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抽丝剥茧的证据

作品:《上司说我不能掉马甲

    顺利解出见面坐标,那么,姚渊消息里发的就是见面时间。


    饭点?我忍不住“啧”了一声。上回的晚饭非得让我吃上?正好,现在是10点46,我还有八个多小时仔细准备。


    沿路挑了家顺眼的饭店,我翻着不说人话的菜单,努力从奇特的形容词里找出和“食物”相关的想象。


    收银台的店员放着新闻做背景音,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忽然听见里面的真人主持念着:“——城市边缘西南方多地出现自动驾驶故障导致触障爆炸……”


    有点熟悉,感觉我好像刚刚经历过。


    这个新闻让我手里的菜单全然无趣了。不再研究名称和实际菜品之间的关联,随手点了招牌,从手环上去翻具体细节。


    十七处意外事故,目击者不超过十五人。现场每辆车都没有牌照,因爆炸没有多余线索,技术鉴定为自动驾驶故障。


    报废车路线符合曾经的自动驾驶故障案件。故障车辆沿平坦公路巡航,最后能源耗尽,出现撞击事故。


    组织的,大概率是姚渊个人的,这项计划展现得高调,并且伪装得很好。就算是报废车,配合上踩点和公关至少小几百万得有了。


    我在城市中心没有住处,市中心的旅馆酒店又需要严格的生物认证,而我一旦自驾出了居住郊区,监控密度就会大大降低,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真舍得砸钱啊。只为了给我坐标?因为抓不到我具体在哪,干脆在附近停车场全部安排了?


    真不愧是曾经的城外核清算战争的前线指挥官,大场面手到擒来,计算和规划都是近乎最佳策略。


    无人伤亡,目击者极少,边缘区域爆炸,短时间消失的坐标信息,怎么看我都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怅然地叹气,食指敲着桌面。手环响了一声,有人给我发了条消息,是吴潍,在担心爆炸事件有没有波及到我。


    我本想回她一句“不用担心”,最后使了点坏心思,发了条“呜呜,差点被撞死了”。吴潍的已读很快,但是中间的回复间隔了近一分钟,她说:“好的。”


    想象到吴潍那张脸上浮现出“无语”和“放心”的交织,我莫名有些得意。至于以后还能不能这样油腔滑调地逗另一个自己,就看吴潍能查到什么了。


    我忍不住又在菜单上加了杯汽水,下层的汽水真的扎嘴到难喝了,还是想试试上层的版本。


    人类需要气泡甜水,我需要甜水续命。


    打发林执和吴潍去查管理局,唯一目的其实只有支开他们。


    组织能拿到我当年的报告,还能用逆推管理局的药剂制造LEA,我觉得,可以不通过管理局就能接触到我想要的东西。


    姚渊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了解我,


    但我对他其实不算熟,连他的档案都没怎么仔细研究过。之前的博弈以打斗居多,只有在我追踪他的时候才会夹杂一些动向推测。


    十年前的轻敌,结果现在狠狠栽了跟头。


    我关掉手环,对着上餐的服务员露出一个浅笑。


    顺手摸出桌子下的餐具,一个想法击中了我,动作停顿一秒,最后扶额撑在桌面上:“被他算计了。”


    姚渊的目标绝不只是给我这个坐标。就算是为了争取避开管理局完全监视的几个小时,搞这么大动静,也不怕管理局秋后算账?


    噢,当然不怕。姚渊想要控制组织的LEA规模,管理局本身主要目标就是LEA走私链。


    我说过我不参与他的组织内斗,但被他这么一整,摆明了就是他就对内宣布我是他的底牌。


    人生嘛,无非就是算计和被算计。


    当然,前提条件限定在“我”。


    我端起颜色粉嫩的气泡水,尝了一口。炸开的气泡充盈而酸涩,比起下层气都打不满的“高贵”饮料真是天上地下。


    满意地结束午饭,起身回到车上。伸手在地图上标记姚渊给出的定位,在市中心边缘,明显是居住区。


    第一次约饭就是家常菜?我挑眉。


    别人的,特别是姚渊的,示好只会让我觉得毛骨悚然。


    重新规划路线,我决定打个时间差去一趟吴潍家。叶琦家里的重要信息我基本都检查过,但是吴潍家里的信息我只有镜面下的便签,也许还有遗漏的信息。


    点着自动巡航,刚拐进居住郊区,就从后视镜里发现车后出现一辆可疑的灰车。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似乎在确认和跟踪。


    我干脆关掉巡航,手动拐进别扭的小路。灰车紧随不舍,但并不急迫。这下我就能确认了。


    管理局有我的手环,横竖不至于派车来跟踪,只能是组织里另一个派系。


    “操。”我忍不住骂出声,猛打方向盘快速拐上正路,“姚渊你看你做的好事。”


