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神器,究竟从何而来?
作品:《综武:人在七侠镇,侍女黄蓉》 大唐皇宫内,李世民凝视着天机楼传来的影像,缓缓道来:
“眼下大唐国运确实在上升,境内还出现了三处绿洲,可惜缺少可用的种子。”
“而南汉的姜稷前辈竟掌握着神农鼎这等重器,背后隐藏的高手更是不可小觑。”
“就连那些传承数万年、深藏不露的人族老势力,恐怕也在暗中窥伺。”
“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现在大唐已经穿上鞋了,不能再莽撞行事。”
“与大青皇朝这一战,迟早要来。”
“魏卿,你怎么看?”
身穿紫袍的魏征神情凝重,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自幼聪颖过人,如今局势已非简单的皇朝之争。”
“九大皇朝共享天道气运,本应休戚与共。”
“南汉虽富庶,粮草充足,但他们七个军团的战力,怕是不及我大唐一半。”
“反观北宋百姓困苦,连饭都吃不饱,但军队战力却在我朝之上。”
“既然大唐能出现绿洲,那北宋得天道垂青的可能性也不小。”
“若两者联手,必将势不可挡。”
“眼下大青边境虽集结七大皇朝兵马,但真正想开战的,其实寥寥无几。”
话音未落,一位身披黑甲、腰悬三刀的将领大步而来,直入太极殿外。
此人脸上一道深长疤痕贯穿眉骨,气势逼人,行走之间杀气隐隐。
正是大唐第一猛将——单雄信。
素来寡言少语,出手必见血,江湖人称“雄哥”。
他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台阶,闯入大殿,面对龙椅上的李世民,并未下跪,只从怀中取出一道青绿色诏书。
李世民见状,面色平静,未曾多问;连魏征也沉默不语。
哪怕满朝文武皆叛,此人也绝不会背弃大唐。
大明宫中,朱元璋望着国运天幕,深深叹息,继而低声道:
“没料到南汉竟藏着如此神器,怪不得天机楼将其评为九州第一粮仓。”
“九大皇朝并立的局面,怕是要变天了。”
“天机楼接连放出消息,令人目不暇接,不知那姜稷下一步又将如何动作。”
他之所以敢如此断言,是因为大明也有一件能加速植物生长的秘宝。
不过那宝贝只能催熟普通稻米,一旦涉及灵谷,便毫无作用。
可即便如此,这件宝物也助他稳坐江山多年。
片刻后,新的情报传来:
“南汉皇帝刘秀,在三位陆地神仙贴身护卫下,正前往天机楼。”
“军中将士修为普遍提升,整体战力翻了一倍。”
“李文、李武兄弟二人,已突破至陆地神仙境界。”
朱元璋看完之后,打了个哈欠,顺手端起桌上还冒着热气的粥,一饮而尽。
一切如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可他眼底却透出前所未有的清明。
大元皇朝。
忽必烈盘坐在金殿之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刚送来的军情密报。
其中夹着一封来自大青皇朝的文书。
他缓缓展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大青虽势微,却不与妖邪同流。”
“此战纵使败亡在即,也定叫敌人伤筋动骨。”
“朕年纪尚轻,但山河寸土,绝不相让。”
短短三行字,字字带锋,句句含刃。
忽必烈凝视良久,对那位刚刚登基的嘉庆帝,不禁多了几分另眼相看。
然而眼下局势早已不为一家一国所控。
他轻轻将信纸投入火盆,看着它化作灰烬,随风散去,如同从未存在过。
随后抬眼望向空中浮现的国运天幕,低声道:
“南汉这一回,怕是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脱身。”
“有时候,太过耀眼反而招祸。
谁都不愿身边冒出个异类,那会打破平衡,令人不安。”
“姜稷地位再高,实力再强,这九州之中,又有几人真心敬服?”
