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压力没有队内考核大

作品:《快穿:老实人和龙傲天系统

    队内考核落下帷幕,当裁判组宣布谢黎以 0.3 分的微弱优势拿下个人全能第一时,场馆内陷入了短暂安静,随后爆发出连绵不绝的掌声。


    直到此刻,所有人才真正认清这个异军突起的年轻选手真正的实力。


    即便到了比赛后半程体力下滑带来动作质量下滑,也依旧是其他队员难以轻易追赶的存在。


    这个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周继明站在台上,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同身受地出了一身的汗。


    直到谢黎上了领奖台,他才恍惚回神,靠,原来谢黎这么牛的吗……怪不得考核的时候压着他们打。


    主力队员都难以赶超对方,对上集训队的他们岂不是降维打击?


    幸好教练眼光独到,将人挑出来去霍霍主力队,不然不敢想象这次的冬训有多难熬。


    几经周折,王教练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谢黎的天赋。


    原本以为体力短板会让他无缘第一,却没料到谢黎能在体力下滑的情况下,凭借精准的动作控制,硬生生守住了优势。


    这份技术掌控力和心理素质,远超同龄队员。


    当晚,教练组紧急召开会议,投影幕布上出现了这次队内赛的各项数据。


    001坐在长桌一侧,能明显感觉到,教练们看他的眼神变了。


    之前更多是好奇、试探,现在,则多了一层亲切,甚至有人主动跟他打招呼,问他吃了没。


    在教练们声声吹捧下,001给自己设想的高冷人设一朝崩塌,嘴角压根绷不住。


    竖起耳朵听着大家围着谢黎的比赛数据讨论,规划方案。


    这种他家宿主优秀而被认可的感觉,怎么就这么爽呢~


    会议的重点很快落在谢黎的短板之上。


    “从数据来看,经过多轮次比赛,谢黎的动作稳定性会下降约5%-8%。”


    体能教练指着投影上的曲线,语气严肃:“必须针对性制定训练方案,提升他的有氧耐力和肌肉抗疲劳能力,不然以后比赛很容易出问题。”


    众人纷纷点头,很快敲定了新的训练计划。


    此外,考虑到下一届奥运会临近,时间紧迫,教练组决定在体操队全面施行 “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 政策。


    模拟大赛强度,让队员们提前适应密集赛程。


    而针对谢黎,教练组特意加了一条要求:“勒令” 他好好待在基地,专注调理身体和训练,不允许频繁参加外部比赛。


    总教练原话是这么说的:


    “谢黎不需要靠频繁比赛来刷存在感,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扎实基础,避免一年速成留下身体隐患。”


    对待天才,总要使用非常手段。


    撇去初来乍到的新鲜,基地的生活其实枯燥又疲惫。


    集训队成员长达十二天的训练逐渐走到尾声,在这期间共计淘汰了十二个人。


    而剩下的运动员则要重新背起行囊,一部分前往国内赛事,一部分远赴海外为国争光。


    基地稍微冷清了一些,这对于长期在国家队备战的主力队员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不过冬训过去后,随着国际体联体操世界杯的开展,经常有运动员缺席一段时间去参加比赛。


    体操世界杯是分站赛,同时也是奥运资格赛的一部分。


    分站赛简单说就是把整个赛事拆分成好几场,分别在不同国家举办。


    每一场分站赛都是独立的比赛,会产生各自的分站冠军,运动员打进前十八便能获得相应的积分。


    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经过排名后,便可获得参加奥运的资格。


    奥赛季的体操世界杯一共有四个分站,每个分站的各个单项一个国家只能派出两名运动员。


    总积分计算是取最高的三站相加做排名。


    所以世界杯开赛后,除了谢黎之外,几乎是全员都要在埃及开罗、德国科特布斯、阿塞拜疆巴库、卡塔尔多哈之间奔波。


    谢黎和001在基地里照常训练。


    对谢黎来说,这样的日子和往常没太大差别,清晨六点有氧训练,上午打磨专项技术,下午体能补强,晚上则和001一起复盘录像。


    只不过,录像内容从过往的国际大赛,换成了易琛、孙邱等人在外参赛的实时画面。


    平板不断切换着镜头角度,谢黎眼神专注,指尖在膝盖处轻轻比划着动作轨迹。


    经过一整个冬训的调养,他不仅在体能有了明显提升,身高还悄悄长了3厘米,动作舒展度更胜从前。


    没人知道现在的谢黎实力究竟到了哪种地步。


    队内考核他依旧稳拿全能第一,很少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游刃有余得让人猜不透谢黎究竟花了几分力。


    王教练时不时要感慨一句:“这进步速度,简直是按天在涨。”


    国内时间凌晨三点,开罗世界杯的分站赛正进行着颁奖仪式。


    易琛身披鲜红的国旗,绕着赛场小跑游行,纵使看台上赶到现场的华国观众不多,但熟悉的欢呼声总是让人感到亲切。


    这是本届世界杯华国体操队拿下的第一枚金牌。


    易琛站在领奖台上,脸上难得露出一抹轻松的笑容。


    颁奖结束后,记者立刻围了上来,话筒递到易琛面前。


    “易琛恭喜你拿下本次分站赛的冠军!这次夺冠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动作是拿下金牌的关键?”


    易琛接过水瓶,认真回答:“双杠的后上转体630°接支撑,赛前两周特意加练了这个动作。”


    另一位记者追问:“这次比赛遇到的对手里,有没有让你觉得压力较大的选手?”


    “小日子选手佐藤的自由操难度很高,确实给了我一些压力。” 易琛坦诚道。


    接连回答完两个常规问题后,记者笑着抛出收尾问题:


    “那这次在国际赛场作战,感觉比赛氛围和国内训练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感受到比平时训练更强烈的压力?”


    本就是走个流程的提问,他们也没指望得到特别的回答。


    然而易琛认真思考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比赛氛围很好,对手的实力也很强,但压力…… 其实没有队内考核压力大。”


    易琛说的是大实话,这场分站赛的对手顶天了就是和他实力相当,完全没有给他需要全力追赶的压力。


    记者刚说完 “感谢你的分享”,手指还停留在录音笔的开关上,突然反应过来易琛说了什么,整个人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