    撇了眼时间,12点整。我还得五个多小时才能吃上“通关”的那顿饭。


    城市边缘能用的监控很少,我刚拐入监控高密度覆盖区组织就盯上我了,他们很有利;而且我还不熟悉路线,要直接甩掉更不容易。


    我一边检查地图,准备拐回到城市边缘区,一边手动驾驶,关注后方灰车的动向。对方似乎意识到我想要回到城市边缘区,反而在我拐弯的时候直行了。


    有意思,姚渊刚在这片区域炸过十七辆汽车烟花,自然不会再跟进来动手。我趁着路上没车,直接倒车进入来时的路口,掉头驶入原路。


    开走的灰车反应迅速,也学着我原路倒车掉头。没等着灰车追到合适的距离,就强制停向了应急车道。


    成功拉开距离。我看着淹没在后视镜地平线上的灰车,勾起嘴角。反正管理局不会吊销我的驾驶证,只要不出车祸那就是随便开。


    这座城市的交警只处理有人伤亡的车祸,这种明显的交通违法行为都是无人机检测。


    我的车没有登记,但记录在我伪造的档案下。


    无人机查到我违规上路,也需要通过档案对我进行操作,然而管理局给我的任务权限很高,它无法对我进行车辆控制。


    我这车是老古董,也不一定能被控制就是了。


    学我开车?那就等着被无人机强制停车吧。


    甩掉一辆还会有另一辆,组织的这一派人已经确认这辆车是我,手段不会这么犹疑了。


    管理局为我开的后门只有畅通无阻的权限,要求他们专门停掉指定的车、锁掉某个人的账号几乎不可能。会留下对周围人类而言的实体痕迹和记录,管理局不会冒这个险。


    我只能尽快去往吴潍公寓所在的市中心,那里路线更复杂还有高低差,更好甩开追兵。


    居住郊区现在非通勤高峰期,而且基本都是宽阔的大路,很容易就被组织的车围追堵截。


    下了车,和敌人面对面,我的胜算才会大一些。


    开了自动巡航,我填充先前瘫痪执行官的一发子弹,和姚渊碰上而用掉的五发子弹。


    高速行驶的准头并不好,但总比只挨打好。


    观察后视镜的可疑车辆,我把手枪上膛,翻到后座,开了天窗和后座窗。


    弹夹容量是二十五,我需要准确计数,减少空枪影响。只要对面先掏枪瞄准,我就是正当防卫,大不了再做一次笔录。


    不过,那就要放姚渊的鸽子了。我盯着后方的一辆黑车,已经和我顺路三分钟了,它的副驾驶位终于出现持枪的目标。


    哈,那就麻烦他再炸一回车了。组织财大气粗,又是区区小几百万又不伤筋动骨。


    我探出天窗迅速瞄准,对方调转枪口瞄向的瞬间,开枪瞄准对方探出的身体。


    这是个错误,对方应该继续瞄准我的车胎或者玻璃。


    一枪命中,飞出的血液在高速行驶中迅速消失。被击中的持枪人缩回车内。我打中了他的手掌,肯定会穿透小臂,很难快速调整状态。


    我就说,前两天打不中姚渊就只是因为左肩受伤而已。


    微调枪口,连开五枪,子弹覆盖对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尽可能遮挡视野。玻璃的裂隙没有预期大,不意外,是防弹玻璃。


    对方的车辆大幅度偏移,趁对方车内人员调整状态,我迅速转移位置,探出后座车窗,抓住轮胎明显暴露在合适位置的机会,瞄准并连续射击。


    手枪重量迅速降低,但肉眼可见,只中了一枪。我忍不住“啧”一声。


    轮胎就是难瞄,我又很少遇到车战。下层人有车的都少,要么出门靠腿,要么两轮灵活飞驰,我没有训练的靶子啊。


    驾驶位的人试图单手操控车辆,根本没法仔细瞄准,似乎开了半个多弹夹,没有一枪准的。我和他还隔着汽车C柱,躲都懒得躲。


    黑车失控,直直撞向路边的家用苗圃护栏,最后“吱呀”一声冲进草坪,留下难洗的轮胎胶印。


    祝你的草坪未来长势喜人。我在心里对那家户主说。翻身回到驾驶位,将自动巡航改为手动驾驶,猛踩油门,尽可以全速拐入遇到的第一个转弯路口,降低对方瞄准预判正确率。


    驾驶位的人也不是善茬,果断放弃控制车辆,全力举枪瞄准我的车胎,尽数清空弹夹。


    成功拐进路口,我看见无人机向我的来处直直飞去。这倒挺快,等会管理局就要来兴师问罪了,在下层这么玩他们眼皮都不抬一个。


    幸好对方的弹夹本来就没剩多少,最后直接没了声响。修车费在预期之内,管理局又不给报销我的修车费,只能精打细算。


    我舒了一口气,重新打开自动巡航。


    要是姚渊派人想杀我,绝不会只用两个人,只用两把手枪,再穷也得加上电磁炸弹一换一。


    幸好,在城市里唯一会出现的,也最好糊弄过无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92820|1823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机的枪械只有手枪。