“世人奔波,不过图个利字;天下纷争,终究逃不开欲念二字。”
话音落下,这位老帝王脸上浮起一丝淡笑。
如今大元日渐昌盛,这场战事本非他所愿。
可大青暗藏的李莲英已踏入半步大天尊之境,若再任其发展,迟早酿成大患,殃及自身。
北宋皇朝。
赵匡胤伫立殿中,望着天幕变幻,忍不住轻叹:“
南宋真是气运加身啊,先有刘秀横空出世震动八方,后又冒出个灵米之祖姜稷,搅得九州不得安宁。
如今连神农鼎——那位列十大神器第四的存在——也落在他们手里。
南汉想低调都难了。”
毕竟那一口灵米汤,足以滋养数十万百姓,谁不动心?
眼下北宋国运上升,陆地神仙境界的高手也出了不少,奈何气血难继,全靠皇库中的灵米支撑。
可国库资源有限,哪能长久供养如此多强者?
正因如此,赵匡胤早已盯上了南汉手中五品灵米种子的培育之法。
案几之上,一张宣纸上仅写一个“兵”字。
墨迹未干,杀意却已弥漫四周,连侍立一旁的太监宫女都感到寒意逼人,瑟瑟发抖。
就连赵匡胤自身气势也为之一变,宛若换了个人。
众人只知当今帝王修为深不可测,却未曾想到,竟已臻至陆地神仙大圆满之境!
此时身旁的高离微微睁眼,望着那股压迫天地的气息,喃喃道:
“这……便是仙道门槛吗?相比之下,凡俗之力犹如尘埃。”
而此刻端坐龙椅的赵匡胤,虽有所突破,却并未跨入武皇之列。
而是达到了半步武皇,与护国神将岳飞同阶。
此等境界,若无逆天机缘,纵有绝世天赋,也难以逾越。
他今日提笔写字,实则因收到了大青皇朝送来的一封警告:
“七大皇朝若敢轻举妄动,北宋必随我共赴黄泉。”
看到这句话时,赵匡胤只是淡淡一笑。
他不得不承认,大青确有拉着整个北方陪葬的实力。
但他也不是吓大的。
如今李莲英已成众矢之的,必将成为九州首个围剿目标。
更何况,背后还牵扯到传承数万年的人族古老势力——九龙神宗。
最好的结局,莫过于李莲英伏诛,大青得以苟延残喘。
赵匡胤心中清楚,九龙神宗这般庞然大物,不可能对大青毫无察觉。
甚至极有可能,李莲英本身就是他们一手栽培的棋子,所谓大青皇朝,不过是一具空壳傀儡罢了。
天机楼虽未明言两者关联,但其中隐秘,谁能断定?
这时,一阵清风拂过宫檐,铜铃轻响,余音袅袅。
赵匡胤心神渐定,取出南汉递来的密信细细读罢,嘴角悄然扬起一抹笑意。
却仍未有任何动作,只是静静凝视着天幕,低声自语:
“南汉如今自身难保,还想拖朕下水?”
“这九州神器,究竟从何而来?竟能掀起如此风云?”
仅凭陆地神仙大圆满的修为,竟能驾驭神农鼎,将武王大圆满的存在困于其中。
哪怕对方已是重伤之躯,那也是远超陆地神仙所能抗衡的境界。
如此悬殊的差距下仍能施以压制,足见九州十大神器之首,果然名不虚传。
他抬头望向天际,耳边回荡着偏钟悠远的鸣响。
然而眼下与大青皇朝一战已不可避免。
虽说新现了两处绿洲,但作物生长需时日,前线粮草即将告急。
赵匡胤已无推脱余地,更何况南汉开出的条件实在优厚。
再者,当廉颇离去、脱离北宋之时,赵匡胤便已察觉端倪。
毕竟如今同舟共济,彼此动静自然难逃感知。
他缓缓起身,目光投向西洲方向。
西洲,大明边境之外。
海面波澜未起,四道身影踏浪而行,皆为陆地神仙境界的强者。
他们所乘乃南汉独有的大鱼飞舟,可浮于海,可行于陆,亦能腾空而起,三域通行无阻。
此舟耗费资源因环境而异:空中最多,陆上次之,海上最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