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张辽冒险出击,法正妙算黄河

作品:《三国:开局掳走马超亲妹妹

    平县。


    南接邙山,北临黄河,与河内河阳县隔河相望。


    因近年河北多生战乱,朝廷为了方便向北输出兵力,在此多修了一条黄河渡桥。


    此刻,在平县以北,抵达的部队为王睿、桥瑁、毌丘毅、张辽、张杨部。


    加上平县提前聚拢的县兵,部队共四万余人。


    从兵力上来说,王睿等人对皇甫奇的优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唯二能给他们阻击底气的,一是吕布、郭太等人都新附皇甫奇,未必忠心。


    二是黄河在前。


    黄河虽不同于长江素有天险之名,但现如今水势正盛,加之黄河素来少船,要过河只能依靠渡桥。


    王睿大军只需在南守住渡桥出口,防守便轻松了起来。


    时,王睿等正在帐中议事,忽有军士来报:


    “哨船发现,北岸出现敌人零星探测骑兵,想必不久后便会依岸驻营。”


    “再探!”王睿大手一挥,继而询问帐中众人:“皇甫奇将至,诸位可有良策?”


    “我等既是扼河而守,管他怎样,把住黄河渡口便是。”毌丘毅道。


    张扬表示赞同,并提议:“如果来势激烈,亦可焚毁渡桥,叫他望河无力。”


    “哈哈哈……”


    话音刚落,桥瑁一阵大笑。


    众人蹙眉视之:“桥公笑什么?”


    “我笑诸位虽号称武人,却用兵胆怯。”


    “彼辈方至,跟脚未稳,正是痛击之时,固守不动,待其整军,岂非错失良机?”


    “我又笑张稚叔身为并州人,或可不思进取,然则焚断渡桥,莫非将来你不回乡了么?”


    桥瑁摇头不止。


    武人们虽然心中不忿,奈何地位不如对方高,也只能忍着。


    王睿沉吟片刻,问道:“想必元伟有破敌之策?”


    “然!”


    桥瑁点头,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沿河安寨,更是需要大批辅兵、民夫劳作。”


    “所以,彼辈先来的,一定是弱旅。”


    “我方只需差遣少数精锐,跨河而击,不给敌人驻营机会。”


    王睿思索一番,认为桥瑁说得有一定道理。


    毕竟只需动用少数兵力,就能以小博大。


    他望向桥瑁,点了点头:“元伟……”


    “我认为张文远骁勇,可当此任!”


    王睿话没说完,桥瑁便果断开口。


    帐内一时寂静无言……


    不是吧?


    你提得跨河而击,显然是具备一定风险的。


    结果你自己不去,让别人去,怎么好意思的?


    风险张辽冒了,要是真立功了,首功绝对是桥瑁的。


    可要是出事了,死的也是张辽,他顶多低头认个错罢了。


    这家伙,心真黑啊!


    张辽也一脸卧槽。


    老子半天没开口,咋的一口锅就砸下来了?


    老子是能打,但他吗的能打也是错?


    他冲着王睿抱了抱拳,道:“辽认为此计不妥,便是起初能有一些效果,但敌人大军反扑后,少数精锐效果有限,最多只能延缓一些敌人的时间。”


    “延缓时间便足够了!”桥瑁轻声呵斥:“你不知雒阳要的就是时间么?你拖皇甫奇一日,说不准雒阳局势便落入了我们掌中!”


    “以勇武统率一军,既能为大局赢得时间,又能减缓我军损失,这不是武人职责么!?”


    闻言,王睿轻轻点头:“张文远切勿推辞。”


    张辽无奈,只能应下。


    是时,各军抽调精锐人马,准备和张辽一同渡河。


    王睿又沿河收集了一些船只。


    如果张辽突袭失败,北边渡口又被敌人锁住,也能乘渡船脱身。


    北边。


    “郭太,你安排些人手,先将驻营所需之物送到河边。”


    “另,多备弓手,用以驻营时守备。”


    皇甫奇嘱咐郭太。


    “君侯。”


    这时,法正走了过来。


    皇甫奇笑问道:“孝直是有什么事么?”


