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文治武功?
作品:《综武:人在七侠镇,侍女黄蓉》 岳飞淡然答道:“我乃昔日后周子民,此来只为投奔赵王麾下。”
赵匡胤闻言大笑,挥手示意众人放下兵刃:“误会,误会,没想到我朝竟还有如此英雄。”
那一夜,两人痛饮畅谈,倾诉心志。
志趣相投,仿佛相知恨晚。
二人合谋,仅用一年便设下奇计,打得大青节节败退。
更在战中斩杀其最有希望继位的大皇子。
从此,“神秘将军”之名与赵王之名,一同传遍九州。
岳飞辅佐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皇朝。
然而,他内心却开始反复思量:
“我助他登上这九州共主之一,究竟是对是错?”
“眼前这人,还是我曾认识的赵匡胤吗?”
……
天机楼内,顿时响起阵阵怒骂。
“赵匡胤还算人吗?怕不是妖魔托生!”
“为保权位,百姓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牲畜?”
“难道我弱,就该死?”
“那神秘将军助纣为虐,岂能容他?”
“难道所有掌权者,都将百姓当作尘土蝼蚁?”
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修行者,言辞更烈,怒火滔天。
“这两个无耻之徒,说什么改革总要付出血的代价,说得倒冠冕堂皇,就好比当了婊子,还立牌坊。”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心头一震,觉得恶心,但转念一想,这也不过是世间常理——弱肉强食罢了。
想要不被欺负,就得强大自己。
但即便变得再强大,也不能丢了心中最后的底线。
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出一丝怒意:“我玄武门那一战,死伤数十万将士;大唐能坐上九州霸主的位置,死的人何止百万。”
站在一旁的嬴政,脸上毫无波澜,只是淡淡开口:“若皇权更迭,死人又岂止百万。”
大明皇帝朱元璋刚回到皇宫,已经被鬼国之事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天机楼里的争论。
而大周女皇武曌,正坐在御花园中慢悠悠地品着茶,眼神却紧盯着天幕。
她虽为女子,但手段丝毫不逊于其他八位帝王。
秦始皇嬴政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哪一次不是征发数百万百姓,累死无数?
而李世民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却让百姓无偿为他征战劳役。
站在众人面前的袁天罡,本就是个冷血无情之人。
大唐能崛起,多少王朝是被他亲手灭掉的。
在大唐不良人中,他有“千人屠”之称。
天机楼中的众位高手原本只当九大皇朝的帝王都是铁血无情,却没想到北宋与大清的手段,已经近乎魔道。
数百万百姓,在妖族、魔族眼中,不过是一顿血食罢了。
在九州大陆,军民比例通常是一比一千。
赵匡胤建立北宋,坐拥两千万大军,只要江山稳固,死上一两千万百姓对他而言,不过是代价而已。
若天下大乱,诸王争霸,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葬身战火。
赵匡胤虽手段狠辣,但北宋能屹立九州,也确实有其功绩。
然而在岳飞看来,用数百万百姓性命来换取政权的稳定,早已突破了底线。
战争必有牺牲,但一个统治者若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让无数无辜百姓为自己的私欲陪葬。
如此毫无良知、毫无人性,又怎能称为一朝之君?
……
天机楼内的喧嚣渐渐平息,众人将目光投向了李长安。
他们知道,真正的评判,才刚刚开始。
大唐皇帝李世民:
少年时手足相残,逼父退位;
中年亲征四方,一统天下;
晚年励精图治,终成盛世。
李长安评他为“一代明君”。
大明皇帝朱元璋:
少年父母双亡,身世凄苦;
中年起兵反元,南征北战,登基为帝;
晚年设立锦衣卫,诛杀功臣,稳固江山。
被评“枭雄”。
而那位传闻中为稳朝局,不惜坑杀少主、屠戮百姓的北宋皇帝赵匡胤,李长安又将如何评价?