    要是换成下层常见的步枪,再配合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开放式道路,我还不如直接跳车跑进绿化带来得存活率高。


    路程还有十分钟,市中心绝不会出现这种枪战追逐闹剧了。


    管理局还没有无能到这种地步。他们只是因为城市真相而被我有些掣肘,其他人又没和管理局签“保密协议”,分分钟被当成恐怖分子击毙。


    对,我把刚刚的小插曲定义为:枪战追逐“闹剧”。对面只派了两个人,还明显是新手,准头差,技术烂,要不是我的车速度跟不上,直接甩开就省事了。


    真不知道算是骂姚渊眼光差,还是觉得我好欺负。我深呼吸,检查弹夹,还剩八发,慢条斯理地补满。


    在极少听到枪声的上层,开枪更像是摔炮。


    我整理好装备,不着边际地想着:见面礼就是近五十响鞭炮,倒真是给足了组织面子。


    在我停进吴潍公寓地下车库的时候,管理局终于发了条“袭击者身份”的信息过来。坐在主驾驶思考几秒,我回复:疑似人类异常信仰组织内部LEA走私派系,任务相关,调查中。


    等了一会,管理局没有回复。好事,没回复说明接受了这个解释。我开门下车,按照记忆去找吴潍的公寓楼层。


    检查周围,没人跟踪,也没人顺路。我看着吴潍的公寓大门有一条缝隙,有些无奈。


    当初因为被生命维护执行官破锁而入,吴潍和我都是走的窗。那执行官也不行行好,帮忙关个门。


    我进门犹豫一秒,还是决定脱鞋。


    环视一圈周围,值钱的东西都还在,没有盗窃的痕迹。没有照片,没有明显格格不入的物件,也没有值得关注的异常。


    难道我要白跑一趟?翻了翻吴潍的书房和可能保存关键物品的地方,一无所获。


    除了镜面下方的密语“不要忘记”的便签,吴潍活得毫无秘密和兴趣爱好,像两点一线的平淡人类。


    我重新从进门动线开始,把我进来的痕迹挨个抹除。指纹不是问题,主要是物件摆放要恢复原状。


    等我收拾到书房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的电脑。忽然意识到,因为吴潍说她不喜欢一切可以电子联网的记录,我就下意识排除了这个选项。


    “开机密码。”我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着。


    开机密码的提示还是“不要忘记”。要不是我见过那张便签,我可能会笑出声。


    摸着下巴思考几秒,输入了密语版本的“不要忘记”,独属于“吴潍”小时候的第二语言加密方式。


    明显贴在浴室的密码吴潍自然不会用,意料之中的没有通过。不要忘记什么呢?吴潍天天都能看见,那应该是很重要的日期。


    数字,字符串……吴潍作为复制体会有一个编号,只不过她自己并不知道。因为从她诞生开始,她就不需要扮演“吴潍”,在这个城市里,她就是吴潍。


    所以,应该是别的更直观、更有意义的数字。吴潍的诞生日期应该是3815年11月26日,也就是,她眼里的事故后恢复、出院时间应该也是11月26日。


    这一串数字八成就是开机密码了,但我没想着要去试试这个。吴潍作为档案管理员,自然会关注电脑的数据泄露问题,如果贸然开机反而会被她牵制。


    她可以在档案里随时更改这个日期,修改档案对她来说本身就有前例,让真正的日期变成只有两个人才会和“吴潍”联系起来的特殊数字。


    我不能赌这个可能。


    重新关上电脑,我又想起吴潍的那本纸质笔记本。也许电脑里什么重要信息都没有,只是一个诱捕“吴潍原型”的证据。


    起身沿着剩下的动线整理好我碰过的物品,我回到门口,穿上鞋,抹掉来过的最后痕迹。把门调整到进门的角度,彻底恢复公寓原状,乘电梯回到地下停车场。


    还没到下班时间,空荡的停车场全是我自己的脚步声。我满脑子都是“不要忘记”和“3815-11-26”,顺着记忆找到自己的车,坐回驾驶位。


    数字,数字,这几天我都厌烦和数字打交道了。


    当时吴潍的纸质笔记本上写着“不要忘记”,“记忆是背叛”和“LEA解药”,除了中间的记忆相关,其他两个现在都有疑似可行的解释。


    “出院日期”是十年前我和吴潍同时存在的一天,但没有理由会特殊。到底被我漏掉了什么?让她要求自己记住出院时间,甚至是强迫自己记住?


    我看了眼时间,离我在市中心甩开的组织追兵找上来起码还有十几分钟,周围的路线和高低落差可真不是盖的。


    市中心绝大多数的驾驶都由自动驾驶接手,自然而然就有统一的规划,路线复杂也根本不是问题。


    再次摸出我的平板,试图想起那天的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