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早就该撕破脸了
作品:《八零:从赶山打猎发家致富》 周峰来到院子里,“王知青,叔,婶子,在家呢!快进来!”
“周峰,多谢谢你啊!”王丽父亲王青山一把拉住周峰的手,“要不是你,哎……我和孩子妈是专门过来感谢你的……”
李彩霞也在一边说道:“对啊,周峰,婶子谢谢你,你帮了我们家小丽那么多次忙,我们两口子这辈子都还不完。”
“大哥,嫂子,你们养了个好儿子啊。”王青山又和周山河两口子打招呼。
一行人进了正房里屋。
这次王青山两口子带了40斤的大米,20斤的白面,还有2瓶黄桃罐头,2斤蜜果子,2斤炉果,2斤江米条,2斤小麻花,2斤槽子糕,还有2斤大白兔奶糖。
各种东西零零散散加在一起,摆满了整个炕上。
期间,王青山还往炕上扔了20张大团结。
周峰不要。
他其实挺愧疚的,“王知青,婶子,叔叔,是我救了王知青不假,可王知青能去山青大队,和我二哥脱不了关系。可以说我们家既是害了王知青,也是帮了王知青。算是恩过相抵了。这些东西,您拿着,我们不能要。”
“一码归一码。就算李有粮不找你二哥,也一样会找别人。他的目的不会变……周峰,我知道你识大体,可我们家不认识你二哥,我们只记得你救了我闺女,让我们把潜在危险遏制住了……”周青山真诚的说道。
周峰还是拒绝,可王青山硬要给,无奈之下,张彩莲只好不情不愿的收下来。
王青山从兜里掏出一盒‘中华’,给周山河点了一根。
周山河一看是‘中华’烟,乐呵呵的抽上一根,等真抽上了,他摇头,不行,他还是觉得‘红山茶’更好抽一些。
“叔叔,现在公安局那边怎么说?”周峰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李有粮百般辩解,李有粮的父亲李贵找了关系和我们说和,他们还找了很多人证物证,他们人多力量大,偏偏说是误会,黑的说成白的了,没法界定,最后鉴于我闺女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李有粮被关进去一个月。”
“不对啊,王知青那个时候还拿着放了药物的搪瓷缸子呢,缸子里的东西不能算做物证吗?”周峰问道。
说道这,王丽冷哼一声,“嘴长在他们身上,王桂香两口子咬死了搪瓷缸子里的东西是他们两口子自己用的。”
“哎,”周峰叹气。
也对,他赶过去的时间太早了。
李有粮连王丽的一个手指头都没碰呢,屋子更是没进,这事情自然不好处理。可如果人真被扛屋子里了,这事要是传出去,哪怕两人什么都没做,王丽的名声也毁了!
现在他们能心平气和讨论的前提是王丽没受到一丁点的损害。
其实仔细想想,二哥周石牵扯其中了,可没有人来找他,想来应该是王丽顾忌自己没狠踩他。
否则,二哥现在不是在炕上躺着了,而是去公安局喝茶了。
想到这,周峰朝王丽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王丽也明白,淡淡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算了,不和他们计较了。李有粮也算有案底了,我们家闺女也要回城了,就这样吧。”李彩霞无奈的笑。
几人说说话就要离开。
张彩莲要留人吃饭,他们也不吃,最后只好送他们到大门口。
本以为事情终于平息了,等下午的时候,周峰却听说一件事,王丽和吕晓红干起来了。
王狗剩描述的绘声绘色,“周大哥,你是不知道,吕知青的脸都被挠出好多道道了。不光这样,王知青还骑在吕知青身上,扇了她30多个耳光呢!
每个耳光都打的特别响。
吕知青的脸被扇成了猪头。而且,王知青还拿出剪子把吕知青的头发剪下来了,吕知青想要挣扎,王知青告诉吕知青刀剑无眼,吕知青就不敢动弹了。
等他们打完架了,大队长才过去,吕知青哭哭啼啼的要跳河,王知青也不怕,让她想跳河就跳河,死了才好……”
周峰嘴角露出笑容。
这样才好嘛,早就该撕破脸了。
可能是王狗剩的声大了,周石也听到这件事了,他不顾屁股上的疼痛,从炕上爬起来要去找吕知青。
周峰要拦着,周石恶狠狠地瞪他,“别特麽拦我!”
说完,周石就一瘸一拐地往知青点去了。
“谁乐意拦你?你死外头才好呢!什么眼神,人家拿你当枪使呢,还傻了吧唧的贴上去,真没见过这么傻的!”
周峰气死了,真不知道吕晓红有什么好的,将二哥的魂都勾走了。
知青点里。
吕晓红躺在炕上,抽抽搭搭的哭着。
她的脸肿了一大片,一头秀发不见了,和秀发一起消失的还有她的脸面。
东窗事发后,王丽早就不似曾经那个小绵羊了,王丽伸出獠牙将她的不堪全部展露出来。
无人来关心她,所有人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
看着黑色的房梁,吕晓红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
坑害王丽那日,她怕李有粮被周峰折腾进笆篱子里面,特意火急火燎地找到李有粮的父亲李贵让他处理这件事。
本想邀功,可李贵和李有粮一样是个混蛋,李贵知道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当时就放了狠话,李贵说:“除非我死了,否则你别想进我们李家的大门。”
多可笑啊,李贵劈头盖脸的训斥她,说她是惹祸精,说她长了一张狐狸精的脸,天天就知道搬弄是非,鼓动老爷们干蠢事,还说哪家好老爷们娶了她都会闹的鸡犬不宁!不仅如此,李贵还让她离李有粮远点,再让他看到自己靠近李有粮,他就找人坏自己的名声!
为了嫁给李有粮,她苦心经营了这么长时间,全部功亏一篑!
回城遥遥无期。
虽然从1978年开始,回城政策就有些松动,很多下乡来的知青陆陆续续都回了城里。
看到别人回城,很多知青都觉得希望就在眼前。
日子一天天熬下去。
一直到今年年末,前进大队附近的几个大队剩余知青寥寥无几了。
可剩余的知青什么时候回去,到现在还没有个信。
吕晓红觉得自己等够了,她要坚持不下去了,即便回城又能如何,家里人不会给她找工作,随着年纪增大,她想找个门当户对的越来越难了。
越是琢磨这些,吕晓红越是辗转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