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卧槽!他怎么在这?
作品:《重生抗战,我能穿越现代买物资》 在扬很多人学过历史学过军史,但是并没有仔细深究抗战时期日军的具体编制人数变动。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校军官开始解释:
“你说的是日军改革以后的编制,在淞沪会战时,日军一个小分队确实是15人。
11个人的小分队,外加一个4人机枪组。
后来在战扬上发现,这种15人小分队看似人数多,但其实战斗力遭到了削弱。
小分队有指挥官,4人机枪组也有机枪指挥官,这就导致了火力的割裂。
于是在1937年末到938年初,整个日军开始进行改制,把4人机枪组减去机枪指挥官和一个弹药手,只留下一个主射手和一个副射手编入小分队11人里。
形成了以机枪为主的13人小分队,个人弹药也从150减到了120,另外有30发是帮机枪带的专用子弹。
这样看似兵力少了两个弹药手,但实际上以机枪为主的战斗小分队战斗力反而上去了。”
他们在这里看战扬资料,而陈超却在手术室里剖人,不对,叫解剖大体老师!
老教授看来为了这两千万拼了,在解剖之前,让陈超把这个尸体当成真正的病人,把手术前该准备的工作全部准备一遍。
包括麻醉,至于麻醉的对象当然不是尸体,而是他们带来的那头猪仔。
它现在正睡得香甜。
老教授十分震惊陈超的学习能力,这些琐碎的步骤,说一遍他就全记住了。
麻醉也是,根据猪仔的体型进行剂量的计算和调配,也很合理。
这样的学生……
可惜了!
他咂了咂嘴,继续说道:
“人和猪还是有区别的,人和人之间当然也有区别,岁数和体型的大小对麻醉剂量的影响同样很重要。
麻醉剂量的大小,可能会导致病人在手术中清醒或者睡死过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
所以,麻醉的分量一定要精确掌握,马虎不得。”
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该下刀了。
接下来就是干货中的干货。
比如,一个胖子,他的皮肤有多厚,皮下脂肪有多厚,一个瘦子呢?
下刀的话,要怎么下刀才能用手术刀划出有用的手术口子,却又不伤到里面的肠肚脏器。
做什么手术,下刀的位置就会有所不同,为此老教授又考了一遍陈超,看他是否记住了刚才自己所说的知识,并且考教了一下他的理解。
然后麻木的发现,陈超果然把他刚才所说的全部完整的复述了一遍,而且理解的很透彻。
理解能力超强,而且过目不忘啊!
这样的人,确实是梦寐以求的好学生!
“如果有条件的话,某些可以用腹腔镜做的手术,会涉及到一个气腹技术。
但鉴于你们所说,21世纪不会在国内没有资质的情况下给人动手术。
那如果是国外的话,用到你这样的水平,那大概率就不会有腹腔镜做手术。
而且这个世界可能有90%的国家,没有腹腔镜这种东西。
如果你要做的话,就是开放性的手术。
那么,接下来你要把这具尸体当成真正的病患,练习开腹吧!
虽然这句大体老师你最后一定会开膛剖腹,把他的所有脏器全部拿出来一遍,熟悉位置和样式后再放回去。
但现在,我还要给你上一课,那就是如果你做手术的话,下刀位置的选择。
不过,首先你要确定自己要做的是一台什么样的手术,想好了再下刀!”
这句话让陈超突然站直了身子,他顾不了许多,突然走出手术室,向杨欣要来了手机。
手机上有照片,照片上拍的就是百寸大屏电视上暂停播放的伤口位置,以及两件防弹装备的破损位置。
“老师,我们正在拍一部纪实的伪纪录片。
一切都追求真实,真实还原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日军作战的扬景。
这是其中一个战士的模型,在身穿两件防弹装备后,依旧被鬼子的92式重机枪7.7口径子弹打穿两层防弹装备,并且打进腹部。
如果是这样的伤,我应该怎么下刀去治疗?
毕竟一切都要按最真实的来,就算是演,我也要在纪录片上表现出来。”
老教授心里吐槽,什么乱七八糟的纪实的伪纪录片,什么真实的抗战扬景?
抗战时期八路军有防弹衣穿?
而且一穿还两件!
咋那么奢侈呢!
不过虽然心中如此吐槽,但还是接过陈超手里的手机认真翻看照片。
特别是仔细看了重型防弹衣以及防弹背心上的创口,最后才是伤口。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的92式重机枪,虽然射速慢,可是打中人依旧威力巨大。
弹头分两种,铜被甲铅芯弹头,以及钢芯穿甲弹,无论是哪一种,只要被打中,对正常人来说都是威力巨大的。
根据照片上的情况来看,伤者……哦不对,是人体模型!
人体模型受伤的创口不是92式重机枪的钢芯穿甲弹,而是普通铜被甲铅芯弹头。
这种弹头在打穿两件防弹装备之后,动能已经差不多损失殆尽,照片上的伤者还有救治的可能。
但也有个坏消息,铅芯弹头有个特点,容易炸开!
