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蜀道难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清晨的戈壁,寒气刺骨。


    临时营地里篝火早已熄灭,只余下几缕青烟袅袅。


    众人围坐在简陋的营帐内,吃着热腾腾的早饭——不过是些烤热的馕饼、肉干和滚烫的砖茶,


    但在经历了昨夜的变故后,这简单的餐食也显得格外香甜。


    “唔,这砖茶够劲!”


    朱棣吸溜了一口热茶,烫得直咧嘴,却一脸满足,


    “比老耿那儿的土酒还驱寒!”


    徐妙云没好气地递给他一块肉干:“慢点喝,没人跟你抢。殿下这毛躁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改不了喽!”


    朱棣嬉皮笑脸地接过肉干,塞进嘴里含糊道,


    “天生的!再说,要不是我这性子,昨天能那么快拿下那帮装神弄鬼的孙子?”


    李祺笑了笑,将手里掰开的馕饼,分给身边的刘璟、王敏和临安公主,


    接口道:“老四这次确实功不可没。若非他率先冲杀,也不会那么快扰乱贼人阵脚。”


    朱棣闻言,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换来徐妙云一个无奈的白眼。


    朱标放下茶碗,目光扫过众人。


    经过连日奔波和昨夜变故,大家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


    但眼神却依旧明亮,尤其是几位女子,虽经历风沙惊吓,


    却并无萎靡之态,反而透着一种经历风雨后的沉静与坚韧。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幽灵城之事已了,贼首擒获,器物封存,奏报也已发出。


    于阗地方官员会妥善处理后续安抚事宜。


    我等此行西域的目的,可谓超额完成。”


    他顿了顿,看向帐外苍茫的天空:“如今已是十一月,西域苦寒之地,风雪将至。


    我等原计划是至于阗后便折返,但如今……”


    朱棣立刻接话,眼睛发亮:“大哥!既然都到这儿了,往回走多没意思!


    听说再往西走,翻过葱岭,那边风光更是截然不同!


    说不定还能碰到波斯胡姬……”


    “老四!”


    朱标打断他,


    “西出葱岭,已非大明目前力所能及稳定掌控之地,风险太大。


    我等此行是巡视,非是探险。”


    朱棣顿时蔫了下去,小声嘟囔:“看看也不行嘛……”


    李祺沉吟道:“标哥所言极是。


    如今已是冬月,西域酷寒,道路难行,确实不宜再向西深入。


    只是就此东返,路途遥远,且漠北此时恐怕已是冰天雪地,


    雕兄虽不惧寒冷,但长时间在酷寒中飞行,于大家身体亦是负担。”


    一直安静听着的刘璟,忽然轻声开口:“殿下,夫君,妾身倒有一想法。


    我等此刻身处西域南道,若由此向东南方向而行,可否绕开漠北苦寒之地,


    经河西走廊南部,进入……巴蜀之地?”


    “巴蜀?”朱标微微一怔。


    临安公主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巴蜀?就是那个‘天府之国’?


    听说那里冬天一点也不冷,有好多好吃的!


    还有漂亮的锦缎!”


    王敏也小声附和:“我也听阿爷说过,蜀中气候温润,物产丰饶……”


    朱棣摸了摸下巴,眼珠一转,猛地一拍大腿:“对啊!大哥!祺哥!


    嫂子这主意妙啊!咱们不去西边吹风吃沙子了,去蜀中看看啊!


    听说那边妹子水灵,酒也香!


    正好去避避寒,尝尝鲜!”


    徐妙云忍不住抬手轻捶了他一下:“殿下!你就知道吃和玩!”


    朱棣嘿嘿一笑,躲开她的拳头:“食色性也!圣人都不反对!”


    李祺没有理会朱棣的插科打诨,看向朱标,


    分析道:“标哥,璟儿所言确有道理。


    由此向东南,可沿昆仑北麓、阿尔金山脉边缘飞行,


    地势相对平缓,气候虽也寒冷,但应比直接穿越漠北要好得多。


    进入河西走廊后,更可沿南山南麓东行,避开北面风沙严寒。


    最终由陇南进入蜀地。


    蜀道虽难,但那是对于步行车马而言,于雕兄而言,天堑变通途。


    且蜀中冬日温润,正可休整。”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者,巴蜀乃大明重要粮仓税赋之地,


    我等亦可顺路察看一番,当地民生吏治,是否真正归心王化。”


    朱标听着,目光逐渐亮了起来,显然动了心。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桌上敲击着,思索着利弊。


    常氏温婉一笑,轻声道:“殿下,臣妾也觉得祺弟和妹妹所言甚是。


    姐妹们这些日子,跟随殿下风餐露宿,虽无怨言,


    但若能至一温暖富庶之地稍作休整,自是再好不过。


    且蜀地繁华,或许能采购些特产,年关将近,也可为父皇母后准备些新奇年礼。”


    这番话更是说到了朱标心里。


    他看了一眼常氏,又看向其他几位眼中隐含期待的女子,终于下定决心。


    “好!”


    朱标颔首,“那便依大家之意,转道巴蜀!”


    “太好了!”


    朱棣第一个跳起来,兴奋地搓手,


    “终于不用啃这硬得能崩掉牙的肉干了!蜀中美食,俺老朱来也!”


    众人闻言,不禁都笑了起来,帐内气氛顿时轻松活跃。


    计议已定,众人立刻收拾行装。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大家的动作都利落了许多。


    那些缴获的青铜器等物,已由于阗守军妥善装箱,


    将由他们派重兵押送回京,无需朱标等人操心。


    走出营帐,寒风立刻扑面而来,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和冷冽。


    众人不由得都裹紧了身上的衣袍。


    此时已是农历十一月,在这西域之地,已是深冬时节。


    虽然不像漠北那样,动不动就冰封千里,


    但昼夜温差极大,白日若有太阳尚好,早晚时分却是寒气入骨。


    只见众人早已换上了厚实的冬装。


    朱标、朱棣、李祺三人,


    外罩皆是厚毛皮里的藏青色或玄色缎面披风,内穿棉袄或皮裘,


    脚下蹬着厚底羊皮靴,头上戴着遮耳的暖帽,显得英武而不失贵气。


    只是朱棣嫌那暖帽碍事,早早掀了上去,露出冻得微红的耳朵。


    几位女子的装扮则更为讲究些。


    徐妙云穿着一身绛紫色缠枝牡丹纹锦缎棉裙,


    外罩一件银狐皮里斗篷,领口一圈雪白的狐毛衬得她面容愈发秀丽。


    常氏则是一身湖蓝色妆花缎裙,披着灰鼠斗篷,端庄温婉。


    刘璟偏好素雅,穿着月白底绣淡绿梅花的棉裙,外罩一件玉色羽缎斗篷,清丽脱俗。


    临安公主,穿得最是鲜艳,一身石榴红遍地金通袖袄,


    外罩大红猩猩毡斗篷,帽沿一圈风毛,


    小脸缩在毛茸茸的领子里,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娇俏可爱。


    王敏则是一身杏子黄缕金百蝶穿花棉裙,


    披着件蜜合色小斗篷,安静地站在李祺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