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海上点兵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殿下请看,”


    水师总兵官指着前方,


    “那五艘新式福船,是皇家学院那帮小子改装的。船底加了龙骨,航速快了三成不止。”


    李祺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五艘福船正破浪前行,船身确实比寻常战船更为修长流畅。


    朱棣在一旁搓着手,跃跃欲试:“大哥,要不让俺去试试那新船?”


    朱标瞥了他一眼:“你给我安生待着。上次差点掉江里,还没长记性?”


    正说着,忽见前方一艘福船船身猛地一晃,速度骤减。


    “怎么回事?”朱标皱眉。


    总兵官脸色一变,急忙命旗手打旗语询问。


    不多时,一个小校乘舢板来报:“启禀殿下,那艘新船的舵机卡死了,正在抢修。”


    朱棣嗤笑一声:“就这?还皇家学院的高材生呢!”


    李祺却道:“新船试航,出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看他们如何处置。”


    只见那艘故障福船上,几个年轻军官正围在舵舱处忙碌。


    其中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格外显眼,他一边指挥士卒拆卸部件,一边对着图纸比划。


    朱标举起千里镜仔细观察,忽然道:“那年轻人是不是我小舅子,徐增寿?”


    李祺接过千里镜看了看:“正是。去年以头名成绩从皇家学院舟船科毕业的。”


    这时徐增寿似乎找到了问题所在,他命人取来工具,亲自钻入狭小的舵舱。


    不过一盏茶功夫,他便钻了出来,对着舵手比了个手势。


    福船重新启动,速度比之前更快,灵巧地做了一个急转,溅起一片浪花。


    总兵官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好小子,有两下子!”


    朱标点点头:“临危不乱,是个人才。”


    演练继续进行。接下来是火炮射击环节。


    靶船在五百步外随波起伏。


    各战船依次开火,炮声震耳欲聋,但命中率却参差不齐。


    朱棣看得直摇头:“这准头,打海战够呛!”


    轮到徐增寿那艘福船时,只见它并未急于开火,而是调整航向,利用波浪起伏的规律选择最佳时机。


    “开火!”徐增寿一声令下。


    三门火炮齐鸣,炮弹呼啸而出,准确命中靶船中心。


    “好!”朱标忍不住喝彩。


    接下来几艘由皇家学院毕业生,指挥的战船也都表现出色,明显比其他船只命中率高出一截。


    李祺对朱标低声道:“看来学院里教的新式瞄准法确实有效。”


    朱标若有所思:“传统水师将领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但在接受新事物上,反倒不如这些年轻人。”


    正说着,海上风云突变。


    方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密布,狂风卷着巨浪扑来。


    “不好,要起大风了!”


    总兵官脸色大变,“殿下,请速回岸上避风!”


    朱标却稳稳立在船头:“不必。正好看看他们在恶劣天气下如何应对。”


    风暴来得又快又猛。海浪如山般扑来,战船在波峰浪谷间剧烈颠簸。


    几艘老式战船明显吃力,有一艘甚至开始进水,不得不退出演练。


    徐增寿所在的福船,却展现出良好的抗风浪性能。


    他指挥船只巧妙地利用风向,在波涛中保持稳定。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居然还命令火炮进行了一次齐射。


    虽然只有一发命中,但这已经难能可贵。


    朱棣看得目瞪口呆:“这小子,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风暴持续了半个时辰才渐渐平息。演练结束后,各船返航。


    朱标特意召见了徐增寿等几位表现出色的年轻军官。


    徐增寿上得船来,单膝跪地:“末将徐增寿,参见太子殿下!”


    他浑身湿透,脸上还带着海水的咸味,眼神却明亮有神。


    朱标亲自扶他起来:“不必多礼。今日演练,你表现很好。”


    徐增寿却不居功:“全赖将士用命,以及皇家学院师长教诲。”


    朱标感兴趣地问:“方才风暴中,你为何还要坚持开炮?”


    徐增寿正色道:“回殿下,海战不会因天气恶劣而停止。


    末将以为,越是恶劣的条件,越要磨练技艺。”


    朱棣插话问道:“你那舵机是怎么修的?那么快就搞定了。”


    徐增寿微微一笑:“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个小部件装反了。


    末将在学院实习时,在船厂见过类似情况。”


    李祺问道:“你们在学院都学些什么?”


    提到专业,徐增寿眼睛更亮了:“回大将军,我们不仅要学操船、天文、地理,还要学数学、物理,甚至要懂造船原理。


    山长说,只有明白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朱标闻言,与李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赞许。


    朱标颔首,“你们这一批毕业生,共有多少人在水师服役?”


    徐增寿答道:“回殿下,舟船科本届毕业生三十人,全部在水师任职。炮科也有二十余人分配过来。”


    朱标若有所思,对总兵官道:“传令,三日后举行全军演练,由这些年轻人各自指挥一艘战船,组成特别编队,与老将们比试比试。”


    总兵官一愣:“殿下,这...怕是不合规矩?”


    朱棣却拍手叫好:“妙啊!让那帮老油条看看年轻人的厉害!”


    李祺也笑道:“有竞争才有进步。”


    消息传出,水师内部哗然。


    老将们大多不以为然,觉得太子殿下太过抬举这些毛头小子。


    年轻军官们则既兴奋又紧张。


    徐增寿被推举为特别编队的临时总指挥。


    他连夜召集同窗,研究战术。


    三日后,演练正式开始。


    老将们经验丰富,一开始就占据上风。


    他们利用传统阵型,将特别编队围在中间。


    朱棣在观战船上急得直跳脚:“这帮小子要被包饺子了!”


    李祺却淡定得多:“未必。你看他们的阵型。”


    只见特别编队虽然被围,却并不慌乱。


    各船保持着一个奇特的菱形阵型,相互掩护。


    徐增寿站在旗舰船头,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


    “左翼三船,四十五度转向,吸引敌方注意。”


    “右翼两船,全速前进,从缝隙穿出。”


    “其余各船,火炮准备!”


    命令一道道下达,特别编队突然变阵,如一把利刃撕开了包围圈。


    老将们没料到这些年轻人如此灵活,急忙调整阵型。


    但特别编队已经抓住机会,几艘快船直插对方后方。


    “开火!”


    徐增寿看准时机下令。


    特别编队的火炮齐鸣,准确命中了几艘老将指挥船的桅杆。


    按照演练规则,这些船已经“失去战斗力”。


    观战船上,朱标忍不住击掌:“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也兴奋地大叫:“漂亮!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