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考察远山村

作品:《掌权

    曲元明按下了党政办的号码。


    “喂,李哲?你把周岩叫到楼下来,马上!我们出发!”


    “是,曲乡长!”


    “曲乡长,这……现在就去?天快黑了,山路不好走啊。”钱坤提醒道。


    “就是要天黑前去,就是要走不好走的路。”


    曲元明把那三个本子合上。


    “老钱,这本子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你用脚走出来的。我们要是坐在办公室里看,就永远体会不到这字里行间的重量。”


    不多时,李哲和周岩跑下了楼。


    “曲……曲乡长,您找我们?”李哲气息不匀。


    “带上纸笔,相机。”


    曲元明指了指周岩。


    “我们去远山村,实地考察。”


    没有给他们过多反应的时间,曲元明已经走向院里那辆半旧的普桑。


    “钱乡长,你指路。李哲,你坐副驾。周岩,你跟我坐后面。”


    一行四人,一辆车,绝尘而去。


    普桑车在还算平整的乡道上行驶了一段,很快就拐进了土路。


    李哲抓着扶手,脸色有些发白。


    周岩脑袋几乎贴在车窗上。


    “这边的土壤侵蚀太严重了!你们看那个断层,表土层非常薄,全是风化岩。难怪保不住水。”


    “咦,这种植物……是野生的柴胡?可惜年份太浅,药用价值不高。”


    他的关注点永远在土地和植物上。


    曲元明一路无话。


    车子又开了半个多钟头,在一个山坡前停了下来。


    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所谓的路,只是一条被雨水冲刷、被脚板踩踏出来的。


    宽度将将能容一人通过,旁边就是沟壑。


    “下车吧,接下来只能靠两条腿了。”


    钱坤熟练地熄火,从后备箱拿出几瓶水和一根磨得发亮的木棍。


    李哲看着眼前几乎垂直的山路。


    “这……这就是去远山村的路?”


    “这还算好的。”


    钱坤苦笑一声。


    “至少天晴,要是下雨,泥巴能陷到你膝盖窝,一步都走不动。”


    曲元明接过一瓶水,率先踏上了小路。


    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


    脚下全是松动的碎石,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有些路段,甚至需要手脚并用。


    刚开始,李哲还试图保持体面,但很快,崭新的皮鞋沾满了泥土,还划开了几道口子。


    周岩的状态稍好。


    钱坤在前面带路。


    “看到那棵歪脖子树没?前年,村里张大爷突发脑溢血,他儿子背着他下山,走到这就背不动了。等村里人凑齐了力气抬下来,人早就凉了。”


    他又指着一处塌方的豁口。


    “去年雨季,这里滑坡,路断了半个月。村里孩子的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吓得再也不敢来了。远山村小学,也就彻底关了门。”


    曲元明紧抿着嘴唇。


    不知过了多久,当太阳开始西斜。


    钱坤停下了脚步。


    “到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几间破败的土坯房。


    没有炊烟,没有犬吠。


    这就是远山村。


    “老乡们,乡里的曲乡长来看大家了!”


    钱坤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然而,那些门后的身影,非但没有出来,反而退了回去。


    李哲从未想过,政府干部下乡,会受到如此冷遇。


    曲元明没有再让钱坤喊话,而是朝着一户走去。


    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正坐在灶台前。


    “大爷,您好。”


    曲元明放轻了声音。


    老人抬起头:“……你们是?”


    “我们是乡里的干部,来看看大家。”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人影从门后闪了出来,怯生生地躲在老人身后。


    那是个约莫六七岁的男孩,身上穿着不合身的破旧衣服,脸上脏兮兮的。


    钱坤跟了进来,小声对曲元明说:“这是李长贵家的孙子,小名叫石头。他爹妈出去打工,好几年没回来了,就跟着爷爷。”


    曲元明蹲下身。


    “小朋友,你好啊。别怕,我们不是坏人。”


    男孩没有说话,只是抓着爷爷的衣角。


    “我们这次来,是想看看村里的路。太难走了。”


    他顿了顿,看着孩子。


    “我们准备想办法,给村里修一条路,一条能开汽车的路,一直修到山外面去。以后你出去上学,你爸爸妈妈回家,就方便了。好不好?”


    听到修路两个字,男孩涌上了水汽。


    “修路?”


    他从爷爷身后冲出来。


    “骗人!你们都是骗子!”


    “你们早干嘛去了!”


    曲元明僵住了。


    为什么?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哪来这么大的戾气?


    “骗子!都是骗子!”


    男孩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他通红的眼睛死死瞪着曲元明。


    喊完,他转身就跑。


    钱坤尴尬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唉……”


    一声长叹。


    灶台前的李长贵站起身。


    “你们……别怪小石头。”


    “他不是个坏娃,就是……心里苦。”


    曲元明的心沉了下去。


    “大爷,您跟我们说说。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对?”


    李长贵摇了摇头,走到那张掉漆的木桌边。


    他摸索着倒了一碗水,水是凉的。


    “你们刚才说,他爹妈出去打工了?”


    老人抬眼看着钱坤。


    钱坤点点头,有些不确定地说:“是啊,村里登记的都是……劳务输出。”


    “打工?他们倒是想去。”


    “去哪打工哦……人早就没了。”


    钱坤第反应过来。


    “没了?李大爷,你这话是啥意思?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作为分管民政的副乡长,他手里的花名册清清楚楚写着,这家人是外出务工。


    李长贵没理会钱坤的激动。


    “就是前年冬天,快过年了。娃他爹和娘,在外面工地上干了一年,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想着回来给娃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点东西。”


    “那天……也下着雨,就跟前几天一样。”


    “路滑得很,走到歪脖子树那个坡,天都黑了。娃他娘脚下一滑……就掉下去了。”


    “娃他爹急了,想也没想就跟着下去拉。结果……两个人,都没上来。”


    “第二天,雨停了,村里人去找,才在沟底下找到。两个人抱在一起,身子都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