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深州讲话(二合一)
作品:《穿越,大乾第一世子》 窗外偷听的林倾婉忽然抿唇一笑。她看见几个穿着官服的身影悄悄退后,抹着冷汗溜出州学。
最后一夜,李成安独坐驿馆院中整理文书。秋风卷着落叶扑打窗棂,他呵着冻红的手继续书写。忽然一件斗篷轻轻落在肩头。
“天凉了,虽说是有武学在身,但自己还是要注意些身子。”林倾婉将手炉推过去,炉上雕的梅鹊闹春图样与她发簪如出一辙。
李成安抬头一笑:“多谢林小姐了,眼下还是要尽快把改革的偏差纠正过来,既然是我主动选择开启纷争,来年,大概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灯火下,两人翻阅着文书。发梢偶尔相触,染上彼此衣襟的淡淡香气,他袖间是墨香与尘土气,她指尖带着梅香与书卷味。
更鼓声远远传来时,林倾婉忽然轻声道:“其实你不必这么着急的,再等等也是无妨的。就像你平日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李成安挑眉,却摇了摇头:“我知道你的意思,有的事我可以等,但是有的人,却不能等了,这片土地有太多的人等着这一天了,他们的时间都不多了!”
“你是说先生...”她望向窗外为生计奔忙的百姓,“先生也许并不希望你走的这么快,先生大概也希望你能走的稳一些。”
李成安轻笑:“不仅是老师,还有更多的人在等着,我也想大乾能稳一些。可人生在世,总不什么好事都被我李成安给占了,世上没有那么多两全之法,既要又要这种事,向来只存在于话本之中,要走的快,就得有所牺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枯叶打着旋儿落在砚台边,像一枚无声的印鉴。
半个月后,深州官衙前的广场上黑压压站满了官员。霜风凛冽,吹得锦袍下摆猎猎作响,数百名从周边州县赶来的官吏垂手而立,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连成一片寒雾。
李成安一袭玄色常服立于石阶之上,未佩绶带,未戴冠冕,只腰间悬着那枚象征王府权威的墨玉令牌。他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百姓,还有深州秋收的粮垛,金黄的稻谷在朝阳下泛着暖光,与台下官员冻得发青的面色形成鲜明对比。
“今日召诸位来,不是听你们歌功颂德。”清朗的声音穿透寒风,惊起檐角几只麻雀,“是让你们看看——百姓怎么骂你们的!”
全场悚然一静。只见世子抬手掷下一叠文书,纸页哗啦啦散落阶前。
“这些东西是我一路走来,在深州和周边几个州府所看到的乱象!东西呢事先都让你们都看过,我也不再多说什么,我不得不说,你们很聪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这么快就学会了懒政!”
“对于新政,你们倒是没有和朝廷唱反调,我知道,眼下成立了廉政司,它成了悬在你们头上的一把刀,你们有的人是不想做事,因为没好处。有的人是不敢做事,怕担责任。”
“今天我只想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他每说一句,阶下官员的头便垂低一分。霜花凝结在官帽璎珞上,渐渐融成冰冷的水滴,周围的百姓则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和掌声。
李成安忽然走下石阶:“你们以为自己不施政就高枕无忧了?你们以为自己的屁股就真的很干净吗?今天我在这里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大乾一千个官员里,不一定能找出一个两袖清风的官员,我明白,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我懂。
若真要彻查,你们有几个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干干净净的?但新政事关国体,你们的懒政等于要砸朝廷的饭碗,朝廷的饭碗都没了,你觉得你们会是什么下场?抬起头来,看着这些百姓,回答我!”
官员们抬起头来,虽然秋风萧瑟,但他们的额头上却冒着豆大的汗珠。
他目光扫过人群,“当然,有浑水摸鱼的,自然也有愿意为百姓办事的,愿意为朝廷和陛下办事的。福州刺史张国栋,清水县县令陈有知,南安县...”
“这几位来了吗?”
角落里有几个官员局促地动了动脚,站了出来。
李成安忽然向他们深深一揖:“本世子代朝廷和百姓,谢过诸位。”
满场哗然中,他重返高台,解下大氅掷于地上:“从今日起,畏首畏尾者,现在便可辞官归乡!但若留下——”
声音陡然凌厉,“我要你们记住三件事!”
朝阳终于跃出云层,将他身影镀上金边。官员们不自觉挺直了脊背。
“第一,新政是朝廷的意思,也是陛下的意思,你们这些人若是继续没有作为,大可试试我大乾还有没有读书人,还有没有官员来顶替你们的位置!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朝廷惯着你们,陛下惯着你们,看我李成安会不会惯着你们!”
眼下整个大乾都的书籍笔墨都已经全面敞开,而且非常廉价,读书的入学的条件也越来越低,而官员选拔的科举也从三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新的官员走进朝堂,李成安的这句话也确实让他们的感觉到了压迫感。
读书人不再是特权阶级独有,他们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不好好做事,来年谁也说不好就被别人给顶替了,特别是新的吏治考核一出来,他们会变的更加被动。为官多年,谁还没几个敌人了?一旦从位子上走下去,恐怕不仅仅是自己自身难保,家族的人怕是都会雪上加霜。
“第二,吏治之弊不在贪腐,在惰政!宁可用敢闯祸的干吏,不用会迎逢的庸官!有能力的,想为百姓做事的,就放手大胆去做,只要是为了百姓好,能让好处切实落在百姓头上,就不要怕,就算错了,本世子也会给你们改错的机会。
不要惧怕廉政司,只要你们一心为民,本世子便是你们的后台,陛下也是你们的后台,不会过于苛责你们,如今大乾需要胆子大一些官员,畏首畏尾的中庸之官,你可以稳住一时,但是我告诉你,没能力,你的官场生涯也就到头了。”
“第三,大乾的改革已成定数,不是史书上的过眼云烟,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谁也别想拦着。今天在这里,我的话说的有些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深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未来的地方,一个带着大乾未来希望的地方!
