题?”


    罗正平明白了。


    这是神仙打架,想拿他当枪使!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被赵日峰压了这么多年。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元明乡长,档案管理有规定,必须双人双锁。党政办一个人请假,另一个负责人也应该有钥匙。如果因为交接不清导致工作延误,确实存在失职的可能。”


    “我明白了。谢谢罗书记。”


    曲元明挂了电话,直接走回党政办。


    “曲乡长,还有事?”马德福问。


    “马主任,我刚跟罗书记通过电话,咨询了一下档案管理规定。”


    “罗书记说,档案室是双人双锁,为了不耽误工作,麻烦你把备用钥匙给我,或者你亲自跟我去开一下门。”


    马德福的笑僵住了。


    从自己抽屉最里面摸出一串钥匙。


    “哎呀,我想起来了,小王走得急,是把备用钥匙放我这儿了。您看我这记性!”


    他干笑着,亲自带着曲元明去了档案室。


    “曲乡长,您要哪部分卷宗?”


    马德福捏着鼻子问。


    “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集镇改造,从成立到现在,所有的。”


    “所……所有?”


    这四大块,是沿溪乡几十年来所有烂事的集合体,堆起来比人还高!


    “对,所有。麻烦马主任找人帮我搬到办公室去。”


    马德福叫来两个办事员,搬了四大箱卷宗,堆满了办公室。


    办公室的灯,一夜未熄。


    他没急着去看那些报告和数据,而是先从最原始的信访材料看起。


    一封封手写的信。


    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声音。


    直到凌晨四点。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份卷宗上。


    关于王家村村民王根信访案。


    十年前,乡里一家私人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王根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九岁,死在了矿井下。


    事后,矿主赔了一笔钱,草草了事。


    但王根不服,他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煤矿违规开采,安全措施不到位。


    而乡里相关负责人监管不力,甚至可能存在官商勾结。


    为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上访之路。


    从乡里告到县里,从县里告到市里。


    人熬成了干瘦的小老头,头发全白了,成了全县最有名的钉子户。


    越是难啃的骨头,啃下来才越有分量。


    他要破局。


    天色刚刚蒙蒙亮。


    曲元明推开门。


    熬了一夜,他非但不觉得疲惫,反而很是兴奋。


    他没有回宿舍,而是骑着小电驴走出了大院。


    王家村比他想象中还要破败。


    几个村民扛着锄头正准备下地,看到生面孔,很是警惕。


    “老乡,打听一下,王根家住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