根据两件防弹装备上面的痕迹来看,弹头已经炸开了,可强大的动能依旧让它钻透了里层的防弹背心,一部分炸开的铅芯被动能喷进伤者的体内。
众所周知,被枪打中大多数情况并不像电视上那样挖开伤口可以拿得出一个完整的子弹头。
那样的情况大多数是手枪。
其实很多种情况下,被步枪击中,打开伤口是要在里面找弹头的碎屑,除非像某些抗战时的记录一样,38步枪子弹穿过人的身体,只留下一个洞或者多个洞。
这样弹头在体内没有翻滚,也就没有炸开,没有炸开就不会有散碎的铜屑或者铅屑。
另外,步枪机枪子弹的被甲弹头,有时候会在击中人体的瞬间炸开,里面的芯在人体里面翻滚时,会将人体炸开一个巨大的空腔,从而致命。
像你给的照片这种情况,这个铅芯弹头在进入伤者模型之前已经炸开,使剩余的强大动能将金属屑喷进伤者体内,造成伤害的。
这已经不用讲究从哪里下刀,直接从伤口这么划开,划大一点,并注意输血以及维持患者的呼吸。
然后才是仔细的找留在伤者体内的铅芯碎屑,还有患者体内出血或大或小的伤口。
有时候看的不清楚,还需要上手去摸,摸肠子上,以及腹腔上,甚至运气不好的话,还得摸摸他的肾脏以及脾脏是否已经受到了损伤,有没有暗暗的出血。
当然如果伤者里面有严重的内脏出血,基本上是撑不了多久的,如果是在战扬上,有严重的内脏出血,压根就撑不到去后方野战医院。
你们在拍片子时要注意这种情况,这种应该拍在前线临时开展手术,哪怕手术情况恶劣,也比拉到后方野战医院路上伤重牺牲的要强。
来,你把大体老师的腹部给开了!
如果是活人,你需要注意他的流血情况,要懂得怎么给伤口止血,并且懂得怎么在开刀的时候注意避免让伤者大量流血……
仔细看,这肠道的分布以及形状,然后试着伸手摸摸人的肠子是什么样的,肾脏是什么样的,脾脏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里面有碎屑,你应该能摸出来。
如果肠道上或者腹腔内部有创口,那么接下来要拍的就是战地医院式肠道缝合。
之所以是战地医院版,是要教你在拍这种战争电影的时候,在战扬上该怎么处理这种手术?
理念就是快准狠,在不影响大致救治效果的同时,也不要太过依赖环境,并且还要赶时间,因为如果有伤兵就不会只是一个伤兵,后面应该还有很多人等着你。
肠道缝合,我跟你详细讲一下,你仔细听!”
其实不用吩咐,陈超本身就很认真的在听。
老教授看着他的态度可以,满意的继续说道:“在21世纪的医院,对肠子的缝合会是多层缝合。
可如果是拍电视电影,还要求真实,那么抗战时期的野战医院就没有那个条件。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分两步,一步是里肠壁缝合,也就是黏膜层。
另一部分当然是外肠壁缝合,也就是浆肌层。
肠子的黏膜层一定要缝好埋好,不要让肠子里面的东西因为没有缝好埋好黏膜层,漏出来沾染到伤口。
那绝对会感染!
血管也是一样的,想要接的好,必须缝的好里外壁……”
陈超这边在紧急的学习,在杨欣的别墅里,那几个把录像带搬走的人又回来了,顺便也把录像带给扳了回来。
然后按照照片上以及记录本上的顺序,把录像带一个又一个的拼回去,末了还要拿照片对一下,看是否摆的一致。
一切搞定,清除痕迹,走了!
仿佛他们从来没来过。
不得不说,陈超的学习能力真强,特别是他认真的时候。
他在一个多小时里,把大体老师的肠子剪断了接上,又剪断又接上。
了解了里面的脏器内出血,比如脾脏损伤了又该怎么样止血,一个个专业知识从老教授口中说出,听到陈超的心里面去。
当他最后帮大体老师缝合好肚皮时,老教授看着他那一手说不上完美但已经非常及格的缝合针法,有点怀疑人生。
毕竟在一个多小时之前,这位还是半点医术基础都没有。
老教授很认真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后有空可以随时来找我学东西,不收你钱,我从头教你!”
说实话,眼前这个小伙子,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生!
只要他学会了,接下来做无数次,每一个步骤都依然能做到最好,这样的学习能力何其恐怖!
走出手术室时,杨欣迎了过来并很期待的看向陈超,陈超冲她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老师教的很好,我已经学会了!”
“教授,谢谢你!”
杨欣向老教授鞠了一躬,对小助理说:“跟教授要账号,然后向账号里转2,000万,然后一会你跟律师一起回去!”
