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归晋

作品:《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 在丁谧、邓飏的劝谏下,曹爽一意孤行发兵攻蜀!】


    【曹爽的大军正碰上了蒋琬费祎早已准备好的防守,蜀汉大军在大将王平的率领下, 提前一步据守山岭, 让曹爽不得寸进。再加上山路崎岖,牛马骡驴大量死亡, 粮草供应不上, 战争尚未开始, 魏军便败相尽显。此战,魏军死伤惨重, 国内虚耗, 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评论区


    “战前,司马懿曾劝阻,但曹爽不听。”


    “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他还是希望能够为曹魏保存一些实力的。不然他大可不必劝谏曹爽,只等曹爽兵败, 失去人心, 再出手收拾残局。”


    “此时的他就像‘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前的曹操。”


    “——还是失去权柄, 被排挤出权利中心的曹操。”


    曹操怒道:“兵者,国之大事也, 粮草都没有准备好如何敢兴兵讨伐!”


    曹丕皱眉, “丁谧, 邓飏是何人?”


    陈群答道:“丁谧似乎是丁文侯(丁斐)之子。”


    曹操:“丁文侯坚毅稳重, 素有谋略,还曾救过孤的性命,不曾想其子居然如此不成器!”


    陈群默默吐槽,丁斐极其贪财, 又多行不法,若不是他是丞相的老乡,早就被法办了。


    有这样的儿子一点也不奇怪呢……


    【曹爽并不觉得攻蜀失败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他归朝后,听从何宴的建议软禁当朝太后,起居自比皇帝,嚣张跋扈,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俨然又是一个王莽、董卓。】


    评论区


    “以前只知道何宴是个美男子,没想到他还是个大奸臣。”


    “曹爽的心腹何晏、邓飏、丁谧被称为‘台中三狗’。”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纳了他的母亲,便将他收在府中当做自己的孩子教养。何晏也毫无顾忌,吃穿用度与世子相仿,因此被曹丕厌恶。”


    “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根本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


    “文帝一朝,他都没有得到任何官职,明帝认为他浮华不实,不堪重用,也没有用他。”


    “事实证明,曹丕和曹叡有识人之明。何宴党附曹爽,嚣张跋扈,侵占官田,仗势专权,任人唯亲,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他,立刻就被打击报复,比如卢毓、傅嘏因为得罪何晏而被免官。”


    曹叡咬牙切齿:“卢侍中秉性贞渝,心平体正,举荐人才,于国有功。傅嘏才干练达,是社稷之臣,居然都被排挤打压!”


    我大魏朝堂上还有能臣吗!


    “邓飏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魏明帝嫌弃他作风浮华,将其罢官,永不录用。曹爽却将他当做心腹。”


    “邓飏贪财好色,谁给他送美女,他就许诺给谁官职。”


    “丁谧外疏内忌,目中无人,胡作非为,声名狼藉。”


    ……


    曹操气极反笑:“曹爽从哪里找到这么三个蠢货!”


    他似乎忘记了自己也曾宠爱何晏,将其当做亲子教养。


    【被架空的司马懿只能称病回府,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曹爽更加肆无忌惮,他纵容亲朋党羽侵占官田,监守自盗窃取国库,满朝文武缄默不语。】


    评论区


    “曹爽还抢了明帝的后宫。”


    “曹爽就是一个草包,怎么斗的过司马懿。”


    “他的弟弟曹羲察觉到危机,极力劝阻,曹爽根本不听。”


    “曹羲也是曹爽的帮凶,他们兄弟掌握朝廷和禁军,控制了整个京城。”


    曹操的目光阴冷了下来,他看着天幕上的曹爽,如同看着一个死人。


    曹操:这就是魏国的黄皓啊!


    曹丕:孙刘两家还不知会如何嘲讽呢。


    曹真则是彻底失望了,长子要继承家业,受到的教育也最多,居然如此不堪,难道他不曾教过他忠君?


    【曹爽集团的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司马懿一边装病,放松曹爽的警惕,一边暗中筹谋,与太尉蒋济谋划推翻曹爽。】


    曹操心里不是滋味:“他倒是很会装病。”


    曹氏子弟倒行逆施,被满朝文武联合推翻,他也很没脸。


    但,如果司马懿只是推翻了曹爽,倒也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等于能得个全尸……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趁着曹爽与皇帝前往高平陵扫墓,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魏明帝的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尽皆随行。留在洛阳的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下诏,关闭城门,占领武库,据守城外洛水浮桥,占据曹爽兄弟营地,断了曹爽的左膀右臂。】


    【随后,司马懿在给曹芳的奏疏中说:太祖、高祖都曾把后世托付给我,先帝也让我做托孤大臣,大将军曹爽扰乱法度,僭越君王,专横跋扈,独掌大权,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甚至软禁太后,挑拨两宫关系,下一步就是行废立之事,满朝文武都无法容忍他的倒行逆施!】


    评论区


    “此时,司马懿的想法还是为了夺官夺权,他的敌人是曹爽,不是皇帝曹芳。”


    “所以,满朝上下都支持司马懿。”


    曹丕:“曹芳已经年满十八,做了十年皇帝,居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势力。”


    真是无能!


