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人在绝境之时,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作品:《综武:人在七侠镇,侍女黄蓉

    大青皇朝这边,嘉庆帝刚刚恢复国运天幕,尚不知外界风云变幻。


    直到天机楼的消息传入皇宫深处,朝堂上下顿时哗然。


    此事本极隐秘,连起兵反叛的诸侯之中,知晓者也不过两三。


    毕竟宰相何坤篡位后销声匿迹,大青嫡系几乎覆灭,正是夺权最佳时机。


    谁会蠢到四处宣扬?


    可如今真相曝光,懵懂的文武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


    “真没搞错?宰相居然谋权篡位,还害了先帝?这消息从哪来的,靠谱吗?”


    “没想到那何坤竟是个阉人!怪不得当初有人送妾侍讨好他,反倒落得家破人亡,原来背后藏着这等隐情。”


    “大皇子竟是死在这奸贼算计之下!若让我遇见此人,定要将他千刀万剐!”


    “若是大皇子顺利登基,大青何至于沦落到今日这般境地?面对列强压境,竟连一句硬话都不敢说,只知求和苟安!”


    “也不知那天机楼是何人所设,竟能揭开这等惊天秘辛……”


    “天地之广,无所不包;古今之变,尽在掌握;天命亦可窥探。”


    “话倒是说得漂亮,可这般狂妄,谁又能信几分?”


    “不过是井底之蛙张嘴吞天,口气未免太大了。”


    这些朝廷大臣表面上正气凛然,实则心中尽是私欲勾当。


    忠良之臣早已被宰相何坤斩草除根,留下的不过是一群攀权附势的庸碌之辈。


    嘉庆虽天资卓绝,奈何年少,识人断事尚欠火候。


    然而这些官员所听闻的风声,却并非真正的关键所在。


    真正紧要的情报,此刻已悄然落入嘉庆掌心。


    他缓缓起身,轻挥衣袖,身旁随侍的太监立刻高声传令:


    “退朝——”


    方才还在交头接耳的满殿文武,顿时齐刷刷跪伏于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庆在一片颂声中离去,步履沉稳,心无旁骛。


    他眼下有更重要的事亟待处理,哪有心思理会这群趋炎附势之徒。


    片刻后,他步入一座幽静宫殿。


    此殿被清华池水环抱,浮萍铺满水面,碧波如镜,清澈见底。


    殿顶覆着琉璃瓦,雕龙盘踞,尤以飞檐处两条金龙最为夺目——金鳞耀目,碧眼如炬,四爪凌空,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瞬便要破壁腾空而去。


    晚霞染红天际,整座宫殿笼罩在一片朦胧霞光之中,更显神秘庄严。


    那金黄的屋瓦映着赤色余晖,流光溢彩,辉煌至极。


    可当嘉庆推开那扇深红古门走入殿内,眼前的景象却与外景截然不同——陈设简陋,只有一桌一椅,几卷泛黄兵书静静躺在案上。


    这正是先帝乾隆生前居所,也是其母霞翠怀上他的地方。


    然而这里从未给予嘉庆丝毫温情记忆。


    自幼年起,他便被囚于夜幽亭中长大。


    乾隆身为一代帝王,日理万机,根本不知自己还有一个儿子藏身宫中角落。


    大青后宫本就步步惊心,霞翠出身寒微,无依无靠,自然备受欺凌。


    若非她用白布紧紧缠住身形,遮掩自己的孕态,恐怕母子二人早已命丧黄泉。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腹中胎儿日渐成形,终究瞒不过宫中耳目。


