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18)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至于周蓉蓉的大堂嫂和三堂嫂,各有各的奇葩,只能说三人不分伯仲,是南湾村远近闻名的名人。


    周蓉蓉把一半兔子肉递给周老太,随后提到自己要的咸菜疙瘩。


    周老太闻言让周蓉蓉随自己进门,亲自掀开咸菜缸给她装。


    这番做法惹得郑翠芝心疼不已,哎呦哎呦的样子好像下一秒就要撅过去。


    结果又被周老太逮住骂了一顿,怂嗒嗒地只能垂头进屋。


    周蓉蓉:……


    周蓉蓉也是不理解这些人,明明骂不过周老太,偏偏还敢撩拨,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遭了瘟的蠢货!老大老口子也是脑子被驴踢了。”


    周老太最不满意的就是周大伯两口子选的三个儿媳妇,没一个能看的,不靠谱程度简直冠绝整个南湾村。


    幸亏周大伯还有三个闺女,前两个已经顺利嫁人过得不错(人选是周老太拍板,保证安全可靠),最小的周宁宁如今还在上学不着急,否则周老太都要被周大伯家的糟心事气坏身体少活好几年。


    “蓉丫头,看看咸菜疙瘩够不够?”


    “奶,够了够了,给多少是多啊,二婶家里不缺一点东西。”


    周蓉蓉:……


    周蓉蓉歪头看着刚说完话又放下门帘的郑翠芝,不理解这人有什么毛病,非要嘴欠插两句话是不是?


    故意大声说不够,家里人多就喜欢她奶腌的咸菜疙瘩,“奶,再给我装点。”


    坏心眼地喊完,周蓉蓉直接拿过装咸菜疙瘩的盆偷偷摸摸地往外走,惹得屋里噼里啪啦,外面嘻嘻哈哈。


    周老太也没说周蓉蓉这么做不对,要不是周蓉蓉这孩子将盆抢过去,周老太说什么都会再放几块咸菜疙瘩。


    都是自家种的菜,每年收获满满,花点不值钱的人力,顶多是盐块费点,这几个孙辈儿媳妇忒小气,吃人家肉的时候怎么不谦让?


    “老头子,你看看老大家的几个,真没眼瞧。”


    周老太皱巴着自己那张脸,比菊花还多好几道褶。


    周老头嗐的一声,人却是淡定,“儿孙自有儿孙福。


    如今有咱们两个顶一顶,等咱们两个没了,就让老大家的趁早分家单过好了,这三个孙子,”周老头摆了摆手,表示没有三个孙女靠谱,指望他们养老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想太多。


    周老太:……


    周老太听周老头说完顿时更愁,等到晚饭的时候,周大伯一家从上到下免不了被周老太一顿输出训斥。


    不过今晚菜里有肉,大家别管面上有多不好看,心里还是挺美滋滋的。


    尤其是周宁宁,几筷子下去给自己和亲妈亲奶还有不受宠的小侄女们夹了不少肉回来。


    至于那些落在她身上的眼刀子,周宁宁表示不在意。


    蓉姐说的对,吃到嘴里才是真的,其他都不重要!


    另一边,周家在三嫂春绯的手艺下直接炖了剩下的半只兔子。


    虽说没有多少肉,但配合着青菜和出色的手艺,再加上周蓉蓉抱回来的一盆咸菜疙瘩,还是能填饱肚子的。


    打了两个饱嗝,周蓉蓉抹了把嘴,随后回屋躺着。


    没错,她在周家就是这么自由,哪怕比嫂子们和侄女们懒呢,依旧我行我素不担心闲言碎语。


    郑翠芬挺着肚子,眼神不爽地看着进屋的周蓉蓉。


    嘶


    要不怎么说嫂子和小姑子不对付呢。其他三个嫂子对周蓉蓉还行,只有进门最晚的郑翠芬,那家伙,咋看咋不顺眼。


    心里嘀咕周蓉蓉真是个懒蛋,这么大的姑娘不知道帮忙搭把手,谁家将来娶这样的媳妇啊,丢人!


    “四弟妹,帮我把菜送去门口,”李金子念叨一句,被郑翠芬拒绝。


    “大嫂,我还怀着孕,村里的赤脚大夫都让我好好歇着,让二嫂和三嫂干吧,”说着话,人已经呲溜一声跑远。


    帮忙洗澡的二嫂王霞呸的一声,“就这还看不上小妹?小妹不比她有用。”


    晚上他们一家人吃的肉都是小妹无偿贡献出来的,也没见着老四家的少吃,如今这些屁话止不住,闲的!


    三嫂春绯在门口,自然听不见王霞和李金子的动静。


    “行了,她也就是有些左性,毕竟是第一次怀,家里盼了这么长,先让让她吧。”


    李金子也不怎么喜欢这位嘴碎还双标的四弟妹,不过好歹也是周家自己人,之前没怀孕的时候还挺正常。


    兴许等生完孩子就恢复了呢,反正家里人除了在一锅里吃饭,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攒自己钱。


    每年秋冬或者春夏有空的时候,他们都会摘些野菜或者山货拿着去卖,全靠小妹一张巧嘴,赚回来的钱各自分好收着,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存款。


    这也是李金子她们对刘彩燕宠爱周蓉蓉没啥意见的主要原因,花的全是老两口的私房钱,没有啥好说的。


    两个妯娌搭档,很快便把厨房这点散乱活处理好。


    该擦的擦,该收的收,最后李金子不忘往老两口和周蓉蓉睡觉的屋子灶台各自添了一把柴火。


    一墙之隔的房间内,刘彩燕坐在炕头数着钱,怕看不真切,还在旁边放了一盏煤油灯。


    这可不是家里没有电,而是老一辈的人单纯觉得电贵,特别喜欢用攒下来的煤油票买煤油,然后晚上就点着不怎么亮还有些呛人的煤油灯。


    (东北地区平原通电在1960到1970之间,偏远山区会更晚一点,1990左右实现了全面通电)


    冒着黑烟的煤油灯一闪一闪,刘彩燕看了眼不远处的周大河,提到周蓉蓉和知青的婚事。


    “如果不成,就再问问小妹他们,或者找媒婆去城里打听打听。”


    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万一对方眼瞎看不上自家闺女呢。


    刘彩燕这人,年轻的时候愁生存,年老之后愁孩子,就没有不愁的时候。


    周大河让刘彩燕快消停些,“蓉丫头才多大。


    不行的话,咱们多养几年,其他人还能说啥?”


    家里他们老两口做主,谁不愿意就滚出去单过!


    刘彩燕眼睛一横,让周大河说话注意着点,感情像是吃了枪药似的,谁惹他了。


    周大河怂的缩了缩脖子,表示没人惹自己,就是今天看着地里闹成那样,他不想自家闺女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