    【奏疏不出意外的被曹爽截获,根本到不了皇帝手中,曹爽在其中看到了司马懿对他的警告,顿时惊慌失措,进退失据。他带着皇帝在伊水之南修建防御工事,调兵遣将,准备与司马懿做过一场。】


    评论区


    “桓范早就劝过曹爽,他们兄弟不能一起出京,一旦有人关闭城门,他们就回不去洛阳了。曹爽不以为意,却被桓范说中了。”


    曹操恨铁不成钢:你手里有个皇帝,还被司马懿逼到这个份上,便是带着皇帝另立新都,也能得到全国支持。


    曹操这样的聪明人自然理解不了蠢货的思维。


    【眼看着事态进一步升级,司马懿派遣使者前去劝降,宽慰曹爽说,他只是想免去曹爽的官职,并不想要他的性命,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司马懿指着洛水发了誓!】


    评论区


    “洛水:不要过来啊!”


    “洛水:我脏了……”


    什么意思?


    政治敏感的人已经从这两句评论中推断出了可能的结果。


    只是,不会吧!


    政治家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自己的权威,才会有人依附你,追随你。你可以阴险狡诈,却不能明着食言而肥,不然还有谁会相信你!


    【曹爽的智囊桓范劝他带着皇帝前往许都,做第二个曹操。许都本就是曾经的旧都,有粮草储备,也有武备库,还能用天子的名号号召天下勤王,东山再起不是没有机会。】


    【可惜良言难劝找死的鬼,桓范的劝说并不能让曹爽开窍,他就像是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念家室,无法做出长远的打算……】


    评论区


    “曹爽还看不清当前的形势,桓范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像是曹爽这样曾经独掌大权的权臣,失去权势后怎么可能得到掌权者的容忍。”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司马懿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曹爽做不成曹操第二,因为他没有曹操的功绩。”


    “只能拖延时间,给司马懿添些麻烦罢了。”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誓言,他觉得自己即便投降也能做一个富贵人家。便将皇帝送回洛阳,投降了司马懿。桓范只能痛哭:曹子丹那样的英雄怎么就生出你们两个猪狗不如的兄弟。】


    评论区


    “为曹子丹默哀。”


    “为曹魏默哀。”


    “也为桓范的三族默哀……”


    曹真:……


    果然,这个儿子还是不要了,我还年轻,还来得及再生一个,好生教导。


    【可惜,曹爽的想法太过天真,司马懿不会容忍一个曾经的权臣,一个曹魏宗室的代表依旧活着。回到洛阳后,曹爽立刻被司马懿软禁在府,随后曹爽及其党羽都被司马懿诛灭三族。】


    曹真双目赤红:我居然绝嗣了!


    其他人想的是:司马懿居然真的将誓言当做放屁,有这样的一个‘表率’,以后谁还敢相信他人。


    刘备:“曹魏与将来的晋朝,怕是都要受其反噬。”


    【为何司马懿空口白牙发了一个誓言,曹爽就相信了?因为洛水之誓是有典故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围攻洛阳,却久攻不下,当时洛阳的守将是朱鲔,而朱鲔是刘秀兄长刘演之死的罪魁祸首。他无路可逃,却又害怕刘秀的报复,不敢投降。刘秀为了减少伤亡,尽快结束战斗,以洛水为誓,对过去的事既往不咎。朱鲔投降后,刘秀果然遵守诺言,不仅没有追究朱鲔的杀兄之仇,还给了他高官厚禄。】


    【古时候,人们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灵庇佑,又有光武帝的先例,曹爽自然不会怀疑司马懿的誓言。没想到,司马懿没有刘秀的胸怀,也没有刘秀的实力,他不在乎自己三朝老臣积攒下的名望,更不敢放任自己的政敌好好活着。】


    刘秀看着阶下的朱鲔,忙解释道:“朕可不会做这样的事,卿定要相信朕。”


    朱鲔也表态:“陛下胸怀四海,当然不会与臣一个小人计较。而且,天幕以臣为例,正是为了说明誓言的重要性,臣不会误会陛下的。”


    刘庄幽幽的叹道:“可惜,后人再也不会相信洛水之誓了……”


    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