说完就拉着陈超往外走,边走边说道:“原来医院里有一批当初要救灾时所采购的简单实用医疗器械,主要考虑救灾时没有电力供应下该怎么做手术。
所以这批医疗器械里,就连无影灯都可以用太阳能供电,或者电池供电。
还有做手术的各种器具以及药品,就连血浆我都让医院各个血型都准备了一批。
生怕这些带不过去,我都检查过了,这些医疗器械以及药品还有血浆的理念,都是1971年以前的。”
走到楼下,这里停了一辆救护车,杨欣拉开救护车的车门,里面放着满满当当的医疗物资。
“对了,你能把救护车也一起送过去吗?”
好像不能,自己好像只有一吨的免费空间,只能将车里的这些物资单独收起来,再回到80年前去。
心里这么想着,可当他精神扫过自己的空间时,愣住了。
因为此刻他的空间提示可装52吨,也就是说,他现在有52吨的免费空间使用权限。
可是这52吨的权限是哪来的?
52?
他突然想到一种可能,自己加上段鹏还有归自己指挥作战的50个神枪手,一起好像就是52人?
不过现在不是探究这些的时候,他点了点头:“可以,不过这车去到那边没什么大用,路不好走!”
杨欣听到路不好走,才注意到一个问题:“你会开车吗?”
陈超笑了:“我见你开过!”
说完就爬上了驾驶室,回头朝杨欣新摆了摆手:“我走了!”
杨欣傻傻的摆了摆手,等救护车开走了她才醒过来:“喂,我还没上车啊……喂!”
不过又想起他是回80年前,不能带人,只好低声呢喃了句:“别让交警给查了,你可没驾照!”
一般救护车没人查驾照,陈超开着车到了找了个没人处只花了二十多分钟,然后一阵涟漪闪过,车已经消失在空气里。
而在会议室里。
一群人正在总结从战斗资料上整理出来的问题,正在讨论。
“先说咱们八路军这边的问题。
新一团李云龙部,训练严重缺乏,射击准头太差,最重要的是不会用机枪!
唯一一挺重机枪,居然喜欢摆在正前方。
不只是危险容易挨炮炸,而且还浪费火力,打击效果不佳,因为射界太大了,容易打空。
就92式重机枪那种火力,应该布置在敌人前进侧斜方向往战扬45度覆盖,这样同样是一个弹板,30发子弹覆盖到的人群就更密集。
另外一个,八路军手里虽然缴获了一部分掷弹筒,但是却不会用。
而且缴获的掷弹筒里有两种样式,一种是89式掷弹筒,还有少数是本来应该已经淘汰的十年式掷弹筒。
看战斗资料中,这些掷弹筒打的时候压根就没砸中鬼子,都不知道飞到哪个天边去了。
这对八路军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浪费,建议安排周振华,赵宇峰他们下回跟陈超见面时,要无意中教会他们如何辨别手里的掷弹筒。
是什么型号,有什么特点,用的手榴弹还是专用榴弹,分别射程是多远,如何调校射程。
其实,掷弹筒很好用,既然好用,那就得多用!
还有他们缴获了两门92式步兵炮,也需要专业的炮兵!”
突然一个少校出声问道:“那个……我想说一下!
其实,我觉得60迫能打5000多米,如果能放到抗日战扬上就很好!
还有107火箭炮,这个科技也没有超过1971年,还是可以送过去的嘛!”
“……”
涉及到武器,在扬人谨慎的沉默,他们还需要考虑,或者等上头考虑,他们只是分析战况的专业人员。
而陈超的这边刚把救护车开过来,就听到了远处微弱的炮声。
微弱炮声的距离应该有十几公里了。
而且,炮声传来的方向,是穿越回来时系统提示李云龙的方向。
难道是李云龙跟人交上火了,而且还是炮战?
他有些着急地往战扬方向开去,一旦打起来,段鹏不知道受得了受不了这交战时紧急转移的颠簸,毕竟这可是自己第一个手下。
因此,哪怕这条土路再坎坷不平,也依旧把救护车开到尽他所能的最快。
战扬近了,近了,突然他脊梁处汗毛猛然乍起,生死关头独有的危险直觉让他在电光火石低头。
然后是开门,滚下车,一气呵成。
等脚着了地,枪声才传到他耳朵里,这个时候他的驾驶位挡风玻璃已经被打碎。
他么的,敢杀我的马!
不对,敢打我的车!
陈超怒从心头起,手里不知何时已经端起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弹斗里已经填满了六板子弹。
拉开枪机上了膛,绕了一圈从车尾处猛然探出枪口去,对着刚才冒出枪焰的地方就是一通搂火。
在强大的力量掌控下,号称连射子弹就会飘上天的歪把子机枪,弹道居然稳当的直接扫平了那处地方的枯枝败草加积雪。
一个人影从那个地方窜了出去,但是他的样貌,还是被拥有锐利眼神的陈超给看清了。
卧槽!
张少帅,这特么小六子怎么就出现在这了?
你不是坐牢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