我希望你们这些官员,莫要忘了做官的初衷,有朝一日能把深州这块地域打造成大乾最为富庶之地,甚至是整片大陆最富有的地方。当你们老了,你们可以很骄傲的告诉自己的后世子孙,深州的繁华与强大,离不开你当年的辛勤付出。
我今天说这些不是想追究你们责任,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才是深州未来发展的根本,你们才是深州的未来,你同样也是这些百姓的未来。若你们都觉得新政麻烦,不愿做事,不想做事,朝廷怎么办?陛下怎么办?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大乾的未来又在哪里?”
李成安的话语,一句比一句更重,如同惊雷,炸响在深州广场上空,也狠狠撞击在每一位聆听者的心上。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凛冽的霜风刮过大乾龙旗的猎猎作响,以及官员们因紧张而粗重的呼吸声。然而,当那句“你们才是深州的未来,你们才是这些百姓的未来”如同重锤般落下时,人群中开始有了变化。
许多官员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台上那道锐利如剑的目光,更不敢去看周围那些黑压压的百姓。他们的脸上火辣辣的,此刻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因为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李成安的话剥去了他们身上那层“官老爷”的虚幻外衣,将他们懒政、怠政、畏首畏尾的实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他们本应服务的黎民百姓面前。
为了明哲保身而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为了不出错而将利民新政束之高阁;为了应付上官而做的那些华而不实的文书功夫…
与李成安口中那“敢闯祸的干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相比,他们所谓的“中庸”、“稳妥”,显得何等苍白和自私!
然后李成安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发言,继续说道:“诸位大人啊,你们都是读书人,但你们的笔墨纸砚书不尽世上的心酸,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调不出世间的美满。大夫的望闻问切更是诊不出人心的凉薄,人间的功名利禄永远也填不满人心的贪欲。
若是这日月星辰照不亮这人间的黑暗,我希望你们能点燃这世间唯一的烛火,让世人能看到我大乾的光明。”
无数官员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滑落,滴在冰冷的官袍上,迅速凝结,却冷却不了他们胸腔中那股滚烫的羞惭。
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袖中的手,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有人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一眼周围百姓的神情,又如同被灼伤般迅速低下头去;更有甚者,眼眶已然泛红,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源于一种被说中心中隐秘愧疚的无颜。
而与官员们的羞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场四周越聚越多的百姓。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的风霜痕迹。起初,他们只是屏息静气地听着,眼神里带着惯有的敬畏和一丝茫然。
但随着李成安一句句深入肺腑的言语,他们眼中的茫然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亮的光彩。刹那的愣神之际,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呼赞同声,许多老人不住地点头,仿佛说出了他们憋闷已久的心声。
百姓们的眼神变得灼热起来。他们真的看到了希望,一种被朝廷真正看见、被上位者真心庇护的希望。多少年了,他们何曾听过一位皇族贵胄如此明确地站在他们这边?
当听到李成安描绘深州未来的蓝图,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憧憬在百姓中间蔓延开来。他们挺直了常年被生活重压的脊梁,眼中闪烁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坚信。他们相信台上这个年轻人,相信他能带领深州,带领大乾,走向那个光明的未来。
不知是谁先开始,人群中响起了轻轻的啜泣声,那是压抑了太久的委屈和终于看到希望的释放。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抹眼泪,但他们的脸上不再是愁苦,而是充满了激动和振奋。
“人生很短暂,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你们很多人已经记不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时光也很短暂,短到眨眼之间,便是我们走过的一生。希望诸位莫要做那冷眼旁观之人,我相信你们,朝廷相信你们,陛下同样相信你们。
而大乾千千万万的百姓更加相信你们,大乾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更是一个有温度的王朝,而你们,便是我整个大乾的温度,也只有你们,才能让这人间的烟火变得更加绚丽。”
终于,当李成安的话语落下最后一个音阶,短暂的沉寂之后,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百姓们用力地拍着手,仿佛要将所有的期望和信任都通过这掌声传递给台上这位年轻人,也传递给那些即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官员们。
“世子千岁!”
“愿为世子效死!”
“大乾万年!陛下万年!世子千岁!”
欢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冲破了冬日的严寒,也冲垮了横亘在官民之间那堵无形的墙。
在这山呼海啸般的民意面前,官员们更加抬不起头来,但那羞愧之中,似乎也悄然混入了一丝被这蓬勃力量所震撼、所感染的复杂情绪,以及一丝……或许可以称之为“知耻而后勇”的微光。
晨光彻底驱散阴霾,将整个广场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李成安的身影屹立在光芒之中,台下是羞愧与振奋交织的官员,周围是充满希望与欢呼的百姓。
深州的这个早晨,新旧观念猛烈碰撞,一幅全新的官民关系图卷,正在这冰与火般的交织中,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