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资助小石头

作品:《掌权

    他拿起一件粉色的运动服,递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来,这件喜欢吗?”


    小女孩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不敢伸手。


    她妈妈推了她一把,“傻孩子,快……快谢谢曲乡长!”


    曲元明把衣服和配套的书包塞到她怀里,“去吧,拿好了。”


    一个,两个,三个……


    十五个孩子,人手一套新衣服,一个新书包。


    有的孩子忍不住,把脸埋进柔软的棉布里。


    那是阳光和布料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


    最后,曲元明拿起了那双运动鞋。


    他目光在孩子们中间搜寻。


    小石头正站在那里,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围上来。


    “小石头,过来。”


    小石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走了过来。


    曲元明在他面前蹲下身。


    堂堂一个乡长,竟然会给一个山里娃蹲下?


    “来,把脚抬起来。”


    曲元明托起小石头的脚丫,那上面布满了泥垢和裂口。


    他拿出纸巾,一点一点,帮他擦干净。


    拆开鞋盒,拿出那双运动鞋,为小石头穿上。


    尺寸不大不小,刚刚好。


    小石头低着头,他小心翼翼地动了动脚趾。


    他从没穿过这么舒服的鞋。


    一个老人直挺挺地跪在了地上。


    是小石头的爷爷,李长贵。


    “使不得!老人家,快起来!”曲元明一把扶住老人。


    可李长贵却像根木桩,怎么也拉不起来。


    “青天大老爷啊……”


    “老汉我……我给您磕头了!我给您磕头了啊!”


    曲元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和钱坤一起把老人搀扶起来。


    他扶着李长贵,看着眼前同样眼圈通红的小石头。


    “小石头。”


    “路,给你修好了。”


    “鞋,也给你穿上了。”


    曲元明指了指他脚下的新鞋,又指了指村口那条通往山外的路。


    “这条新路,要用你的脚,一步一步走出去。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这座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


    “然后,等你学到了本事,再回来,把咱们远山村,建设得更好!”


    “记住了吗?”


    小石头看着曲元明,点了点头。


    “嗯!我记住了,曲叔叔!”


    钱坤站在人群后面,看着曲元明。


    他忽然觉得,自己过去几十年,好像都白活了。


    直到今天,他才真正明白,当一个官,到底是为了什么。


    村民们各自散去。


    “乡长,我送您回去吧?”钱坤问。


    曲元明摆了摆手。


    小石头一直紧紧跟在他身边,小手攥着他的衣角,仰着脸看他。


    “不了,我去小石头家坐坐。”


    曲元明揉了揉小石头的脑袋。


    小石头用力点头,拉着他的手就往村子走。


    钱坤愣了一下,跟了上去。


    推开木门。


    李长贵老人局促地搓着手。


    “乡长……您……您怎么到我这儿来了……家里脏,家里脏……”


    “老人家,您别忙活了,快坐。”


    曲元明拉住他,自己则在另一条矮凳上坐下。


    凳子有些晃,他调整了一下姿势。


    小石头从一个破木箱里翻出两个粗瓷碗,又提起墙角的热水瓶,倒了两碗温水。


    “曲叔叔,喝水。”


    “钱叔叔,喝水。”


    曲元明接过碗,“谢谢你,小石头。”


    他喝了一口。


    钱坤也默默接过,捧在手里。


    “老人家,今天请您过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


    曲元明放下碗,开门见山。


    “乡长,您……您说,您说!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能办到的,绝不含糊!”


    曲元明放缓了语气,指了指小石头。


    “是关于小石头的事。”


    李长贵一愣,“小石头?”


    “嗯。”


    曲元明点头。


    “我想资助小石头读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到他考上大学。”


    李长贵手一抖,他面前那碗水直接被打翻。


    “啥?!”


    一旁的钱坤也懵了。


    资助一个孩子上学?还是一直到大学?


    “不!不行!使不得!这绝对使不得啊!”


    “乡长,您给我们村修路,给孩子们送衣裳送书包,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我们远山村祖祖辈辈都还不完啊!怎么……怎么还能要您的钱!”


    “老人家,您先坐下,听我说。”


    “这不是恩情。”


    曲元明看着他,“这是一笔投资。”


    “投资?”


    李长贵和钱坤都愣住了。


    “对,投资。”


    曲元明看着小石头。


    “我今天看到小石头,就想起了我小时候。”


    “我也是从山里走出去的,我知道山里的孩子想读书有多难,想走出大山有多难。”


    钱坤心头一震。


    他这才想起,曲元明的档案上写着,他也是农村出身,家境贫寒。


    原来如此。


    “我太喜欢小石头这孩子了。”


    曲元明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头。


    “这孩子眼睛里有光,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这样的好苗子,要是耽误在山里,太可惜了。”


    “可是……可是那得花多少钱啊!”


    “俺听说,现在供一个大学生,得花好几万!俺们就是把这房子卖了,把俺这把老骨头卖了,也凑不齐啊!这钱,俺们还不起,一辈子都还不起!”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对于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几万,是一个足以压垮三代人。


    “老人家,我没想过让你们还。”


    曲元明笑了。


    “我刚才说了,这是投资。我投资的不是您,也不是小石头,而是远山村的未来。”


    “您想啊,今天我把路修好了,孩子们有了新鞋,他们能走出去了。可走出去之后呢?要是没有知识,没有本事,他们可能还是只能在城里打一辈子工,过得照样辛苦。”


    “但小石头不一样,只要他能读出来,考上好大学,学到真本事。等他回来了,他带回来的就不只是他一个人,他带回来的是眼界,是技术,是能让整个远山村都富起来的法子!”


    “到那个时候,他给远山村创造的价值,何止十几万?一百万,一千万都不止!您说,我这笔投资,值不值?”


    他们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把一个孩子的教育,当成对一个村子未来的投资?


    钱坤呆呆地看着曲元明。


    李长贵张着嘴,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