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佛门奇术,求雨之说

作品:《抄经得法,只要活着终会无敌

    一股奇异的波动,自盘膝而坐的青衫修士身上而起横扫整片竹林。


    “过来。”


    静坐不动的陈安,缓缓睁开双眼,轻声呼唤。


    竹林枝叶摇晃,一物钻出。


    天空之上,亦有扇动翅膀的声响传来。


    片刻之后,白猿和羽鹤停在了他的身前。


    时日流逝,这两只得了陈安真气洗练、丹药喂养的灵兽,已是变得越发神俊不凡。


    悟空的生长速度极为惊人。


    当初那个不过半人高的瘦小猴儿。


    眼下,竟已是有了与成年男子相差仿佛的身高。


    除此之外,其一身雪白的毛发之下,更是蕴藏着如同铜浇铁铸般的虬结肌肉,气力惊人。


    而在其旁边的羽鹤身形虽同样变高了不少,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其神韵。


    许是时常吞服丹药,又得了陈安以真气日夜梳理的缘故。


    它那一双本就灵动的鹤睛里,眼下隐隐染上了一抹极淡的金色。


    顾盼之间,威严自生。


    恍若传说当中,仙人座下的灵鹤。


    “吱吱!”


    悟空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显然就不是个能安稳坐得住的性子。


    全然不似一旁埋头梳理自家羽毛的羽鹤。


    安然静谧,不为外物所动。


    “坐好,别乱动。”


    陈安随手拿起身旁青玉九节杖,随后便是对着悟空的脑袋轻轻一点。


    杖身之上,第九节所对应的星辰图文,微微亮起。


    拘星。


    此星之力激发,可短暂的束缚眼前所见人、物。


    挠头的动作陡然一僵,悟空像是被定在原地。


    瞧着只剩下一双乌黑眼睛还能滴溜溜乱转的悟空,陈安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再度闭上了双目。


    神念按照术法所言,如同一圈圈无形的波纹,缓缓向四周扩散而出。


    就宛如是共振一般,不断尝试寻找着与悟空神魂波动最为相近的频率。


    整个过程里需要施法者心念如水,不起任何波澜,方能功成。


    时间缓缓流逝。


    一息、两息......


    直到过去数十息之后。


    缠绕在悟空身周的神念,忽然猛的一震。


    所有波动,便在一下收束,全部归于一处!


    嗡!


    白猿轻松的挣脱束缚,站起身来。


    继而垂下眸子,好奇打量着自己的双手,随后又看了看四周。


    “这...这便是以心印心么?”


    “佛门的手段,倒也是是有几分神奇。”


    一道与陈安一般无二的清朗声音,从它口中缓缓吐出。


    初始略有卡壳,但很快就变得丝滑自然。


    没有太过在悟空身上停留太久,陈安将神念一收,目光转向一旁。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剩下的事情便简单了。


    几乎没用多久的功夫,他便又同其建立上了联系。


    哗!


    羽鹤振动双翅,冲天而起,遨游于九天之上。


    冯虚御风,扶摇万里。


    陈安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是会以这样的方式飞行在天际。


    他看到身下的山川大地飞速倒退。


    连绵一片的安竹山庄,也渐渐如同棋盘一般大小。


    俯观万物,尽如蚂蚁。


    天际飞行良久,过足了一把飞行的瘾。


    直到感觉羽鹤的体力渐渐不支,陈安这才操控其回返山庄。


    “往后时日,我便可附着在悟空身上,进而往来地下的白玉京,处理些许琐碎杂事。”


    “同时也能借羽鹤之躯、飞行之利,探索天下名山大川,乃至于探访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只不过就是,尚还需要小心一些才是。”


    不比自家本体亲临。


    借着这两兽之体,陈安终究是无法施展种种玄妙的术法。


    若是被人识破,乃至打杀,自己的神念也必将受损。


    轻则神魂动荡,修养不知多少时日。


    重则,怕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神魂损伤。


    不过也就眼下这段时日了。


    等到两兽真正打破凡俗桎梏,成就精怪之后。


    这世上能留下它们的人,便就不多了。


    各自予了它们一颗丹药,让其好生修行,早日有成。


    陈安起身,往丹室里去。


    随着修为日深,五灵丹已经难起作用。


    只是丹方难求,百般探寻无果之后他准备自己尝试钻研。


    往后时日,陈安一边搜寻、整理东观里的炼丹典籍,一边以葛洪丹法为根基,尝试着自行研究丹方。


    同时,也不忘自身修行、习练术法。


    逐一试验九节杖的种种星辰妙用,掌握随心。


    花销,一日比一日大。


    可安竹山庄账上的资金,却是不减反增。


    此谓,生财有道!


    ......


    八月中。


    天气酷暑,燥热难耐。


    也就是身处于山野之间,方能得几许清凉。


    剩下的整个汴梁城内便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炉,闷热得叫人喘不上气。


    后山竹林。


    几个半大的少年,正赤着脚,在清凉的溪水里嬉戏玩耍。


    岸边凉亭。


    陈安、严华、清虚子三人,正坐于其中,饮茶闲谈。


    凉意徐徐,寒暑不扰。


    “听坊市里好事之人说,由于最近酷暑难耐、久旱不雨,官家无法忍耐之下,下令让京中的诸多法师开坛求雨。”


    “那位龙虎山的少年天师,以及神霄派的林道主,眼下都领了旨意,不日便要开坛做法。”


    “处玄。”


    清虚子摇晃手里的蒲扇,一脸好奇。


    “你可是我们当中,修为最高深的那一个。”


    “快来说说,此事可能成功?”


    “就我这点微末道行,又哪里能和这两位当世高真相提并论。”


    陈安笑着摇头。


    “不过,以我的手段都能引来些许清水,凉爽方圆之地。”


    “以这两位的手段,或许真有可能实现,谁知道呢......”


    “别说这些了,快来吃瓜。”


    同他俩说了一声,严华又摆手招呼着那几个正在水中玩闹的少年。


    几人各自拿起一块,三两口入肚,凉爽之意涌上心头。


    严华将瓜籽一一收起,准备来年按照陈安教给他的法子育种培育。


    而后,似也忽然想起来什么:


    “说起来,觉明禅师归去已有数月之久,道友可曾听闻过他的消息?”


    清虚子正将最后一口红色瓜瓤啃尽,不浪费半点。


    闻言抹了抹嘴,嘿嘿一笑。


    “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