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旌旗蔽日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洪武十一年三月十六,北平城外,大军云集。


    晨曦微露,数十万将士列阵于校场之上,盔甲鲜明,刀枪如林。


    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高台之上,朱元璋身着戎装,腰佩宝剑,目光扫过台下将士。


    "咚!咚!咚!"


    三声震天鼓响,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踏步上前,声如洪钟:"大明的好儿郎们!今日,朕在此为你们饯行!"


    "这些年来,半岛李朝表面称臣,暗地里却勾结倭寇袭扰我沿海,屠我子民,掠我财物!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台下将士群情激愤,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杀",顿时"杀"声震天,响彻四野。


    朱元璋抬手示意,继续道:"这一战,不仅要打,还要打出我大明的威风!


    让四方宵小都知道,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他转身从侍从手中接过一碗酒,高举过头:"朕在此,预祝各位,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干!"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九霄。


    徐达率先单膝跪地:"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朱标、李祺、朱棣等纷纷跪倒:"儿臣(臣)定当荡平敌寇,扬我国威!"


    朱元璋满意点头,示意宣读檄文。


    礼部尚书捧檄文而出,朗声宣读:"大明皇帝诏曰:李朝昏主,僭称帝号,勾结倭寇,残害生灵,罪不容诛......今特发天兵,吊民伐罪......檄文到日,宜速归降,若执迷不悟,大军到时,悔之晚矣......"


    檄文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宣读完毕,朱元璋亲手将帅印交给徐达:"天德,陆路就托付给你了。"


    徐达郑重接过:"陛下放心,老臣定当凯旋!"


    朱元璋又看向朱标:"标儿,统筹全局,切忌冒进。"


    朱标躬身:"儿臣谨记。"


    最后对李祺和朱棣道:"祺儿,老四,水师奇袭,全看你们的了。给咱打出个漂亮仗来!"


    李祺沉稳应道:"臣定不辱命!"


    朱棣则兴奋地拍胸脯:"父皇就等着好消息吧!"


    号角长鸣,大军开拔。


    徐达翻身上马,对身后一众年轻将领喝道:"徐辉祖、常茂、汤鼎听令!"


    三位小将精神抖擞:"末将在!"


    "命你三人为前锋,各率五千精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得有误!"


    "得令!"


    朱标这边,也与李祺、朱棣最后确认水师进军路线。


    这时,女眷们也来到送行。


    常氏为朱标整理衣襟,眼中含泪:"殿下千万保重,妾身和孩子等你回来。"


    朱标温柔地拭去她的泪水:"放心,我主要在后方调度,不会亲临前线。你在宫中好生养胎。"


    徐妙云拧着朱棣的耳朵:"你给我记住了,不许逞强!要是受伤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朱棣疼得龇牙咧嘴:"轻点轻点!云娘放心,我保证全须全尾地回来!"


    刘璟默默为李祺系好披风,低声道:"祺哥哥,万事小心。"


    临安公主眼睛红红的,扯着李祺的衣袖:"祺哥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我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呢......"


    说着脸一红,低下头去。


    李祺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惊喜地看向临安:"真的?"


    临安害羞地点点头,声音细若蚊蝇:"太医昨日刚确诊的..."


    李祺又轻轻握住她的手:"敏儿也是,在家好生照顾自己。"


    号角再响,不得不分别了。


    朱标翻身上马,对徐达道:"徐叔,陆路就拜托了。我们会按计划保持联络。"


    徐达拱手:"殿下保重,老臣先行一步。"


    说罢扬鞭策马,大军开动,旌旗蔽日,尘土飞扬。


    朱标一直目送陆路大军远去,这才对李祺、朱棣道:"咱们也该出发了。"


    水师码头,战船云集,帆樯如林。


    朱标登上旗舰,李祺立即下令:"传令各船,起锚升帆!"


    号旗挥动,各船依次响应。


    朱棣兴奋地跑到船头,望着无边大海,豪气顿生:"终于要打仗了!这次定要叫那些倭寇知道厉害!"


    李祺笑道:"老四,海上作战不同陆地,你可要收着点性子。"


    "知道知道!"朱棣满不在乎地摆手,"不就是坐船打仗嘛,看我大杀四方!"


    朱标摇头苦笑,对李祺道:"这一路,你看紧他些。"


    "标哥放心。"李祺点头。


    船队缓缓驶出港口,向着茫茫大海进发。


    根据计划,水师将先南下清剿倭寇巢穴,再转而向西,直扑半岛。


    海上航行枯燥,但将士们士气高昂。


    朱棣闲不住,整天在各船之间穿梭,与将士比武较技,倒也活跃了气氛。


    这日,他正在甲板上与士兵比试射箭,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


    只见远方海面上,数个小黑点正在快速靠近。


    "是船!不像我们的船!"


    瞭望兵大喊。


    李祺立即下令:"全军戒备!各就各位!"


    战鼓擂响,将士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朱棣兴奋地跑到船首:"总算来了!让老子看看是什么货色!"


    黑点渐近,可见是七八艘样式奇特的小船,船头尖翘,速度极快。


    "是倭寇的关船!"有经验的老兵认出。


    朱棣搓手:"来得正好!祺哥,让我带几艘船去会会他们!"


    李祺沉吟片刻:"可以,但不可追击过远。我让徐增寿带两艘福船陪你一起去。"


    "得令!"朱棣兴奋地直奔舷梯。


    徐增寿很快过来:"燕王殿下,末将奉命配合行动。"


    朱棣大手一挥:"走!让这些倭寇尝尝大明火炮的厉害!"


    三艘战船脱离主队,迎向倭船。


    倭寇显然没料到明军如此果断迎击,略一迟疑,但很快散开阵型,试图包抄。


    "想得美!"朱棣冷笑,"传令,左满舵,抢占上风位!"


    "殿下,倭船小巧,在浪中灵活,我们的大炮恐怕难以瞄准。"徐增提醒。


    朱棣瞪眼:"那就不等瞄准!靠近了打!传令各船,装填链弹,准备撕帆!"


    命令传下,炮手迅速行动。


    双方距离迅速拉近,已能看清对方船上挥舞倭刀的敌人。


    "开火!"朱棣大吼。


    轰隆炮响,链弹旋转着飞出,虽多数落空,但有一发击中一艘倭船主帆,帆布顿时被撕裂。


    倭船速度一滞,其他倭船见状,不但不退,反而凶性大发,加速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