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82)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要的就是苦!


    再说,农林技校的苦吃得有价值,在乡下种地吃苦可看不到头。


    庄格点了点头,表示新青年就该不怕苦不怕累,他也是想替广大农民同志做事,等他日后学成归来,兴许还能让乡下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


    袁香草听完一脸佩服,“庄知青,你真有觉悟。”


    她就不行,拈轻怕重还吃不了苦,气的爷爷每天都在骂她不识好歹。


    毕竟大学的推荐名额不好拿,南湾大队能额外占这么一个,还是袁福强为了自家刚高中毕业孙女磨出来的门道,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结果败家孩子说话不知道避人,还把名额说送就送。


    也是袁福强眼下啥都不知道,否则真要被袁香草气出好歹。


    这哪里是胳膊肘往外拐,这分明就是不分好赖!


    庄格没觉悟,但不代表他不会说高大上的好听话,既不要钱也不费事,同时还能讨好眼前这个笨蛋。


    之前庄格有多嫌弃袁香草的蠢笨,眼下庄格就有多喜欢袁香草的上道,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就退位让贤。


    比起自己这个假仁义,袁同志才是真的有觉悟,高风亮节!


    两个人互相吹嘘一波,随着一阵冷风吹了过来,袁香草才惊觉自己出来的时间有点久,忙不迭地摆了摆手,转身就要回去。


    “袁同志,高同志那里记得要适当的逼一逼,”有些事不落到实处就都是虚的,万一高家父母比想象中心狠,真选择放弃高远呢?


    可以做好最好的打算,同时也要有最坏的准备。


    袁香草不懂这些,她就觉得高远不可能甩下自己,进高家大门的事不过早晚,庄格提醒的适当逼一逼,哎呦喂,那哪里能成。


    嘴上答应的好好,转头就把这事丢到脑后忘掉,反正在袁香草心里,男人这种生物就不能逼得太狠,她奶和她妈都说过,要适当的松一松,得让爷们喘口气歇歇脚才能把自己的小日子活下去。


    庄格:……


    也是庄格不知道袁香草的心里想法,不然他肯定要收回先前说过的话,蠢货永远都是蠢货,没有挽救可能!


    八月五号,天气正好。


    周大海招呼全村老少下地麦收,争取早点送去粮站,他们也能安心。


    周蓉蓉给自己全身捂了个严实,除了两个鼻孔出气,一双眼睛看人,其他全裹了起来。


    家里的瑕疵布多呢,不光周蓉蓉,周家其他几个女人也不吝啬往脸上糊,包括挺着大肚子的郑翠芬。


    麦收可不管你男女老少,全都一块下地干活。


    哪怕是会走道的孩子,拎着篮筐跟在大人后面拣麦穗,这活有啥不能干的。


    南湾大队的麦子地比较少,全村老少一起收了几天也就差不多,劳动大头还是在秋收那一茬,到时苞米,高粱,大豆,谷子等各种杂粮全熟了,不累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忙不完。


    周蓉蓉和林清淮小两口累了几天,等麦收结束干脆请假躺尸。


    实在是干不动,这活是真难啊!


    林清淮咬牙从炕上起来,自己慢吞吞地挪到书桌前看书,嗯,大队小学的老师岗一定要考上!


    …………


    麦收结束,大家伙儿能缓口气,不过大队小学的事在前头等着。


    周大海干脆叫上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去大队忙活两三天,将那一排房子该修得修,该补得补。


    很快,房子焕然一新,时间也来到八月中旬。


    该准备准备,考试啦!


    原定的时间没有变化,但南湾大队的孩子比较多,需要在入学前统一记录,这活就被周大海交给知青,美其名曰让他们提前了解情况,公分一天只有六个,但并不会忙很久,何况有不喜欢或者干不下去的,也省的后面再参加考试。


    要知道他们招的老师数量肯定比不过报名的人数,周大海也怕竞争过于激烈,再出现什么恶性事件。


    村里人不在乎的名额,落在身娇体弱的知青身上,那就是旱涝保收的香饽饽,只要不是傻子都想试试。


    周大海已经跑去公社和县城请老师帮忙出题,题目涉及到的科目比较少,主科只有语文和算数,外加思想常识。


    剩下的就是体育课,锻炼身体,增强个人体质。


    其他的课因为场地和人员受限,暂不会启动。


    南湾大队的孩子不少,包括槽沟子村和李家店,全都算上的话轻松过百。


    毕竟家家户户都是两个三个打底,四个五个不算事,七个八个也能行,十个往上更不少。


    这么多的孩子,除去在年纪大的,有学上的,剩下的只要不是还在襁褓,通通都被周大海送进了大队小学。


    因为如此,这次大队小学的老师数量缺口在十五到二十左右。


    按周大海的年级规划,这些孩子大致被分七个年段,幼儿和学前的孩子主要负责安全和玩,需要的老师数量占四到五个。


    剩下的一年级到五年级,一个年级最少三个主科老师,但他们可以负责两个差不多的年级。


    再算上体育课的老师,整体十五到二十都算保守。


    毕竟周大海也得考虑大队的粮食供应以及村民们的闲言碎语,只能等村民们见到大队小学的好处,才好再次扩招。


    “南湾村,槽沟子村,李家店,三个村的知青各自排名,由高到低录取。


    大队长初步定下的名额是二十个,南湾村独占十个,槽沟子村和李家店分别给了五个。”


    出门靠腿和自行车走了两天,林清淮不仅累到不行,也黑了一圈。


    晚上躺在炕上和周蓉蓉说起这件事还忍不住叹气。


    这几天知青点的灯就没灭过,大家卯足劲学习,都想考上。


    “你咋不学?”


    冷冰冰的话从周蓉蓉那张37℃的嘴里说出来。


    林清淮:……


    林清淮转过身气呼呼地拿手轻拍了拍周蓉蓉屁股,“不信我?”


    周蓉蓉:……?


    这和信不信有啥关系?人家都学,自己不学多亏啊!


    眼神诧异地看着身边这个抿嘴瞪眼的幼稚男人,周蓉蓉非常懂地哄了哄他,“当然信,可这又不妨碍你学习。”


    林清淮:……自己真是气昏头了!