李长安早已不在乎世人看法,他心中唯一挂念的,只有九州大陆即将面临的劫难。
待众人争论完毕,他缓缓开口:
“赵匡胤出身将门之家。”
“年少漂泊,历尽艰辛,磨炼心智。”
“二十岁时得高人指点,偶遇后周之主。”
“二十七岁,后周王驾崩,临终托孤。”
“正值契丹入侵,国势动荡,屡战屡败。”
“二十八岁,少主去世,部将拥戴称帝,改国号为北宋。”
“二十九岁力挽狂澜,击败契丹,解百姓于水火。”
“三十五岁连灭三国,已有皇朝之势。”
“天灾降临,大清盯上北宋,几乎亡国。”
“幸得岳飞出山,二人合力力保江山,建立北宋王朝。”
“虽然建国,但内部纷争不断,群臣各怀心思。”
“赵匡胤为稳政局,不惜牺牲数百万百姓。”
“赵匡胤虽手段狠辣,但建立北宋之功不可磨灭。”
“他救下了无数百姓,但功不抵过。”
“在百姓眼中,他是一位有文治武功的马上皇帝。”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这位北宋的帝王赵匡胤,再多的评论也无须赘言。”
李长安虽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人,但经历了人世间的苦难之后,更明白弱肉强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存法则。
作为一国之君,若优柔寡断,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比想象中更严重。
天地运行的规律,并没有规定强者就必须庇护弱者。
李长安对九州的帝王们不做过多评价,但他始终对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保有一分敬意。
随着李长安话音落下,天机楼中顿时议论声四起。
“如果北宋皇帝赵匡胤听到了天七公子对他的评价,不知会作何感想?”
“北宋那边肯定很震惊吧,没想到那位神秘的将领竟然是岳飞大人。”
“天机公子口中所说的‘文治武功’的马上帝王,究竟有几层含义呢?”
“没想到岳飞大人的修为如此高深,居然还掌握着九州大陆顶尖十大战阵之一的鱼鳞阵。”
“赵匡胤能在如此艰难的局势中建立北宋王朝,确实令人佩服。”
“北宋的皇帝讲完了,九州的帝王已经说了三位,接下来该轮到谁了呢?”
“不知道下一个王朝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天机公子能继续讲下去吗?我现在是越来越想听了。”
……
赵匡胤前半生的经历,可以说相当精彩。
尽管他出身将门之家,却也展现出不下于文人的才华。
年少成名,修道天赋更是万里挑一。
凭借一己之力,震慑了整个北宋武林。
九大王朝中,拥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帝王,也不过寥寥数位。
最初在座的那些高手,对这些帝王的过往并不感兴趣。
若不是因为天机楼背后的实力深不可测,再加上天机公子李长安手段非凡,众人恐怕早就离席而去。
可随着几位帝王的生平被逐一讲述,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们对自身修行之路也有了新的体悟。
听过了大唐帝王李世民迫于无奈才登基称帝的经历。
也了解了大明帝王朱元璋晚成大业的奋斗史。
再有赵匡胤平定割据、艰难开国的历程。
让众人对接下来要讲述的帝王,又多了一份期待。
大明皇宫。
朱元璋正为那些被鬼国吞噬的王朝感到束手无策,索性打开天幕,看向天机楼的画面,忽然哈哈一笑:
“文治武功?我老朱凭啥只能得个‘枭雄’二字?”
“就不能多给点评价吗?”
他抬头一看,儿子老四又趴在桌上打盹。
朱元璋自幼未曾读书,深知没文化吃过的苦。
对子女的教育一向严格,尤其对这个儿子。
看到老四开小差,他顿时火冒三丈。
随手抄起一本书,精准地砸在了朱棣头上。
天机楼内。
嬴政听罢李长安对北宋皇帝赵匡胤的一番评价后,更加好奇这位天机公子会如何评说自己。
在所有统治者眼中,百姓能安居乐业,便是最重要的事。
哪怕为此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站在人群中的袁天罡细细咀嚼着李长安的话,若有所思:
“这些九州帝王,心中都藏着冲破桎梏的雄心。”
“没想到他连岳飞的修为都看不透,还掌控着如此恐怖的手段。”
“大唐虽已统一天下,但底蕴依旧任重道远。”
而人群中,此时的岳飞心绪已乱,眼神空洞,仿佛失了魂魄。
“我们曾一同立誓,要拯救天下苍生,让百姓不再受战火之苦。”
“你却将他们当作权力的工具。”
岳飞向众人抱拳作揖,缓缓走出天机楼。
此刻他心乱如麻,道心动摇,前路不明。
他想亲自去看看,这九州的百姓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
而在九州最北端的北宋皇宫。
赵匡胤正坐在龙椅上批阅奏章,尚未察觉一场横祸即将降临。
护国神将忽然消失,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
不管李长安如何评价这些九州帝王,对妖族、魔族以及地界九族的高手而言,不过是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地界九族的鬼族长老殿内,两位武圣巅峰的强者正在密谋,如何让九州再度战火纷飞。
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每一步算计,早已落入他人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