    “只是有些想法。”


    “说来听听。”


    “彼辈虽有四万之众,却成分复杂,内部强弱不一;阻截黄河,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拖延时间。”


    法正缓缓说来:“有踏实之人,会主张忠诚固守;就难免有贪功之人,要求进取夺功。”


    “如此,敌人未必没有派少数精锐,冒险而击的可能。”


    时吕布在侧,见法正年幼,还敢妄谈军事,忍不住笑道:“这位小兄弟倒是有奇思妙想,但却脱离实际了。”


    法正撇过头来看他:“吕校尉是有什么高见吗?”


    吕布原本虽然是丁原麾下重将,但官职只是一个两三百石的小小主簿。


    皇甫奇倒也大方,手一挥便给了他一个比两千石的校尉之名。


    “真有少数人马一旦跨河,那他们将背对黄河,岂不是沦为一支孤军?”


    “若是我军再将渡桥截断,这群人岂不是有来无回?”


    “这等冒险送死之事,便是我等边夫也不会去做。”


    吕布摇头,有理有据。


    然而,皇甫奇却并未听从他的,继续追问法正:“若敌人真如孝直所言,你可有应对之策呢?”


    法正略作沉吟:“君侯带领精锐,伪装成辅兵、民夫,待敌来袭,则一鼓而起,敌可擒矣!”


    皇甫奇含笑点头:“善!”


    “君侯!”


    吕布顿觉离谱!


    原先他投降皇甫奇,虽是迫于无奈,但内心也是真认可皇甫奇本事的。


    但今日见他竟轻信少年之语,登时心生不满,也多出了几分轻视。


    “奉先是还有什么异议么?”皇甫奇依旧面色缓和,也不生怒。


    吕布抱拳:“若是敌人未来呢?”


    皇甫奇一听笑了:“敌人未来?那我们就做回民夫安营扎寨的活便是。”


    “怎么,我做的这事,奉先却不愿做么?”


    吕布连忙低头:“布不敢!”


    “奉先武艺了得,准备准备,到时候与我一块行动吧。”


    “是!”


    出发之前,吕布和王允独处。


    “不知他想的什么!”


    “那少年一脸文弱,面色细白,显然是没有从军打过仗的。”


    “这样的人说的话,他也听?”


    吕布满脸不忿。


    王允淡淡道:“奉先不知那少年身份么?”


    “愿听司徒赐教。”吕布道。


    王允轻轻摇头,说道起来:


    “他是扶风法氏之人,名士法真之孙。”


    “昔日卫将军扬名于长安,法真闻道而逝,将此子托付于他,已成美谈。”


    “这法正于他,既是下属,又是弟子,自是情谊非凡。”


    “加之,二人同为关西人……奉先可明白?”


    “原来如此。”吕布冷笑。


    有人过来传话,将吕布叫走。


    “父亲。”


    马车之内,传来动听之声。


    “女儿有何事?”王允问道。


    车中人试探性地道:“都说武威侯善识大才,唯贤是举,也会偏用亲信么?”


    “传言是传言,事实是事实,重用亲信,人之常情。”王允摇了摇头,接着又忍不住哂笑道:“不过,能做到身为三军统帅,却听一小儿之言的,倒也不多就是了。”


    车内一阵沉默。


    对于吕布,皇甫奇自是无法全信。


    所以,他得将这家伙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他带着马超、吕布,并千余北军精锐,又从白波中择出五百力士。


    换了衣服,混入民夫队伍中,离开大部队前往沿河布置。


    一到地方,皇甫奇便带着人敲木桩、拉帐篷、设鹿角,干着苦力勾当。


    傍晚将近,敌人始终未曾出现。


    吕布忍不住了:“我等惯战之人,却被一少年牵着鼻子走,传出去只怕让人笑……”


    话音未落,渡桥忽然一阵摇晃!


    山角红日沉落,只剩余光发散,天色将暗未暗之际。


    一彪矫健之军,披着落夜前的灰光,火速袭来!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