    所幸无人知晓她腹中乃皇室血脉,这才侥幸逃过死劫。


    最终仍被贬入夜幽亭幽禁,按律宫女私通当斩立决,若非主管太监赵公公与她是同乡,怜其孤苦,暗中周旋,她早已横尸冷宫。


    此后无论何人逼问,霞翠始终守口如瓶,不肯吐露孩子的父亲身份。


    直到嘉庆降生那一夜,钦天监掌监通过星象察觉异动,确认紫微有动,真龙现世。


    可彼时宰相何坤已然专权,掌控皇宫内外。


    为保大清皇族最后一丝命脉不被剿灭,掌监毅然下令诛杀全监上下知情之人,随后自刎于观星台前。


    世人皆不解其举,唯有何坤回味那临终一笑,顿觉不安,遂决意斩尽皇室嫡系子孙。


    不久后钦天监重设,观测天象,得报紫微南移,预示国运将倾。


    而大清南方,正是何坤故里。


    他自以为算无遗策,却未曾想到,在偏僻阴冷的夜幽亭深处,竟还藏着一位皇子。


    嘉庆三岁前从未踏出房门半步,而是被藏于一口大缸之中。


    那是钦天监掌监留下的最后手段——借夜幽亭积年阴煞之气遮蔽其命格,使天机难测,星盘无踪。


    可亭中资源有限,霞翠长期饥寒交迫,终致病入膏肓。


    那时嘉庆尚不足四岁,懵懂无知。


    临终之际,霞翠寻到恩人赵公公,将孩子的真实身份托付于他,随即含恨离世。


    赵公公虽身为人阉,却感念先帝乾隆旧恩,多年来忍辱负重,苟活于宫墙之内。


    直至诸侯回师,围困皇城,嘉庆终登帝位,觉醒红莲业火之体,方得拨云见日,否极泰来。


    如今他重回旧地,往昔种种不堪回忆,再度浮现心头。


    待他定下心神,缓缓展开手中密信——


    只见其上赫然记载着,天机楼泄露的各大王朝核心秘辛。


    关于九大帝王的评述,以及他们各自王朝所供奉的护国神将,在古籍中有详尽记载。


    其中并未完整记录他的兄长载淳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昏聩之主的始末。


    可如今的嘉庆,也早已不能算是纯粹的大青皇族血脉——自他觉醒红莲业火之体那一刻起,体内经脉与精血已然彻底蜕变。


    随着他对天机楼了解日益加深,心底的不安也悄然滋长。


    当他看到大唐王朝护国神将袁天罡所提的第五问时,整个人如遭雷击,震惊难言。


    更令人发指的是,潜藏于大青王朝深处、已达武王圆满境界的“武王”,竟是靠饮人血维系修为。


    而提供这些鲜血的,竟正是大青皇室自身。


    这般灭绝人性之举,终让嘉庆彻悟:为何四方强敌会齐聚边境,兵临城下。


    此刻在诸国眼中,大青王朝已无异于魔窟邪邦。


    嘉庆心神微乱,急忙召出国运天幕,凝神注视天机楼中的变故。


    传入他识海的第一句话便是:“大青宦臣李莲英,已融合上古佛门密宗遗物‘人骨念珠’,踏入半步大天尊之境。”


    此前一战中,嘉庆便察觉手中九龙剑隐隐躁动异常。


    他当即沉入神识,探查剑身,只见一缕剑灵正被黑雾缓缓侵蚀。


    幸而他抽离及时,否则神志恐已被污染。


    他低声自语:“这阴寒之气,倒似夜幽亭内的煞气,却更为凝实霸道。”


    “若非我身负红莲业火之体,恐怕难以抗衡此等污秽。”


    随即,在国运加持之下,嘉庆催动全身灵力,引出红莲业火,灌注于九龙剑上。


    顷刻间,那团黑雾尽数焚灭。


    九龙剑终于恢复原本威势,锋芒毕露。


    而与此同时,深居戏院、沉眠已久的李莲英猛然睁眼。


    他徐徐坐起身,目光遥望大青皇宫方向,嘴角浮现冷笑:“倒是没料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不愧是主人血脉之后。”


    “可惜,一切挣扎皆徒劳。只要我还掌控着大青国运,那便是同生共死,荣辱与共。”


    “况且,老夫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靠吸食人血修炼的白面书生,如今谁又能奈我何?”


    “半步大天尊之境,岂是区区武王圆满所能比拟?更何况,我以太阴之躯为炉鼎,重炼佛门密宗至宝‘人骨念珠’。”


    “数千年来,无数亡魂怨魄滋养此物,如今已恢复至巅峰时期三成威力。”


    “虽仅是三成,但却足以斩杀一名武王圆满的强者。若我能吞噬其余八大王朝国运,便可突破桎梏,登临大天尊之位,成为九州第一人。”


    “到那个时侯,当年追杀我的那些人,他们所属门派、亲眷以及族人,一个都别想逃过!!”


    “我要让他们魂魄永困人骨念珠之中,化作恶灵,万劫不复。”


    “小皇帝,尽管挣扎吧。来的人越多,我就越欢喜。”


    “挡我者,必死无疑。


    这大青江山,就是你们的埋骨之所。”


    此时的李莲英早已堕入魔道,为求登顶,无所不用其极。


    反观华青宫内,嘉庆静坐殿中,一手翻阅密报,一手紧盯天目显像。


    片刻后,他取出数道圣旨,加盖玉玺,命亲信火速送往边关诸将手中。


    他缓步走出宫殿,仰望苍穹,轻声道:“风雨将至,孤木难支。”


    虽年少即位,但他所经历的权谋倾轧、生死考验,远超常人想象。


    朝堂之上处处陷阱,越是看似平静之地,越需步步谨慎。


    毕竟人在绝境之时,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南宋皇朝。


    君主赵构仍日日沉浸琴棋书画之间,笔墨丹青不辍,仿佛世间纷争皆与他无关。


    朝政早已崩坏,诸侯割据自立,却未轻启战端。


    只因南宋天子尚存,谁先动兵,便是叛逆之名加身。


    更重要的是,皇室祖传的古泉剑终日散发森然气息,压迫如山。


    纵是陆地神仙圆满的高手,面对此剑亦感呼吸艰难。


    加之国运天幕被毁,南宋宛如盲人,对外界局势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